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与立定》说课
徐玉东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方针,本着国家颁布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指导思想,强调课堂双主体地位,突出教师“教”的重要性,同时更加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游戏竞赛为特点,为学生创建愉快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建立高度的合作品质和团队意识,从而真正实现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育,快乐体育的有机结合,为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跑步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对培养学生拼搏向上,勇敢顽强的精神;以及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
此次授课对象是水平三年龄为13岁左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运动,对跑步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他们在集体跑的时候队伍不够整齐,步伐不一致,根据这一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跑步与立定。
该年龄段的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各系统部位发育暂时不平衡,又是身体姿态形成的最佳时期,身体的各部位都需要协调健康的成长,所以,在教学中注意身体的全面发展,上下肢协调配合。在心理上,他们活泼好动,易兴奋,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思维活跃,求知欲和表现欲很高,因此在教学中应多用激励性语言及启发式提问等形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勇于探索,开拓思维的能力,并给予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使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推出,突出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为教学单位进行讨论与探究,充分发挥小组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给学生留充分的活动学习时间和空间。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做为组织者与引导者。面对着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生,我给自己订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参与,指导学生学与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场地上做到科学安全合理运用与规划,根据本课的教材与学情的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使用交互式的学法,示范讲解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练习法,游戏竞赛法情绪激励法等。
五、学法: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以自练互练和分组练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交互学习,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小组研讨中了解动作要领、理解道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跑步走的正确姿势,提高跑步走的能力和自控能力。
2、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素质和时空感与观察力。
3、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协同一致动作的集体意识与观念,培养良好的意志与品质。
七、教学分组:
帮教式分组,随机分组,兴趣爱好分组,友伴式分组,能力分组
八、重点:摆臂的定型定位和臂腿的协调自然。难点:步幅、步速准确
九、教学程序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
开始部分10分钟,其中课堂常规,体委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分钟。队列练习7分钟(三面转法)。
基本部分25分钟,
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分别指导发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学生展示分组继续练习友伴互助,教师分别指导。能力分组练习。
教学比赛。
结束部分:5分钟
放松整理,收置器材,本课小结宣布下课。
十、整堂课的练习密度为35%—40%;预计课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练习强度为中偏后期达到高峰;学生心情愉快,参与活动积极主动。
总之,本节课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一外轻松,活泼,平等的氛围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让每位学生都能有一种“我学习,我成功,我运动,我健康”的体验经历,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从而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