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标签:
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 |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陵四中:许胜利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能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解决有关函数值比较大小问题;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函数问题中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与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2.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
(1)k为常数,k≠0;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利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可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它的图象是双曲线,反比例函数y= 具有如下的性质(见下表)
4.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要注意的问题:
(1)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方法是描点法;
(2)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0,因此,不能把两个分支连接起来;
(3)由于在反比例函数中,x和y的值都不能为0,所以,画出的双曲线的两个分支要分别体现出无限的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能达到x轴和y轴的变化趋势.
5. 反比例函数y=
(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
6. 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时,可设解析式为
二、观察思考、提炼方法
(活动一)
的图象上,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从大到小)为
教师归纳函数值大小比较方法:
(设计意图)从基本问题出发,从具体数字到字母,从已知自变量变化范围比较函数值大小,从已知函数值大小范围比较自变量大小,层层深入,不断变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学会函数值大小比较,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体会借助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作用.
变式1:已知点A(x1,y1),B(x2,y2),C(x3,y3)
都在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且x1<x2<0 ,x3>0,则y1,y2,y3的大小关系(从大到小)为
变式2:若点A(x1,y1),B(x2,y2)在函数
的图象上,则x1,
x2满足
(活动二)
图象经过反比例函数
上的点A(-1,4)和点B(2,-2).
(1)求出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方程组
的解
(3)观察图象直接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设计意图)设计利用图象法解方程组与不等式,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比较、抽象的过程,从而更好认识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者间的联系,开阔学生的思维.
尝试练习:
(1)解不等式
>
;
(2)方程
A. 3个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训练
1.函数
的图象与直线
没有交点,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
A.
2. 已知(x1,
y1),(x2,y2),(x3,
y3)是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的三个点,且x1<x2<0,x3>0,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A. y3<y1<y2
3. 已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则对于一次函数y=kx—k.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____________.
4.
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 A(-2,3)
的图象,还有其他交点吗?若有,求出坐标;若没有,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1. (1)这节课主要复习的内容、方法有哪些?
(2)你还有哪些收获?
2.分享收获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