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拳一周年记

(2016-05-17 16:31:55)
标签:

李雅轩

太极拳理传真

杨式太极拳

张宏

太极拳

分类: 后学心得

学拳一周年记

作者:张宏先生弟子

 

201651日)

 

明天就是52日,是我拜师一周年的日子,蒙师青睐,收为弟子,从此开始了我的太极人生,一年来得到很多,付出很少,时感惭愧!师徒之情,无以言表,师恩之重,无以回报!2016411日丁磊师兄微信上邀我:“我们准备这期微信做一个特刊(关于师公90大寿),如果有空,是否可以写写这次参加活动的体会,内容不限,包括交流体会、见到师公体会等等。平时你的一些练拳心得也可以写出来,我可以发到我们微信公共账号里面。”收到丁师兄的邀请后一直忙于事务,早晚又要练拳,还真是不空,近日方得空闲,终于写成《学拳一周年记》,全是个人真实经历和学拳心得体会,因学识和功夫都很浅薄,不妥之处请师父和张贤、丁磊两位师兄斧正。愿能给太极路上的有缘之人有所帮助,给曾经像我一样糊涂的练拳者有所启示。

 

寻师

2004年当时中央电视台天天宣传42式竞赛套路太极拳,每天早上还有30分钟的专题教学,我就误认为42式太极拳是最好的太极拳,花了很多时间学练,练得很起劲,根本不知道太极拳不是这样学练的,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也不知还有太极拳论,只是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学拳架,就自己认为学会了太极拳,很是羡慕那些腿蹬得高,姿势优美的拳友,结果练习了10年这种空架子太极拳,没有练出什么养生的效果来,也没有什么武术功效,相反还导致膝关节痛。2014年一位练习传统太极拳的朋友对我说:“42式竞赛套路是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技术类型要求创编出来的综合太极拳,骗外行人足足有余,讲给内行人听,真会笑掉大牙。与其说它是‘综合太极拳’,还不如说它是各种武术拳架,体操架子和舞蹈动作的‘大杂烩’,国际奥委会是标准的西方文化产物,竞赛套路放弃了太极拳武术和养生的核心内容,只选择传统太极拳,现代太极拳,武术,舞蹈的一些拳架动作,注入竞争观念,编出来的这种太极拳,其性质完全变了,它只是穿了‘中国太极拳’外衣的花拳绣腿,实质是具有很高观赏性的体操式体育运动,供人们观赏、娱乐、是快节奏的运动,因此它与西方的体育运动一样,不会有养生功能。我并不是为了去反对别人学竞赛套路太极拳,也不是反对别人创编竞赛套路太极拳,这是他们的爱好,他们的自由。我是为想学到真太极拳的人们提供科学根据,这对我本人,对广大太极拳爱好者,都是有益的,只分享给有缘人参考。”在他的启发下,我才开始上网查询学习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和流派,才知竞赛套路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的区别,才知道有很多的人因为盲修瞎练练坏了膝盖,方才醒悟10年来被严重误导。许多热衷于练各种空架子太极拳的人们,都是我的好老师,他们为我提供了十分可靠的信息,明确告诉我:对以健身、养生为目的,想学太极拳的人来说,学练竞赛套路太极拳和一切空架子太极拳都是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绝不会得到养生,武术功效,特别是中老年人千万学不得。于是我又开始跟朋友一起学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每天音乐一放起,他在前面打,我们在后面学,学了1个多月我发现只是换了一个套路而已,和原来学的太极拳没有多大区别,“练着练着”就不想练了,太极拳不是内家拳吗?我一点也没有体会到内家拳实质内容,最终醒悟:跟朋友学的85式实质还是没有得到真传的太极操,只是名字叫传统太极拳,是另外一种穿了传统太极拳外衣的太极操!真正的太极拳在哪里?我终于产生要走出去学的想法,在拳友的推荐下交学费参加了某名师办的短训班学85式,也是音乐一放起,他在前面打,几十个人在他后面学,结果就是两周就学完结业,最终还是学了一个空架子太极拳,还是穿了传统太极拳外衣的太极操!这种集训班具有很大的市场,也有很大的欺骗性,因为是名师大师办的班,有的大师又是真正太极大家的嫡亲,现在这样教、学和练太极拳的人是最多的。这下我才真正彻底的醒悟:学传统太极拳不能自已盲修瞎炼,看书和视频自学不可能学会,参加名师大师的集训班和短训班也不可能学会,要系统完整学真正的太极拳长必须拜真正的太极传人为师。“入门引路需口授”,《太极拳论》句句真金!王宗岳说的是真话!说来也是缘分,陪儿子到新华书店买书,看到一本书叫《太极拳理传真》,标价35元,翻了翻,一看作者介绍还是重庆忠县的,再看内容和我原来购买的太极拳的书完全不同,我被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于是当即就购买了一本,当天下午和晚上一口气将全书看完,我从开始学太极拳来买了很多太极拳方面的书,唯有《太极拳理传真》一书让我耳目一新,我原来看到的书都是教我们怎么练太极拳,只有《太极拳理传真》一书不教我们怎么练习,是让我们怎么识别真假太极拳和找明师去!《太极拳理传真》完全颠覆了我原来所有的“太极拳”知识,当真是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如沐春风,当时感叹为何10年前没有看到《太极拳理传真》,这本书已发行30多年,只恨相见太晚。寻明师去!我开始四处寻访明师,寻师之路并不是坦途,其间又见识了另外一种更具欺骗性的假太极拳,就是所谓的大师名师编造其传承历史,在太极拳的招式中杂带其他功夫让你亲身体验,冒充真正的太极拳,其实是穿了传统太极拳外衣的假太极拳!因为对太极拳的认识有所提高,加之有亲人和拳友提醒,才没有落入假太极拳的陷阱。但至此寻访真正的太极传人之路已走到尽头,身心俱疲,自叹今生已与真太极拳无缘了!我在网上看到有很多想学太极拳的朋友,每天都在感叹没有遇到明师,我也天天问自己“明师在哪里?”

 

拜师

《太极拳理传真》书上有张宏老师的电话和地址,在亲人的提醒下,201545日下午我终于鼓起勇气大着胆子用手机给张宏老师发了一个短信,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就收到了远在昆明的张宏老师发来的回复:“读者朋友好!我现在开车,晚上10点电话联系。”收到张宏老师的短信回复,我很兴奋,晚上10点我准时给张宏老师电话,我们在电话上谈了一个小时,接下来的时间我又多次跟张老师有短信往来,详细介绍了我的个人情况、学拳经历,更主要的表达了想跟张老师学拳的愿望。据此,老师对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是张老师跟我相约201552日见面。我那时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内心的感受就像孙悟空第一次见到菩提祖师大呼“我有师父啦!”一样的心情。

52日终于来了。当天下午我终于见到了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张宏老师,张老师身材较高,仪表堂堂,带一幅眼镜,很是儒雅,真是“武人文相”!客厅有他父亲张义敬先生题写的字幅,茶几上摆放着功夫茶。因为有了之前的详细交谈,张老师对我也很熟悉了,我的乡音也令张老师觉得亲切,尤其是我的亲人中有姓谭的,跟张老师的奶奶还是本家,这使我们见面后彼此都觉得投缘。我是穿着拳服去见的张老师,蒙张老师厚爱,当天下午就行了拜师礼,正式入门成了恩师的弟子,在我的请求下,恩师在我带去的《太极拳理传真》一书上给我题了词勉励我学好太极拳:“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与**共勉!”落款:“张宏二0一五年五月”我当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也不好意思问师父,后来上网查才知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意思是说:有悟性的人听说后深信不已,而且没有一点疑惑,它就是这么回事,并且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习练它、运用它。中士闻道,若存若忘意思是说:悟性不高的人听说则有时将它放在心上,有时却忘得无影无踪。并且相信它和怀疑他的存在各占一半,也就是半信半疑。既不全信又有些信,既不否定又心怀一定的疑问。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的意思是说:完全没有悟性的人,一听说就大笑不止,认为荒诞不羁。之所以大笑,表现出鄙视、讥笑的语态,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由于老师对我有了之前的了解,我拜师后马上就开始学习李雅轩传的115式杨式太极拳,当天见面,当天拜师,当天学习。有这种缘分的人估计不多,我算是其中之一吧,现在回想起来,每每感叹,真是缘分!师父后来跟我说过,就在我拜师的前一天也有一个想学太极拳朋友也拜访过他可惜无缘,一年后的今天我才真正的明白,看似学生找老师,其实是老师在找学生,当你真正准备好了,你的老师就出现了。有些人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就寻不到一个真师、明师啊?我们常常感叹自己求师不易,殊不知恩师早已于无形中等待我们多时、点化我们多次,只是我们自己屡次错过。事实上,“真师”一直在,只是我们自己不见,自己没有真正的准备好,即使“真师”到了眼前又如何?你若是高徒,定不错过“真师”!师徒相遇是前世的缘分!拜师如投胎!一个真正想学太极拳的人,迟早会遇到自己的师父,当师徒相遇时弟子的内心总是有莫名的触动,有欣喜,有感伤,难以言表。多数时候是师父找弟子,有时也看似是弟子找上门来,但师父心中自然明了,当师父一眼认出了弟子时,而你却全然不知,师父会以特殊的方式来点化你,使你自己来到师父的面前。一声师父重似千金,为师者不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必尊之!

 

学拳

拜师当天下午就开始学拳,师父先让演练我原来所学的杨式太极拳85式,我打完第一段师父就让我停下来,然后从起式开始讲起,师父说:“你从起式就是错的,太极拳要松,李雅轩先生传的115式太极拳讲大松大软,你全身的硬力,每个动作都是用力在做,不能努气起强劲,要松松的软软的行拳。你的弓步也没有做对,不是前弓后蹬用力形成的,而是从上到下松沉出来的;你出脚迈步也不对,不是用力跨出去的,是松出去的,迈步如猫行。”接下来就开始示范每个动作,详细讲解示范一招一式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出脚迈步,如何腰带四肢,怎样转腰。师父说:“杨式太极拳的定势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一招一式具体形成的过程不一样。”接下来就让我按新的要求做,师父手把手引领,定势后检查我哪里没有松,在我身体上拿捏。教我怎样才能松下来,全是具体的,能操作的,没有高大上的理论。开始做我感到很不适应,两个小时过后,我就好多了。师父“一对一”教了我一下午,师父问我有什么问题,我就问关于站桩、热身、呼吸三个问题,师父说“115式不需要站桩,行拳走架就是桩;不需要热身;自然呼吸。练太极拳不找感觉,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然后让我回去练习,明天上午9点又去见他。当天晚上我练了4个多小时,第二天准时去见师父,接下来的几天整个“五一”师父每天给我一个人教拳,直到我第一段学完,师父吩咐我回去勤加练习,要忘记原来所有的杂学,不折不扣的按师父说的去练,不能自作聪明!就这样每见一次师父我的拳就向前进一步,虽然离师父的要求相差很远,但自己本人和原来比较真是一日千里,一年前的我和一年后的我完全也可以是说判若两人,再也不会出现“练着练着”就不想练了,每天早晨和晚上练拳不辍,风雨无阻。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天天在师父身边,私下非常羡慕在昆明的师兄们!每次见师父学拳离别的时候师父会说:“不在于每次跟师父学了多少动作,要看明白了多少拳理,又有多少拳理落实到了自己的身上,这才是关键。太极拳不是教会的,也不是学会的,是练会的。第一段学好了,后面的就不难了,每次练拳要松松的软软的行拳,要检查松了没有?节节贯串了没有?转腰了没有?形于手指了没有?松和节节贯串是太极拳的灵魂,这些没有落实,就是全部动作学完了也是太极操,不是真正的太极拳,这是太极拳和太极操的区别,太极操只有外形,没有练内的内容。你我师徒二人见一次面不容易,回去后要用心练习,不明白的地方要用笔记下来,下次见面边说边比划逐一落实搞明白,这样才有实质的进步。我每次也想多教你一些,但前面的没有学好,后面的也学不好,现在看似慢,其实是快!你前面的学好了,我认为可以了,自然会教后面的,只有师父才知道你什么时候该学什么!”2016年春节见到师父,师父对我的要求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每次练拳要要检查沉了没有,感觉到重量了没有?时间过得真快,到了201649日,我花费近一年的时间才将115式的第二段学完。开始总认为每次学得少,当练习了一个月后见到师傅,还以为这几个动作完全没有问题了,结果演练给师父看后师父指出正确和不对的地方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要经过千锤百炼反复纠正才能做到位。就是一个简单的“起式”动作,我不知练了多少次,但师父每次都要纠正我“起式”上的问题。所以说任何形式的集训班、短训班宣传十天半月就学完拳架,还有更快的培训班4天学完拳架子,从此就开始“自修”,这样学来的太极拳其实就是只有太极拳外型的太极操,不可能是真正的太极拳。师父教拳是真正的“一对一”传统教学,教拳时是“不见三人面,法不传六耳!”师父说115式拳架要2-3年才能真正教完学会。每次有拳友问我学完了没有,我就如实说学到第几式了,拳友不信,认为不可能,他们几天就学完学会了,现在天天放起音乐练习的是全套。我有一个拳友是到永年广府城拜的名师,就是5天学完的85式,回来后就开始教学生了,他一年才到永年去见一次他师傅去修一次拳,结果动作早就定型练错了改不过来了,看似快,其实慢到了极点,师父的教法看似慢,其实是快,学完之日就是真正学会之日。在教学过程中师父有时也讲些他当年见到李雅轩宗师的一些事和义敬、义尚两位师爷的一些往事。师父说“学太极拳一定要谦虚,当年有一个我伯父(义尚)的亲人练拳不很用功,还说我就很松了嘛!哪个有我这样松哟?义敬师爷就批评过这个亲人,说你这样不谦虚是学不好太极拳功夫的。”一年来的亲身实践让我对传统的“一对一”太极拳教学深信不疑,太极拳唯有这样才能学会。一年下来,自己学完了第二段,才体会到了真正的传统太极拳,现在回想拜师前10多年来自己瞎练盲修,参加各类培训班学的那些是些什么太极拳?原来每天练习的是些什么?还自以为是,自我陶醉,很飘飘然,还经常去参加表演比赛,现在想起来就汗颜!一些根本就不懂太极拳的人居然当裁判,得奖的人还很骄傲,现在想起来就可笑!原来我认为练得好的拳友,原来我羡慕的腿蹬得高的拳友现在完全不入我的眼。我的几个拳友学了一套新的套路,据说参加比赛还得了奖,表演给我看,问我怎么样。我说不是练得好与不好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太极拳,是“是与不是的问题。”结果得罪了这些个拳友,我现在每天在无人处练拳,不参加任何表演和比赛,只是想和师父多见面。

 

清明节给义尚师爷扫墓

2016年清明节,师父从昆明回重庆,清明节早晨7点师父和师娘还有大师兄张紫东开车从重庆出发赶到忠县,我事先和师父约定了在忠县会合一同前往忠县汝溪镇长安村三组张家寨给张义尚师爷扫墓。下高速后从忠县收费站到张家寨的路很好走,到了九亭村,师父便下车购扫墓物品,问货铺的老板“原来这里的九亭中医诊所到哪里去了?”九亭是当年义尚师爷行医的地方。货铺的老板问师父:“你打听这个做什么?诊所早就撤了。”看得出来师父心情若有所失,老板问师父多大年龄,师父让他猜,老板说师父只有40多岁,师父说:“快要60了,要是才40多就好了!”。到了长安村村口,师父的堂兄早就在村口等着我们了,师父称他五哥。我们步行一段小路来到师父堂哥家,听说有人回来,他的几个堂哥哥都来了,多年不见,格外亲热,师父的几个堂哥身体都很好,他们一起聊小时候的趣事,我们在一旁听,仿佛见到了当年的情形。师父的一个堂哥虽在家务农,但一说起太极拳就有了兴趣,还关心的问我学拳的情况,对我说“学太极拳的关键就是要有毅力和恒心”!他说现在电视上、公园看到很多的练太极拳都放音乐,电视上有个很有名气的太极大师说太极拳要放音乐练,这完全是扯蛋,他父亲(张义尚)当年练拳从来不放音乐,不许有人干忧,就是一个人静静的在那里练拳。其见地让真让我吃惊,真是人不可貌相!从他身上依稀见到了义尚师爷当年的风范和影响!真不愧是太极世家!师父还有一个堂哥一直练习他父亲(张义尚)教给他的五禽戏,身体也很好。义尚师爷当年很多珍贵的资料都在文革中被毁了,真是可惜,都是国家级的无价之宝呀!吃过午饭我们就来到张家寨,张家寨是当年师爷和师父生活和教拳学拳的地方,张家寨是一个全石结构的山寨,在山顶上居然有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不是亲眼所见还真不信,当年是为了防土匪修建的,现在已经是重庆忠县汝溪镇重点保护文物。师父在当年学拳的一块石坝上练了一段太极拳以此纪念义尚师爷,我和紫东大师兄用手机拍了师父练拳的拳照,我和师父还高兴的在这个石坝合了影,这是我和师父的第一次合影照。师父兴致很高,带着我们参观了整个张家寨,他一边看一边给我们讲解当年的故事,偌大一个寨子现在只有一个人住在那照看了,寨子内室还挂着义尚师爷的照片,还有义尚、义敬两位师爷当年到成都照的像。从张家寨下来我们就来到义尚师爷墓前,墓是按当地风俗修缮的,左侧墓碑上写有武徒、医徒、道徒传人的姓名多达近100人,义尚师爷精通武、医、道真不愧为一代大家!师父告诉我义尚师爷当年成就高名气大,后来假冒他传人的人很多,但真正的太极拳和金家功夫传人就那么几个人,墓碑上有的人是假冒的,假冒者自己出钱请人雕刻上去的,其实根本就不是义尚师爷的功夫传人,是所谓的“墓碑学生”,假冒义尚师爷的传人去骗人骗钱!我认真看了这一块碑的材料很新,和整个墓的材料形成明显的差别,看来是被多次整理过的。我们恭敬点上香烛钱纸,燃放鞭炮,给义尚师爷跪拜三叩首。回想起义尚师爷当年养育和授业之恩,师父泪流满面,声音哽咽,他五哥在旁边劝他不要太过伤心,师父真是个重感情的人!下午4点多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忠县。

 

见师爷

201548日上午师父教完拳分别后还没有走远,突然接到师父的电话,说要带我去见义敬师爷,我很高兴,但又不安,因为事先没有一点准备,就这样空着手去见师爷不好意思。师父说没有事,就这样去。师父开车很快就到师爷住的上品拾陆小区,交通很方便,公交轻轨都有。到了师爷家,一进门看见师爷正靠着窗边的书桌上看书,师父向师爷介绍我,师爷脸色红润,精神很好,是个慈祥的老人,见师爷老家是忠县人,听我说的是地道的家乡话,很是亲热,也不说重庆话了,直接用家乡话和我说话了。见我一直站着就叫我坐下来不要站着,师爷问我是什么文化?学拳多长时间了?我如实作了回答,师父对我讲过的师爷是个严肃的人,要求高爱批评人,但师爷对我一直是和蔼可亲的样子,可能是出于对晚辈的爱护吧!让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我请师爷在我带来的《太极拳理传真》书上题词,师爷高兴的答应了,提笔写下了“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落款:“张义敬二0一六年清明”我不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是什么意思,来之前师父对我说过见到师爷想问什么就问什么,于是我就请教师爷,师爷说:“太极拳不是拳是道!”。难怪师爷要问我是什么文化程度!看来文化低了是不行(回家后上网查了才知师爷的题词出自《中庸》,为了完全整明白,后来还专门到新华书店去购了《四书五经全编》一书来学习)。师爷家客厅就有他自己写的字幅,书桌上摆放了很多的书,有文房四宝,早听说师爷多才多艺,不但精通太极拳,在小提琴和书法方面也造诣很深,今日所见真是名不虚传!于是我就不停的提问,总共问了16个问题,师爷全部作了讲解。

1、关于擒拿的问题。师爷说极式太极拳不讲擒拿,但不怕擒拿。

2、太极拳的松是无止境的。

3、太极拳是练出来的。

4、功夫不到,自然有些理解不了。

5、为什么同为杨式太极拳各派各支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每个老师教的学生成绩有好有不好的,这个很正常。

6、李传杨式不坐腕。

7、练太极拳不能着急,要有耐心。

8、大松大软怎么对付练拳击的人?功夫练成了你就知道了,你现在不明白。9、五级劲道我现在处于哪一个劲道?在僵柔和松沉之间。

10、太极拳练成后最高境界是个什么样子?太极拳没有止境。

11、节节贯串我始终做不好。你理解了“点动成线”就能理解什么是节节贯串。用意就是用思想来指挥身体,我演练了一个起式,师爷看了说是对的。12、太极拳要多少年才能练成?不是10年不出门是10年才入门。

13、太极拳为什么能健身?大松大软能让身体好,但人最终还是要死。

14、怎么理解太极拳是内家拳?开合都要节节贯串,练成了可以把人打飞出去,我80岁的时候就还得行。

15、太极拳要配合呼吸不?不要管呼吸,想都不去想,完全忘记呼吸。如果刻意让呼吸配合动作,不是自然呼吸,还会练出毛病来!

16、碾脚不?按老师的要求一次做到位,不碾脚。

师爷90高龄的人还思维如此清晰,和我整整交谈了近一个小时,真让我佩服不已。说着说着就到了饭点,师爷留我在他家吃饭,师爷有午睡的习惯,为了不影响他老人家休息,吃完饭我就离开了。

 

师兄弟相聚山城

201549日上午学完拳,师父开车带我到宾馆和张贤、丁磊、晏槐等几位从昆明过来的师兄弟见面,平时大家都是在QQ和微信上交流,今天才当面相见。也真是巧了,王明柱师叔也住在同一个宾馆同一楼层,他平时生活中也是穿一身拳服和布鞋子,师父电话请他过来和大家见面认识,一起聊天。来的时候师父在车上和我说过王明柱师叔学拳的故事,说他特别爱拳,师爷上次生病他特地从东北赶过来照看了一个多月,尊师重道的精神世间少有,值得我们学习。聊了一会儿王师叔就坐不住了,就主动和丁磊推起手来,他们两个就在宾馆的房间你来我往推起手来,我们在一旁学习。中午大家一起吃山城火锅,开心畅聊。丁师兄弟201648日在微信上说“昨日中午与一朋友谈太极拳,谈到太极拳的化劲,他谈了对化劲的理解,我说太极拳的化劲是让对方使不上力。为使其更好理解太极拳的听劲和化劲,我伸出右手食指、中指并拢让其用手掰我两个手指,反复试验三四次,他都不能完全抓紧并掰到,反而有两次被我借力失去重心。之后我们都开怀一笑,他也兴奋起来。看到这段文字我和丁磊师兄约定见面后我也要亲自试一下。2015410日上午我再次到丁师兄住的宾馆,当天下大雨,我到了宾馆看见他和李宁师兄正在过道上推手,推完后他主动让我体验,他伸出两个手指对我说你想怎么掰就怎么掰,我又确认了一次就真的用力去掰他的两个手指,结果掰不了,拿不住,使不上力,我不服,准备了一下,重新试,这次更糟,不但没有掰住反而被他整得失去重心整到地上去了,我还是不服,又试了一次,同样的结果!这下我才真服了。丁师兄说:“你现在可以放心和老师学了!”丁师兄其实是误会我了,我不是不相信师父的功夫,我是想体验“大松大软”怎么对敌?师父在教学中早就让我体验过了,有次师父为了让我明白为什么要松要沉,沉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入里透内,就让我体验过一次,当时我就难受,缓了好一阵才缓过来。师父对我说:“太极拳对敌就是一秒钟的事,一点观赏性也没有,一下子就让对方完全失去战斗力。”我说:“我这才相信《太极拳理传真》中写到的当年师爷在教推手时让学生受过伤,让儿子吐过血是真的。”后来我对师父讲我和丁师兄较量的情况,师父说:“其实就是他懂劲,会化,你还不会。太极拳就是一个懂劲和不懂劲的问题。懂了劲,就能够对付任何进攻。”真是获益不浅!

 

给师爷祝寿

2016410日农历三月初四是师爷90大寿。各地弟子都要纷纷提出要到山城重庆祝寿,师爷开始一直不同意,还批评了师父,但在众亲友和弟子们的一再请求下,师爷终于同意小范围过90岁的生日,因要求来的人太多了,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参加的人员必须由他老人家亲自审定,但当天赶来的人还是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限定,有乘飞机来的,有乘火车来的,还有自己开车来的,全国各地都有,远的来自东北、云南,有他的太极拳传人,也有他的小提琴学生,还有义尚师爷的中医学生。有的弟子因有要事不能当天参加就提前两天到重庆提前给师爷祝寿。我很荣幸,被师父和师爷恩准同意参加师爷90大寿的生日宴会。宴会上师父简短的讲了话感谢各亲友,师爷为了答谢将裱好的书法作品赠送给众亲朋和后学,由于数量有限,我没有得到师爷的墨宝,师父说师爷将重写给我补上,真让我感动。参加祝寿的众弟子和再传弟子都和他老人家一一合影,然后向他老人家行跪拜礼,我们都分享了他老人家的生日蛋糕!师爷说他生病一直都是看中医,大家要相信中医,他要感谢长期以来照顾他的中医医生。众亲友和弟子都祝福老人,10年后一定来参加他老人家的100岁大寿生日宴会!给师爷祝寿让我们这些晚生后辈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也让我们为自己是李雅轩先生传115式杨式太极拳的真正传承人倍感珍惜和自豪!

 

感想

之一:穷文富武习太极。学习太极拳也要需要一定的财力条件,如果一个人为求基本生活每天起贪黑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和练太极拳,甚至学费也交不起,他本人无论多么喜欢太极拳,也只能是望拳兴叹!所谓“医不上门”,“道不轻传”,太极拳也是如此。很多的人都想免费学到真功夫,真功夫就不可能免费!太极拳是真正的内家绝学,怎么可能被不相干的人三言两语或者三瓜两枣地就哄骗走了呢?所以,但凡有点常识的人,切莫打免费学真太极拳这种占便宜的主意。学太极拳不是贫民消费,所以太极拳不能免费传播。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道理人人都知道,太极拳不是免费的午餐。在现代社会,高雅文化差不多等同于培训费用。一次小小的瑜珈培训下来少者一两千,大者就是三五千。先不说瑜珈是否可以给我们想要的结果,就是这笔不少的培训费用就已经让很多的人觉得有一种优越感。

之二:不求名师,但求明师。名师和明师虽然一字之差,但却让很多人犯糊涂,认为名师就是明师,其实名师不一定是明师,明师也不一定是名师。要得到真传,非明师“一对一” 真教不可!不然枉费多少钱物和时间精力到头还是一场空。大班教学一个大师一次教几十个人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学会真正的太极拳,无论他是多大名气的名师,最后都是让你学个空架子回去。很多人认为学会了拳架就会太极拳,后面推手、散手内容有的听都是没有听说过。有的大师号称国内外弟子有5万多人,只要用脑子想一想,他一个人可能教出来5万多人吗?时间和精力是否允许?其实都是集训班出来的只会一个空架子的太极拳学员,不可能是系统学习太极拳的入室弟子。有的大师号称入室弟子几千人,他真的能教出几千人来吗?我就过见一个有名的大师,其入室弟子居然还天天在放音乐和一帮人一起练,练了近三年“松”就是口头上的一个字,全身的硬力,节节贯串他听都没有听说过,真是令人咋舌!现在叶公好龙之士很多!

之三:要真学真练。有的人虽然拜了明师,但一年才见去见一次师父,这不是真学。离开师父你的功夫就停留在你离开时候的状态不会再有更大的进步了。只有多见师父功夫才能提高,当然条件好的能朝夕相处是最好的了。将精力过多地耗散于社会事务之中,不能一年365天天早晚不间断、风雨无阻练习的也不是真练。就是拜了明师不真学真练也是妄然!

之四:理想的练习场地难求。这个看似简单,其实还不简单,现在要找一个清静全天候能练习的理想之地还不是一个易事,没有一个理想的练习场地也不能保证能持之以恒的练习。

之五:要真正听师父的话。师父怎么教你就怎么做,真正在折不扣的做,不掺杂任何自己的东西在其中,不自以为聪明,不懂马上问,不装懂。师父写的书《太极拳理传真》,书上有拳照,师父的练拳视频也传给了我,但师父说过,他没有教的我看不懂,教了的才看得懂,开始还不信,现在真信了,没有学的拳架我真的没有去看,能忍得住不去看的人恐怕没有几个人,后来师父说可以完整看一遍,我才真的看了一遍。现在还是看学过的拳架内容,到后来不想看视频了,只想和师父面对面学。网络上有的人说“太极拳可以通过看书和视频自学”,其实根本就不行。流传杨禄禅偷拳更是不靠谱的事,完全是小说家演义出来的,真正懂太极拳的人就知道太极拳是不可能偷学的,入门引路须口授!岂止是入门引路须口授!

之六:学太极拳不是为了参加比赛去拿奖考段位。现代社会浮躁心理十分普遍,很多人不想动脑不想花钱,同时又想喜庆热闹非凡,稍稍破费或还能挣点补助就能获得许许多多“金牌银牌铜牌”,成为中国武术x段,“何等荣耀”呀!殊不知以上荣耀除了麻醉自己和身边少量同类人,抬高身处高端的那些武术界的有权有闲之人的所谓身价外,实际上一文不值!

之七:太极拳应该及早学,不应该到了老年才来学。很多人说我现在不练太极拳,等退休了老了我就来学太极拳,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这都是没有真正认识太极拳的原因所至。

之八:学太极拳不是为了打人,但太极拳一定要能打人。

我一个拳友对我说,我学太极拳是为了锻炼身体,不是为了打人,拜师是你们男人的事,我们女人学太极拳不拜师,就随便学学就行了。我们学太极拳确实是为了锻炼身体,但不能够技击的太极拳肯定不是真正的太极拳,不可能有太极拳真正的养生功效!

 

 读后评论:

一位新加坡读者看了文章后,微信私信里给张宏先生留言:“学拳一周年写的很好,也非常仔细。很羡慕他有机会在您身边学习,相信很多人都希望有这个缘分,可惜看来缘分是难求的啊!”


丽娃之*: 老师、拳友们大家中午好!拜读了"学拳一周年记”一文,受益匪浅。文字质朴真切,但知恩,感,恩敬仰之情浓重。投良师的种种收获与影响具有卓越的价值。 恭贺,作者有如此殊胜缘分精进太极拳!      


有梦友*:很好的一篇文字,平实记述,简而义丰,同感颇多。同勉共进。 祝有心拳友练拳进步。


 

一朵云*:”学拳一周年记”,对初学太极拳的人有十分正面的意义。过去人说,学好拳要有四个条件,简单的说就是四个字,“法”“财”“侣”“地”。也就是要有好的师傅传法给你,要有财力请得起师傅,也不会因平日练拳饿肚子,还要有帮志同道合哥们一起练,最后要有练拳的地方,场地还要隐蔽,不易给人发现...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