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元末明初一种青花钴料在瓷器釉面呈“点状”形态的探讨与研究 我称为“沙青

(2015-01-28 22:38:16)
分类: 收藏鉴赏

            
 关于元末明初一种青花钴料在瓷器釉面呈“点状”

                    
形态的探讨与研究 
 我称为“沙青



http://s1/mw690/0049w5Mbzy78VWNpe5qd0&690
       手上有三件器皿,青花色泽为黑色泛蓝,有别于其它"苏麻离青"呈色。      

       此种青料,多见于元和永宣,因为与当时的烧造条件有关,釉面常偏灰黄色。而且,异常稀少,玩儿瓷器40年,只见过几件器皿这种呈色。

关键一点,这种呈色的青花,与其它青花的区别,釉面全部呈"点状"排列和组成画面。      

三件器皿,一个元荷莲纹沙青玉壶春,一个永乐红釉留白沙青,一个宣德云龙纹沙青笔洗,东西老旧,知道是到代的器皿,却不知道所用青料为何物?没有出处,不知是何方神圣?   

因为所用青料反映在瓷器上呈点状,用放大镜观察,所有点反映在釉面上的效果,与"苏麻离青"相仿,呈点点锈斑,些许也见荧光,"点"的部位,釉面些微下凹,也与"苏麻离青"同一效果。只是青花色泽为黑蓝色,与其它"苏麻离青"呈色不同。      

网上查了一下,有研究者把这种釉面呈现称之为元末明初一种瓷器工艺,叫做“撒蓝”,研究者说:

   “撒蓝技法作为一种瓷器装饰手法,在元代就已经成熟并成功地运用于各种元青花瓷器的装饰之中,是元代制瓷工匠主观上有意识的美学追求,它是在生坯上绘画等工艺完成后,使用极细的蓝料颗粒撒布在坯体上,形成不均匀的弥散状蓝点再罩釉烧成,造成一种朦朦胧胧的艺术效果。”      

非常遗憾,一看研究者就没有烧造过瓷器,仅此一句使用极细的蓝料颗粒撒布在坯体上,形成不均匀的弥散状蓝点再罩釉烧成”,不说此工艺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存在,也根本无法操作,难度太大了,完全是哗众取宠,闭门造车,在这里予以拨乱反正。    
清代瓷器器皿,尤其是乾隆朝的青花瓷,青花料做为一种装饰,很多装饰图案内也绘成“点状”,但都是蓝色,没有黑蓝色,此技法在瓷器绘画工艺上称为“点缀法”,是画匠在瓷胎上沾青料用笔尖“点缀”所成。    

乾隆青花所用此“点缀法”看似与元末明初“沙青”为同一工艺,其实,二者之间没有任何的内在联系和传承。   

首先肯定的是,从胎体,工艺,画工,这几件器皿都是元末明初的老物件,同时,所用青料皆为当时的进口青"苏麻离青",从青花料的晕染和铁锈斑特征就可断定为进口青料"苏麻离青"。  明中叶以后,这种青料就绝迹了,仿造,断无可能。 

请教了景德镇一位积二十年经验仿造影青和元青花的清风云先生和景德镇观宋陶瓷老总大自然先生。   

此迷终于得解。  

看过器皿,首先排除这三件器皿是用“点缀法”绘制。因为,从器皿看,元青花线条細,再在线上“点缀”值得否定,並且花費的时间長,加之青料所呈“沙青”效果,如此无序,大小不一,毫无规律可以遵循,有些小如“针点”,断断不是人工“点缀”。      

既然如此,只有一个解释,元末明初官窑瓷器出此器皿,且为数异常稀少,实属意外所得,绝非工匠故意为之。      

属于歪打正着。      

此类器皿出现呈黑灰色“沙青”现象,,是瓷器入窑烧造,是氧化焰起到的显色效果。青料在氧化焰中呈灰黑色,在还原焰中才显蓝色。   

首先需要弄清的是什么是氧化焰?

陶瓷釉料中,许多色釉的发色与火焰性质有关,以名贵的铜红釉为例,在良好的还原火焰中烧成为红色,称为铜红釉,但在氧化焰中烧成时却为绿色称为铜绿釉。

 因此,火焰的性质会对产品的颜色和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在烧窑时火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性质。

火焰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种:氧化焰、还原焰和中性焰,不同性质的火焰有不同的作用。

1、氧化焰:是指燃料完全燃烧的火焰,又称无烟火焰。火焰完全燃烧必须有大量空气供给,窑中的氧气充足,烧去坯体内的碳素及其它可燃杂质,氧化焰起净化作用,使坯体增加白度。所以在烧窑过程中必须有氧化焰阶段。

2、还原焰:还原焰是不完全燃烧的火焰。又称还原气氛”,即在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不充分,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由于还原焰能使坯体内的高价铁得到充分还原变为氧化亚铁,而变成青色,消灭瓷色发黄的现象,因此日用瓷多采用还原焰烧成。

3,中性焰可以烧造美人醉等铜类或窑变瓷器,只是在实际生产实践中难度极大。  

通常情況下,还原气分(还原焰)正常,釉面呈青色,不发黄,青花料泛蓝正常,凝聚斑不明显,釉面呈正常我们传统青花。   

而这几件器皿,偏氧化焰,青花料呈青黑色泛蓝,釉面偏黃。 

青料纹饰为進口的苏料所绘。苏料糸砷、钴、铁、锰等元素的天然玻璃质类的晶体矿物,即天然水晶或天然石英。  

釉下鈷料浓缩的凝聚斑(沙青)成熟的条件:  

1,温度未到,颗粒砷富聚;   

2,笔下青花料厚,增加了青花料的溶解难度(料厚指笔下料浓,只有绘画高手才能把笔料画得得心应手,难度极大);   

3,氧化焰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氧化钴耐火,不易溶化,斑点亦是铁锰钴的结晶体。

    4,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第二条。淡料不会出現這种情况!元和永宣時期的青料是苏料,而斑点的出現与料浓有直接的关系! 

釉面在氧化焰中显黃色,料显灰黑色,苏料呈点状凝聚,无锈斑,偶见莹光,但釉面下陷;   

釉面在还原焰中显青色,料显蓝色。苏料呈铁锈斑,有莹光。中性焰中兼而有之。  

氧化焰即充分燃烧,无烟;还原焰有烟,含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铁在釉中生成青綠色;否則显灰黃色。

这三件器皿,每一件的釉色发黄,所有青料都呈点状排列!

可见,元末明初出现此类器皿,当是烧造中氧化焰主导,偶然出现,而不是工匠们故意为之,所以稀少。    

但也因此,自成一类。

    此类器皿,我称“沙青”。

    再次感谢清风云先生和大自然先生

下面是我手上的三件器皿,请大家欣赏。

http://s12/mw690/0049w5Mbzy78WIf9me76b&690

http://s7/mw690/0049w5Mbzy78WIizIYC66&690
     元荷莲纹沙青玉壶春http://s12/mw690/0049w5Mbzy78WJcOoL9db&690

http://s9/mw690/0049w5Mbzy78WJeE5LO28&690

http://s7/mw690/0049w5Mbzy78WJgqfmSd6&690
             永乐红釉留白沙青 

http://s8/middle/0049w5Mbzy78WLz3RA84c关于元末明初一种青花钴料在瓷器釉面呈“点状”形态的探讨与研究 我称为“沙青" />  

http://s8/middle/0049w5Mbzy78WLyAQ0878关于元末明初一种青花钴料在瓷器釉面呈“点状”形态的探讨与研究 我称为“沙青" />

http://s10/mw690/0049w5Mbgy6PxFN9QFz49&690

                                             
宣德云龙纹沙青笔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