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行之三:悬空寺和应县木塔

(2017-12-25 10:54:06)

山西行之三:悬空寺和应县木塔

    我在很早之前就知道世界上有 "三大奇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第三座就是我国山西省的应县木塔。很遗憾的是,2013年我们去意大利时与比萨斜塔擦肩而过,埃菲尔铁塔倒是很仔细的看过。这次到山西来无论如何也要好好看看应县木塔。

http://s6/mw690/0049JmaDzy7gR3MEGJT65&690

    应县位于山西省境北部,朔州市东部,地处桑干河中游,大同盆地南端,南部恒山山脉,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应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部落居住。战国为赵地,秦属雁门郡。唐末置金城县,并于金城县置应州,宋属云中路。明洪武八年(1375)废金城县入应州,属大同府。民国初年改州为县,属雁门道,道废后直属省。1948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重归山西省。1993年8月划归山西省朔州市管辖。

http://s16/mw690/0049JmaDzy7gR3MHumr6f&690    今天的应县,市容漂亮整洁,居民安居乐业,好一派小康模样。

http://s14/mw690/0049JmaDzy7gR3MPQu15d&690

http://s16/mw690/0049JmaDzy7gR3MStm7ff&690

http://s11/mw690/0049JmaDzy7gR3MURZMea&690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该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于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

http://s15/mw690/0049JmaDzy7gR3MXZ02fe&690

    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http://s3/mw690/0049JmaDzy7gR3N0Oae32&690

    释迦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http://s15/mw690/0049JmaDzy7gR3N3vnE0e&690

http://s9/mw690/0049JmaDzy7gR3N6QqI08&690

http://s11/mw690/0049JmaDzy7gR3Na8LU5a&690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

http://s15/mw690/0049JmaDzy7gR3NddO6de&690

    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http://s1/mw690/0049JmaDzy7gR3Npz0Yf0&690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木塔的每层檐下都装有风铃。

    木塔如今已经有些倾斜,所以不让登塔观光了。

http://s4/mw690/0049JmaDzy7gR3NvYhZ43&690

    塔后有大雄宝殿和观音殿。

http://s6/mw690/0049JmaDzy7gR3Ny0TP65&690

http://s6/mw690/0049JmaDzy7gR3NFiaF85&690

http://s14/mw690/0049JmaDzy7gR3NHSBT9d&690

http://s7/mw690/0049JmaDzy7gR3NNnUy76&690

http://s16/mw690/0049JmaDzy7gR3NKSSz8f&690

http://s10/mw690/0049JmaDzy7gR3MBzbbf9&690    应县南部就是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

http://s11/mw690/0049JmaDzy7gR5wl7lw4a&690

    《尚书·帝典》曰:"有舜"十有一月朔,巡狩至北岳"。《尚书·禹贡·导山》记载秦始皇东巡时过"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秦始皇走太行、恒山到碣石,时至今日,太行、恒山的名称依然如此,说明北岳之山恒亘绵长。《禹贡》曰"太行恒山"。 《尔雅》称:"恒山为北岳"。也就是说远在秦汉时,恒山就已经称之为北岳了。

http://s3/mw690/0049JmaDzy7gR6QoomKe2&690
    恒山山势险峻,峰奇壁立。

http://s3/mw690/0049JmaDzy7gR8qFgwWd2&690

http://s13/mw690/0049JmaDzy7gR8qIqHW8c&690
http://s8/mw690/0049JmaDzy7gR98kscL87&690

http://s11/mw690/0049JmaDzy7gR98nDt08a&690

http://s16/mw690/0049JmaDzy7gR98qzBd5f&690

    当年徐霞客游览恒山之后写道:"伊阙双峰,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拟之也。"这说明徐霞客对恒山是赞叹到了极处。连洛阳和武夷那样的风景,都不能和恒山相提并论了。 

http://s16/mw690/0049JmaDzy7gR9gPVNB6f&690

http://s6/mw690/0049JmaDzy7gR9gUdU125&690

http://s2/mw690/0049JmaDzy7gR9gMT9Te1&690
    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http://s7/mw690/0049JmaDzy7gR9lMTxIf6&690

    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 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 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之所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悬空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 

http://s13/mw690/0049JmaDzy7gR9tsCBKcc&690

http://s6/mw690/0049JmaDzy7gR9tvwUJ35&690

http://s15/mw690/0049JmaDzy7gR9tybcG1e&690

http://s15/mw690/0049JmaDzy7gR9tAQiO2e&690

http://s3/mw690/0049JmaDzy7gR9tpRei72&690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这座悬空寺绝对称得上是最奇妙的建筑之一。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地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像是粘贴的悬崖上似的,真有凌空欲飞之势,惊险奇特,别具一格。 

http://s7/mw690/0049JmaDzy7gR9zWYn406&690

http://s5/mw690/0049JmaDzy7gR9zZNEE04&690

http://s16/mw690/0049JmaDzy7gR9zU703af&690
    悬空寺的设计思想和建筑艺术都堪称一绝。远远望去,只见神楼仙宫,凌空危挂。丹廊朱户,傍崖飞栖,仿佛是玲拢的雕刻镶嵌在万仞峭壁间。

http://s9/mw690/0049JmaDzy7gR9FcFO818&690
    游人登临,跨栈道,步长廊,钻天窗,穿石窟,如临仙境。这些建筑都集中一个凹进的庞大崖龛里,每逢暴雨倾盆,雨水从寺顶突出的岩头上飞流直下,泻入谷底,便给这琼楼仙阁挂上了一排排晶莹的水帘,蔚为奇观。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

http://s5/mw690/0049JmaDzy7gR9Ildbu34&690

http://s4/mw690/0049JmaDzy7gR9IolgL83&690
    最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这些优越的地理位置正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http://s2/mw690/0049JmaDzy7gR9QhSdX11&690

http://s1/mw690/0049JmaDzy7gR9QoD9C90&690

http://s9/mw690/0049JmaDzy7gR9QrlwYd8&690

http://s6/mw690/0049JmaDzy7gR9QwGI5b5&690

http://s7/mw690/0049JmaDzy7gR9QE5JY56&690

http://s12/mw690/0049JmaDzy7gR9QHgZJ3b&690

http://s14/mw690/0049JmaDzy7gR9QeOyV2d&690
    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http://s1/mw690/0049JmaDzy7gRa0icgwa0&690

http://s13/mw690/0049JmaDzy7gRa0lEoQfc&690

http://s8/mw690/0049JmaDzy7gRa0ptJla7&690

http://s8/mw690/0049JmaDzy7gRa0tmabe7&690

http://s13/mw690/0049JmaDzy7gRa0widu8c&690

http://s16/mw690/0049JmaDzy7gRa0A4J9df&690

http://s11/mw690/0049JmaDzy7gRa0CwKC9a&690

http://s8/mw690/0049JmaDzy7gRa0FBIj07&690

http://s5/mw690/0049JmaDzy7gRa0IOt674&690

http://s9/mw690/0049JmaDzy7gRa0eRxm78&690
看过悬空寺,让我想起了徐霞客对悬空寺的评价:"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看过如此令人神往的天下巨观,我愿足矣。

http://s1/mw690/0049JmaDzy7gRa2wdNe4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