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过活动区游戏来实施指南》学习心得
(2014-04-08 16:36:50)利用清明小长假,我在家阅读了《通过活动区游戏来实施指南》此书籍,使我感受颇多,让我明白了幼儿之所以喜欢自主性游戏,是因为它的形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能够满足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自主性游戏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机会,接下来我就来谈一下我对自主性游戏的一些感悟。
幼儿园的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它既可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良好条件,同时又渗透教育的目的要求。幼儿之所以喜欢自主性游戏,是因为它的形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能够满足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自主性游戏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自己提出游戏主题,自己选择材料和伙伴,自己决定活动内容,在教师创设的良好的游戏环境中愉快地游戏。那么,教师在自主性游戏中如何推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呢?当教师在充分的观察了解分析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后,究竟什么时候该介入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应该以什么方式介入?介入后应进行怎样的指导和帮助?以下是我通过学习《指南》精神,领悟出来的几点看法;
一、
(一)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
(二)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超市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面线糊餐厅里有人正在做面线糊,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幼儿想了想说:“面线。”教师又问:“那为什么没有加料?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去准备鸡蛋,面线糊里面要加鸡蛋!两幼儿就同时分工合作起来。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面线糊餐厅有面线也有许多的材料。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二、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一)把握游戏前的引发
游戏前的引发取决于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在游戏之前教师应清楚介绍游戏主题、内容和材料。让幼儿知道有什么可以玩。如今天的角色游戏有银行、超市、土笋冻、牛肉馆、深沪鱼丸等。在介绍完毕后,应要求幼儿商量,今天要玩什么?你要当什么?我要当什么?要怎么玩?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二)把握游戏过程的指导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例如,玩“超市”游戏时,菜卖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壳了,没法往下进行,教师用提示性的语言“我们一起加工一些吧。”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画、剪、捏、缝等熟菜加工车间便热火朝天地开起来了。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例如,在结构游戏中,陈彦蓉自己拼了一条三角形的热带鱼,跟其他小朋友拼的不一样,我及时地表扬了她,并且鼓励他拼出更有难度的鱼出来。在得到我的认可后,她便又开始构思下一条鱼的拼法。
2.行为指导
(1)身体语言。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并掌握规则。在创造性游戏里,如表演游戏,教师可以在小舞台上向孩子们进行示范性演出,不仅能激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将各种表演技巧展现给幼儿,供幼儿模仿,教师还可与幼儿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隐含着示范。
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是不可缺少的,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幼儿能力的发展。教师在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幼儿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使游戏得以继续延伸,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充分展现游戏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