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研训练计划个人总结

(2016-07-30 20:29:00)
标签:

文化

it

汽车

教育

分类: Major


两年的时光一晃而过,昨天看到了教务处的结项通知,两年的时间里参与项目的各种点滴犹如发生在昨天。我们都由原初的懵懂少年成了校园里面的老学长了,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回顾一下两年里面参与项目的点滴。

两年前的某个中午,班长让我和X老师联系一下,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某老师的电话,若干天之后教务处网站上就挂出了自己的名字。那时真的是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刚刚入学就能跟着导师做项目,紧张的是自己毕竟能力有限,那时候才刚刚学过机械制图,专业基础知识为零。但是既然老师把这一次机会给我了,就得要好好珍惜。那年的七月初吧,老师就让我们两组参加科研训练计划的同学一起去他的办公室给我们分配了任务。最初当然是学习基础知识和学习软件为主了。老师还介绍了他的研究生给我们认识,他的研究生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也帮助了我们很多。

最初的基础知识学习和软件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老师给我们看的资料是他研究生学位论文里面的某一个章节,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深入研究。软件学习还是本人比较感兴趣的,教学要求里面只学过AutoCAD,以平面图为主,而老师要求的是三维软件SolidWorks,三维软件的好处就是立体感非常强,建模与修改模型都更为直观。当然在软件的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X老师的研究生就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后来我们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这个软件应该是前期软件学习难度最大的部分吧,首先他的界面全部是英文,这就是软件学习的第一步障碍,其实是基础知识的缺乏,有限元分析的原理是矩阵和很多算法,我们学习的数学只是当时在它的要求面前就是常规武器和核弹头的区别。但是困难不是我们停止前行的理由,而是我们继续勇往直前的动力之源。

前期的基础知识学习穿插在学期及假期过程中,全部结束的时候已经是146月份了吧,离项目的结项时间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了。那时的自己还是比较紧张的,毕竟一年之后就得要出成果了。不过还好那时刚好遇上暑假,因此时间也较为充裕,为了更好地把项目推进下去,我白天的学习也搬到了老师的研究生室,这样子又多了很多与他的研究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项目进展也比之前的快了很多。

整个暑假过程中应该说是稳而有效地推进吧,那时候开始真正地进行实体建模,设计实验,分析采集数据,直到最后的撰写论文,遇上通用低级的问题就在百度里面解决,相对复杂的就在知网里面查阅各种资料以及请教研究生学长。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面,我和实验室里面的学长慢慢地开始处的比较熟,对我们本科生所憧憬的研究生生活有了某些最初的体验。

2014年几乎有大半个暑假我都待在了实验室,而且有一些时间节点记的非常深刻。犹记得论文最初动笔是在819日晚上,论文初稿落成是830日晚上。这期间查阅了不少资料,没有少劳烦研究生学长及学姐,包括软件的使用,论文格式的调整,甚至小到论文中如何引用参考文献以及引用时如何标注。

暑假结束的时候稿件初稿已基本完成,当时也算是舒了一口气,整个九月份整个论文又修改了两三次,每一次都不乏X老师的悉心指导,等到九月底论文算是最终定稿了。也就是在九月底的时候突然又接到老师的通知要把我们的论文翻译成英文稿,以投向某个国际学术会议刊物。当时真的又是和两年前的跟着导师做项目的那种心情一模一样,既兴奋又担心,既然我的论文要翻译成英文投向某国际刊物,说明老师已经认可了我的文章,担心的是自己的英文水平翻译2000字的文章难度太大,老师先是勉励我试一试,并投以鼓励的目光,好吧,老师的要求终究是难以拒绝的,也就是利用国庆节七天的假期,大部分时间又待在了实验室,当然期间也寻求了很多高中同学的帮忙帮我改文章。由于英文稿我自己寻找不止一个同学给我改过,所以最后的英文稿定稿也很快,应该是1010日吧,论文就由我的邮箱投递到了某期刊组委会,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录用的时光了。那段时光用队友的话说就像等待高考成绩一样难熬,每天查上好几次邮箱,既期望有担心,期望早日给出回复,担心的是稿件被拒绝了还得继续投稿。苦心人,天不负,最终10月底的时候稿件的录用通知终于出来了。稿件已被录用,按照要求把稿件排版好,填上版权协议时,汇上版面费及审稿费一切叶酸是说尘埃落定了吧。那时候稿件被录用真好能赶上今年初年的结项,2014年底算是项目大致完成了。

前面流水账似得记了很多,也算是对大学里面参加科研训练的一次总结吧。整个科研训练计划真的构成了我大学生活的很多,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参加科研训练计划的两年,我与X老师有了非常多的接触,X老师忘我的敬业精神以及虚怀若谷的学术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X老师的对待学术与对待事物那种严谨客观的态度将永远鞭策我前行。

我们项目涉及的是汽车试验台底座的优化设计,在现在汽车行业中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随着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试验台在汽车各项试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汽车试验台各个组成部分中,底座是其重要的支撑件,疲劳试验台绝大部分都采用铸铁底座,铸铁底座在静态受力状态下完全满足要求,由于试验台的底座不仅要承受静态力的作用,同时还要承受其上各运动部件动态力的作用,因此,试验台的底座还要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

试验的过程中,我们最开始对传统的试验台进行模态分析,得出其前四阶频率和它们所对应的振型,得出其刚度较差的部位,并确定了下一步的优化方向。下一步重新布置了约束,大大地提高了试验台低阶频率。最后我们又结合实际工况限制选取试验因素对试验台底座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了其最佳参数组合,显著地提高了试验台低阶频率。

两年的时光里,我从最开始查找资料只会使用百度到学术性的问题开始使用知网,万方等等数据库。两年的时光里,我从计算机只会使用AutoCAD而且还使用得比较笨拙到今天基本掌握了AutoCADSolidWorks,初步掌握了使用ANSYS软件进行模态分析,两年的时光里,和X老师的每一次接触都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学科视野,极大地鞭策及督促我在专业知识上扎实努力地前行;两年的时光里,因为参与整个项目而认识了非常多的踏实努力乐于助人的学长学姐,很多都未曾谋面,但是他们都给予了我或多或少的帮助。

我们做的是汽车振动试验台底座的优化设计,回顾项目推进的过程,个人觉得一下几点值得以后学习与借鉴。

l   采用重新布置约束的方法快速有效地提高了试验台低阶频率;

l   采用正交试验取代了全面实验,有效地减少了实验次数,提高了实验效率;

l   采用ANSYS对试验台底座进行模态分析,相对SolidWorkscomos插件有更高的精度。

其中第一点印象最为深刻,约束被重新布置后一阶频率提高了29%,远离了试验台上部件的频率。所以这也启示我们做事情要选准方向,好的方向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后面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借鉴性也比较强,正交试验比全面实验快速有效的减少了实验次数,提高了试验效率。

虽然项目已经近结项了,但是项目也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时间充裕的话完全可以再对试验台的筋板结构进行设计,可以借鉴仿生学的方法,对筋板元结构进行重新设计。还有我们只进行了模态分析,其实我们还可以更加全面地进行疲劳寿命分析。

 

在这项目结题之际,回首这两年所走过的路,真的是前途一直光明着,但是道路却经历了许多坎坷,甚至很多次的想放弃,但是感谢自己也感谢各位帮助过我的人使我一直走到了最后。我觉得做科研就像爬山,站在山脚看山顶的时候如果不迈出第一步,你永远也不会达到山顶,但是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并且一直在前行,你就一直再向顶峰攀登。你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坚持到最后你就成功了。


后注:时间一晃而过,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而今已经离开了学校,曾经朝夕相处的伙伴都已经成了老同学,曾经的校园也已经成了回不去的母校。之所以发出这篇文章仅仅是整理电脑文件的时候找到了这篇文档,虽然当时有交差的成分但是也算是大学期间很少的一次个人总结。

http://s6/bmiddle/0049EsRuzy73GIXNzSJ75&690

 

项目结项证书
http://s5/mw690/0049EsRuzy73GJjuTDS24&690
会议论文录用通知

http://s14/bmiddle/0049EsRuzy73GJjApxbdd&690
专利证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