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末明初一种青花钴料在瓷器釉面呈“点状”形态的探讨与研究 我称为“沙青”
| 分类: 收藏鉴赏 |
http://s13/mw690/0049w5Mbzy78Y7ajTCk4c&690
此迷终于得解。
在陶瓷釉料中,许多色釉的发色与火焰性质有关,以名贵的铜红釉为例,在良好的还原火焰中烧成为红色,称为铜红釉,但在氧化焰中烧成时却为绿色称为铜绿釉。
1、氧化焰:是指燃料完全燃烧的火焰,又称无烟火焰。火焰完全燃烧必须有大量空气供给,窑中的氧气充足,烧去坯体内的碳素及其它可燃杂质,氧化焰起净化作用,使坯体增加白度。所以在烧窑过程中必须有氧化焰阶段。
2、还原焰:还原焰是不完全燃烧的火焰。又称“还原气氛”,即在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不充分,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由于还原焰能使坯体内的高价铁得到充分还原变为氧化亚铁,而变成青色,消灭瓷色发黄的现象,因此日用瓷多采用还原焰烧成。
3,中性焰可以烧造美人醉等铜类或窑变瓷器,只是在实际生产实践中难度极大。
通常情況下,还原气分(还原焰)正常,釉面呈青色,不发黄,青花料泛蓝正常,凝聚斑不明显,釉面呈正常我们传统青花。
而这几件器皿,偏氧化焰,因此釉面偏黃,青花料所以呈青黑色泛灰。
因为所用青料纹饰为進口的苏料所绘,苏料糸砷、钴、铁、锰等元素的天然玻璃质类的晶体矿物,即天然水晶或天然石英。
出现釉下鈷料浓缩凝聚斑(沙青)成熟的条件:
1,温度未到,颗粒砷富聚;
2,笔下青花料厚,增加了青花料的溶解难度(料厚指笔下料浓,只有绘画高手才能把笔料画得得心应手,难度极大);
3,氧化焰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氧化钴耐火,不易溶化,斑点亦是铁锰钴的结晶体。
此类器皿釉面在氧化焰中显黃色,则青料显黑灰色。因为青料浓厚,苏料呈点状凝聚,无锈斑,偶见莹光,但釉面下陷。
而其它元明早期青花瓷器,釉面在还原焰中显青色,料显蓝色。苏料呈铁锈斑,有莹光。
所谓氧化焰即充分燃烧,无烟;还原焰有烟,含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铁在釉中生成青綠色;否則显灰黃色。
这三件器皿,因为烧造过程偏氧化焰,所以釉面都色泽发黄,加之青料浓厚,增加了青花料的溶解难度,烧制过程中,形成苏料铁锰钴的结晶体斑点,由此所有青料都呈点状排列!
可见,元末明初出现此类器皿,当是烧造中氧化焰主导,偶然出现,而不是工匠们故意为之,所以稀少。
但也因此,自成一类。
http://s8/mw690/0049w5Mbzy78Y7jqvGv47&690
http://s2/mw690/0049w5Mbzy78Y7mN9tf31&690
http://s15/mw690/0049w5Mbzy78Y7ujHoW1e&690
http://s10/mw690/0049w5Mbzy78Y7wx9RT49&690
http://s13/mw690/0049w5Mbzy78Y7CNge09c&690
http://s8/middle/0049w5Mbzy78Y8MSbvT35
http://s8/middle/0049w5Mbzy78Y8M5CeDfb
http://s8/middle/0049w5Mbzy78Y8L6dYc88
http://s8/middle/0049w5Mbzy78Y8KANQs3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