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中午在制定本周的活动计划时,看到了《插秧》这节音乐活动,当时我就在想该如何和孩子们分享,最主要因为插秧离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太远了,他们如何能理解水田,如何能明白插秧?这首音乐安排在“相反国”这一主题里目的何在?
要攻破这一重点,还得突破一个难点,那就是孩子们对插秧的了解。孩子们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或许有这方面的经验但不够明晰。因此,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经验,我从网上下载了农民插秧的视频,利用下午的时间给孩子们播放,让他们初步了解插秧的过程,知道秧苗要种在水田里;我们还一起欣赏了倒影的画面,孩子们知道水就像镜子,可以倒映出许多事物的影像。
今天,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我故意问孩子们:“相反国”这个主题书中有一首歌曲,名字就叫插秧,它的第一句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请教你们一下,行吗?孩子们纷纷表示:“行,没问题。”我顺势问:“水田是镜子”这什么意思啊?问题抛出之后,一些孩子在思考,一些孩子轻轻说着,一个声音大声说:“就是水能照出倒影”。“是的,是的,水里会有倒影。”“刚刚电视里有的,树有倒影在水里”。一个个声音相继蹦出来。原来孩子们从视频里已经理解了倒影。
我的问题又抛出:“水田是镜子,那么它能照到什么呢?”我用一本书当作镜子演示,让孩子们明白镜子能照到它面对的东西,那么水田面对着什么呢?它能照到什么?孩子们想到了不少东西:白云、蓝天、小鸟、飞机、火箭、太阳、月亮……
我接着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好听的歌曲《插秧》,听一听歌曲里像镜子的水田找到了什么?”我只唱了一遍,孩子们都听出来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
在孩子们学会了歌唱第一段之后,我接着后一段的提问,水田照映出这么多东西,农民插秧了,插在哪里呢?听一听歌曲第一句“农民在插秧,插在绿树上”。你猜下一句是什么?孩子们猜什么的都有,师引导:“这是在相反国这本书里的一首儿歌,儿歌的后半段写出的东西顺序与前半段是相反的,你想一想,第二个应该是插在哪里?”孩子们回顾刚才照映的顺序,马上思考并得出答案,第二个是青山,第三个是蓝天,第四个是白云。
掌握了这首规律之后,孩子们很顺利地就学会了完整地歌唱。在创编歌曲环节,也是水到渠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