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教育生活化》课题研究结期报告
(2014-06-12 12:02:48)
标签:
育儿 |
时间:2014年5月
立项号 |
XKT20130123 |
课题名称 |
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生活化研究 |
||
负责人 |
刘存凤 |
所在单位 |
旬阳县第二幼儿园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礼仪 榜样 生活 游戏 家园共育 习惯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一年以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开展了《幼儿礼仪教育生活》的课题研究,通过狠抓四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学礼仪、知礼仪”家园互动活动等形式,构筑了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规范的养成,形成了园本礼仪教育的特色。 |
||||
结题报告 |
本课题从2013年5月申报, 8月由县基础教育科研评委会批准立项、开始课题实施,于2014年5月结题,顺利完成了为期一年的课题实验研究。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园积极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课题组老师团结协作,扎实研究,深入推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又系统规范的礼仪教育,受到了家长及园领导的好评。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美德。幼儿园是一个文明礼仪的大舞台,文明礼仪是幼儿园精神面貌的展现。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幼儿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儿童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阶段进行“幼儿生活礼仪的培养与研究”,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我们认识到,幼儿良好的礼仪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显性课程”,又要有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课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把幼儿礼仪养成教育自然地渗透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随机进行。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年龄特点,我们将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生活化的研究,着重从师幼礼仪、同伴礼仪、亲子礼仪三方面确立为研究的相应目标,并从认知、情感、技能三个维度加以培养。 (二)研究内容 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生活化的研究内容,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要求。 (三)实施途径 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生活化是通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来实施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而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我们又把它分为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 1、把礼仪养成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之中,注重礼仪教育的隐含性。 生活活动是指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进餐、睡眠和盥洗等活动。 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礼仪行为道德形成的契机,幼儿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2、把礼仪养成教育融入到幼儿游戏活动之中,注重礼仪教育的游戏性 游戏活动是指充分满足幼儿玩的需要的一种活动,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不仅需要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前获得最佳效果。 我们将游戏活动分为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
②室外游戏主要以大型器械玩具、集体游戏为主。 我们将通过开展系列游戏活动,培养了孩子的良好礼仪行为习惯。 3、把礼仪养成教育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注重礼仪教育的综合性。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应该说,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幼儿年龄所决定的,在实施过程中,它具有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过程操作化(活动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三、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 确立课题,确定研究目标、任务,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4月) (1)收集、整理幼儿礼仪教育活动课程资源,进一步调整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不断修改完善课题目标、内容以及评价体系。 (2)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能力,探索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礼仪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礼仪教育日常化。 (3)探索幼儿礼仪有效整合其他领域的方法。 (4)教师开展礼仪环境创设(主题墙、活动区)、展示礼仪教育成果等多方位评比,推波助澜,更好的完成研究任务。 (5)、及时总结经验,收集、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研究资料,撰写教育随笔、教育论文。 3、总结阶段(2013年5月)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教育经验。 (2)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过程 1.重抓四项工作 (1)抓晨间接待工作。我们设立了“晨间礼仪岗”,每天早上由保安、值日教师和四位小朋友“站岗”,向来园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问好。 (2)抓情景教育。通过故事表演、儿歌表演、角色游戏、音乐游戏等使幼儿从情感上懂得礼仪行为的意义。 (3)抓区角活动的开展。通过娃娃家、建构区、益智区等区角活动培养了幼儿间的合作、谦让、协商的能力。 (4)抓一日生活环节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处处渗透幼儿礼仪教育,并注重了随机教育。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比赛活动。如:唱礼仪歌曲、念礼仪儿歌、讲礼仪故事、经典诵读比赛等。 (2)评比活动。如:每周的文明宝宝评比活动,每月的文明宝宝和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学期末的文明教师、文明家长、文明幼儿等评比活动。 (3)国旗下礼仪活动。每周一的升期活动,除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外,还对上周各班的文明之星进行表彰,披上授带,并鼓励全园幼儿向他们学习。 (4)节日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 “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集体的教育,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学会关爱、孝敬和感恩。 (5)“学礼仪、知礼仪”家园互动活动。 ①理念为先,开设讲座。 ②组织交流,分享案例。 ③网上沟通,发表见解。 (6)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在学习中反思和进步。 礼仪课题在我园的实施过程是充满尝试性和探索性的,每一位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有一种严谨的科研精神,课题组根据实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时间段分别组织班长、配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就各班组课题开展情况、礼仪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和各领域中的渗透情况、各班礼仪课程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研讨,每位教师详实记载教研组过程性研究活动情况,形成了积极参与教、科、研的良好发展态势,从而全面优化礼仪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我园的礼仪教育水平。 (一)构筑了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礼仪教育环境,营造文明礼貌氛围 全方位的礼仪教育环境——首先我园创设了礼仪大型宣传版面,利用该版面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方面的一些新观点,新内容,新动向。其次,是巧妙利用悬梁布置悬挂式的礼仪宣传环境;第三是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认知和审美特点,结合礼仪教育内容设计走廊礼仪环境,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们宣传着礼仪方面的各种知识。 多层次的礼仪教育环境——从总体上来看我们的礼仪环境面向不同的人群,有面向家长的礼仪共享平台,有面向老师的教师礼仪版面,有面向全园孩子的礼仪宣传长廊,也有面向各班孩子的班级专题研究展示版面。 互动型的礼仪教育环境——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打破“环境布置”的旧观念,在环境的创设上注重了幼儿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比如:在小班门口创设了学做能干宝宝的操作区域,既激发了孩子动手的积极性,又无形中教育孩子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图书区张贴上文明阅读规则儿歌,既给孩子们创设了自由阅读的空间,又提示孩子们要学会爱惜图书,文明阅读。 2、构建礼仪教育目标体系,完善礼仪教育评价体系 礼仪教育目标体系涉及: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礼仪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细分为多个培养目标,每个目标中又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评价要求,这一目标体和评价体系的完善对于幼儿礼仪教育的成果测试提供了依据,真正让礼仪教育的成果变得具象、客观。 中班以交往礼仪为主——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分享,并使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不影响他人,会尊重和原谅别人;同伴间能互相帮助等。 3、开设园本礼仪课程,实施礼仪教育于孩子 每周各班开展礼仪课程,各班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礼仪课题研究计划,小、中、大班课题研究各有侧重。 各班通过每周的礼仪教学活动或礼仪游戏活动对孩子们实施礼仪方面的教学,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已经通过自己的积累和实践收集整理了许多礼仪方面的教学案例, 除此之外,我园的园本课程中也专门增设了《三字经》和《弟子规》的内容,孩子们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更好地接触中国的传统礼仪教育的精髓。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把所学的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很好地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美德。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内化幼儿礼仪品质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孩子们把所学的礼仪知识真正外显出来的必要途径,为了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我们经常安排孩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我园举办了“文明你我他亲子摄影大赛”活动。家长们带领孩子一起捕捉了生活中各种文明行为的镜头,通过照片的记录,把瞬间的行动转化成形象的教育;2013年重阳节时,组织部分幼儿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孩子们表演了自己精心排练的文艺节目,与老人交流谈心,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同时也让小朋友从小懂得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4年植树节,孩子们拿着小水壶、小盆子给小树浇水,并制作了"爱护树木"的小标语,从小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环保意识。 5、家园共育同步进行,拓展礼仪教育空间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因此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各 班通过家园礼仪教育专刊、家长会、家园心声、班级网站等方式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礼仪教育观,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并开展“文明小天使”“文明家长”的评比,家园合作,形成一种文明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真正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幼儿。 (二)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规范的养成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幼儿在园的师幼礼仪、同伴礼仪、亲子礼仪从认知、情感、技能三个纬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本课题开展活动前后,我们对中班30名幼儿的师幼礼仪、同伴礼仪、亲子礼仪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师幼礼仪”中的“能按时入园,主动问好、问早、说再见”从活动前的23%上升到60%,提高了37个百分点;“能理解较复杂的双重指令,较长时间地专心倾听”, 从活动前的27%上升到67%,提高了40个百分点;“能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能听从劝告,做错事能认错”
,从活动前的40%上升到67%,提高了27个百分点。“同伴礼仪”中的“能用常见的礼貌用语愉快与同伴打招呼,礼貌待人”
从活动前的33%上升到57%,提高了24个百分点;“能和同伴愉快活动,共同分享,能用适当的言行表达自己的喜和乐,会帮助比自己年龄小的同伴”
从活动前的17%上升到47%,提高了30个百分点。 种种事实表明,我们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礼仪教育专题研究,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全园幼儿进行生活礼仪、学习礼仪、交往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遵循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极大提升了幼儿的礼仪素养,纠正了幼儿的不良行为,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养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七、问题思考
总之,一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今后我们将遵循“实践-反思-研究-实践”之路,努力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改进、充实和丰富幼儿礼仪教育,积极探索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为提高幼儿的礼仪教育水平、促进幼教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
参考文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