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了不起的吹吹系列》序
代冬梅
初读朱奎童话时的感受,用时下流行语来描述,那就是——“我的内心是震惊的”。有十几年的童年阅读经验,又有三年的儿童文学专业学习经验,再加上近十年的童书编辑经验,然而搜遍记忆库,这样的原创童话,还真是第一次读到。眼前为之一亮,就像在浩瀚的儿童文学星空里,靠自己的眼睛又惊喜地发现了一颗璀璨的新星。
“新”在何处?私心揣摩,以下几点也许可以略微廓清朱奎童话的独特之处。
“为孩子写作”,是我们通常持有的一种儿童文学创作观。可是,“为孩子写作”,尺度微妙,一旦拿捏不好,就会有居高临下、俯视教诲之嫌,内容也难免刻意美化、隔靴搔痒的尴尬。而创作儿童文学,最好的状态,不是俯视教诲,甚至不是蹲下来和孩子平视对话,而是和写作成人文学一样,作家仍为自己写作,不过此时他心中住着一个孩子,他心怀童真,对世界充满好奇,他能“以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犹如一面特殊的反光镜,用孩子能共鸣、成人能理解的角度,去折射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要找到这种状态,无疑是不易的,但朱奎其人其作,恰好都在对的位置上。
于是,我们在《约克先生》里看到了一个模拟人类社会的动物农场:这里有高傲自私、诡计多端的鹅夫妇,有善良热心但唠叨聒噪的鸡夫妇,有踏实稳重但年迈体衰的老马皮尼,有很会生活但胆小怕事的山羊咩咩,有爱吃贪睡但有智慧担当的小猪约克……它们聚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会,里面各色人等,各种差异,争端不断,平静的日子总被鹅夫妇搞得鸡犬不宁;与此同时,这个小小的群体,还要共同面对来自冷面务实的农场主和捕食者们的生存威胁。瞧,这不正是我们现实社会的复刻版吗?作家没有因为这是给孩子的童话,而刻意回避复杂的人性与现实的规则。选择面对而不是回避,是我们的儿童文学往深处走的必经之路。而在《了不起的吹吹》里,作家更是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自然、人类乃至外太空。朱奎童话是有深度和广度的,作家想要和孩子们谈谈这个世界,也谈谈我们自己,这构成了朱奎童话的内核。
然而包裹厚重主题的,却不是同样肃穆的故事与叙述。“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朱奎童话折射出的世界之光,温暖、透亮,充满希望;轻盈、活泼,生意盎然。
温暖、透亮,是因为以孩子的真善之心关照这个世界,就会自带暖光。于是,在《约克先生》里,无论多么艰险的状况,最终无一不被善心、友爱、互助所破解,心怀鬼胎的坏家伙总会以失败告终。这是童心的天然选择,也是作家对人心人性的呼唤:让农场和谐、让约克伟大的,不是别的什么,正是小猪约克心底里的善与他勇于付出的精神。
轻盈、活泼,则来自于作家以儿童思维关照世界所产生的独特效果。以儿童思维结构故事、塑造人物、组织语言,就意味着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儿童非逻辑、主观化的思维模式。于是,在《约克先生》里可以看到许多错位的故事情节:动物们看到水井里的倒影,就以为里面真的有人;小猪约克看到系着绳子的气球会飞,就认为自己系上绳子也会飞;小猪约克认为拿走了鞭子,主人就不能再抽打老马皮尼……而这些错位带来的强烈的幽默与诙谐效果,成为朱奎童话在文本上最重要的特色之一,不仅切中孩子的思维,让他们捧腹;也能戳中成人的要害,让我们莞尔。而对儿童思维中幻想、游戏精神的尊重与推崇,则是朱奎童话能够独树一帜最重要的原因。谁不曾在童年时,依靠想象与游戏,征服过世界?于是,我们在《了不起的吹吹》里看到了小男孩吹吹依靠各种神奇本领,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从北走到南,又从南走到北,征服了地球,心满意足,回归家庭。表面看来是吹大牛,却是对儿童思维的最大尊重,能给孩子带去思想的极大自由与精神的极大满足,让他们发挥无限想象,其价值决不是“吹牛”“撒谎”这样的负面评语所能评定的。而这样的“吹牛”精神,在我们的儿童文学里实在是太稀缺了。凭此一项,朱奎童话就足以在中国儿童文学版图中立有一席之地。
写童话的朱奎,始终是孩子们在一起的。
我们常说,朱奎先生是天分写作。对于写作这件事,他也许不像很多作家一样有自觉意识、苦心经营,但笔下跟随灵感喷涌而出的文字,尤显浑然天成、自成一格,读起来一贯到底、酣畅淋漓。作为编辑,有时想改,也往往无从下手。这样的天分,多少也让人有些艳羡呢。
其实,说朱奎先生和他的童话是“新星”并不准确。我们今天读到的《约克先生》、《了不起的吹吹》,其实都写于三十年前的1980年代。
当我们以历史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作品时,其创作理念的纯粹与先锋,不言而喻。也正因为此,在历经时代变迁、观念演变、大浪淘沙后的今天,我们读来依然那么新鲜、独特。这些保持了蓬勃生命力的童话,至今仍然风格迥然,又深受读者喜爱。扛住了时光的淘洗,朱奎童话已经具备了论说经典的资格。
作为出版人,能够为孩子、为中国儿童文学发掘朱奎先生这样的大家杰作,使其不致湮没于历史洪流,而能重返文学现场、焕发新的生机,是我们的荣光,也是我们的使命。
幸运之至,故以为序。
2016年10月3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