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论鸡吉祥与成化彩鸡缸杯的传承

(2014-08-04 09:04:25)
标签:

斗彩鸡缸杯

收藏

收蓄藏国之宝聚

五彩鸡缸杯

朱奎收藏

分类: 收藏鉴赏

                                      

试论鸡吉祥与成化彩鸡缸杯的传承

      

春秋《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代道士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上古之时,便有将福善之事、嘉庆之征诉绘成图画,俗称“吉祥图”或“瑞应图”。早在殷周时期的玉雕及青铜器上的很多纹饰,这便是“吉祥图案”或称“寓意图案”的发端。如于北京平谷、河南郑州等地出土的商代铜器上,饰有首尾相接的鱼纹,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赋予鱼以“吉祥”寓意或“吉祥”象征,借“鱼腹多子”这一生物形态的现实存在,寄寓人们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和憧憬。以后历代此种具有“吉祥”寓意的图像,正如“吉祥”寓意所企盼的那样:“瓜瓞绵绵”,延续不断了。如春秋战国的铜镜,秦汉的瓦当、画像石,南北朝石窟壁画,隋唐碑雕、石刻,宋元明清陶瓷、织锦等,都作有丰富精彩的“吉祥”图像或“吉祥”图案。  

     

真正具有“吉祥”图案的审美文化蕴意和形式美表现特征的,是绘制于汉灵帝刘宏建宁四年(公元171年)的《五瑞图》,左为黄龙,右为白鹿,下左二树四枝“连理”,中一嘉禾,禾生九茎;右有一树,树下一人举盘“承露”,乃中国现存最早的吉祥图案。另,三国吴主孙亮,制作琉璃屏风,上镂“瑞应图”,达一百二十种之多,可谓集吉祥瑞庆图案之大成。元代之后,吉祥图案于民间广泛流行,至明清而大行其时,成为一种蔚为风气的民俗现象。俗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此时的吉祥图案,除仍用于建筑、车舆及日用器物之外,已将应用的中心挪移到织物以及衣帽鞋履等审美形态方面上来。

     至于鸡开始于何时为吉祥,尚无定论,但我国古代民间早将鸡视为吉祥物,说它可以避邪,还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所以,开年第一天民间以红纸剪鸡作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

   

关于鸡的文字和鸡的吉祥说,不胜枚举,简单介绍如下:

    

1.“五德”说

  

《韩诗外传》中记载:田饶谓哀公......曰:“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说明古代就有人谓其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并称其为“德禽”。

     

2.“大吉大利”说

     

汉字中“鸡”与“吉”同音,因此“大鸡”暗示“大吉大利”,深受世人喜爱。

     

3.“官上加官”说

     

鸡头上有冠,“冠”与“官”同音,如果将雄鸡与鸡冠花画在一起,则构成“官上加官”图,暗示为官者升迁、腾达之意。

     

4.“五子登科”说

     

画一只母鸡(或雄鸡)与五只鸡雏相戏于窠——即母子鸡图,以“窠”谐“科”,谓之“五子登科”,暗喻科举考试中皆可金榜题名。

     

5.“室上大吉”说

  

“石”与“室”同音,画大鸡于石上还可以取其“室上大吉”之意。

       

6.辟邪说

      

据说尧帝时,远方的“祗支国”进贡一种辟邪的重明鸟,能搏击虎豹、扫荡妖魔。后来,重明鸟不再来,于是人们或刻木铸金作重明鸟形置于门户,或画重明鸟在门窗,以求威慑鬼魅魍魉。由于重明鸟与鸡相似,之后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的民间传统。

       

7.祈福说

       

相传女娲创造万物时,第一天她用泥捏出鸡,随后捏出狗、羊、猪、牛、马,第七天创造人类,第八天制造百谷。因此每年正月初一被称为“鸡日”,民间有“元日画鸡于户”的习俗。“画鸡于户”据说可以招来鸡鸭满栏、六畜兴旺,饱含祈求福贵之意。

       

鸡在民间文化中象征生命力和生殖力、光明和吉祥,是保护神和神力的象征.这些象征是原始初民直观的野性思维,由鸡的生理特点幻化而成,在长期的发展中演变成人们的一种信仰和一种象征民俗.鸡的象征文化已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力量。

      

以下是古人文献中关于鸡的文字。

      

鸡,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鸟。——《说文》

      

鸡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汉书·五行志》

      

食菽与鸡。——《礼记·月令》

      

鸡曰翰音。——《礼记·曲礼》

      

巽为鸡。——《易·说卦传》

      

工商执鸡。——《周礼·大宗伯》

      

鸡犬相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故人具鸡黍。——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从古至今,鸡还让很多文人墨客为它吟诗作画。

     

白居易《晨鸡》:“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深山月黑风寒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诗人杜甫在《鸡》诗中写到:“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问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唐朝徐寅的《鸡》:“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明。峨冠装瑞壁,利爪削黄金。徒有稻粱感,何由报德音。”

     

唐代汪遵的《鸡鸣曲》:“金距花冠傍舍栖,清晨相叫一声齐。开关自有冯生计,不必开明待汝啼。”

     

李商隐的《赋得鸡》:“稻粱犹足活诸雏,妒敌专场好自娱。可要五更惊稳梦,不辞风雪为乌。”

     

朱元璋《金鸡报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唐寅(明)《画鸡》,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散文家杨朔曾于 1944

年冬在延安写了一首《雪夜遣怀》:“四山风雪夜凄迷,夜色浓中唱晓鸡。自有诗心如火烈,献身不惜作尘泥。”

     

就连杀人无数的朱元璋也想借助于鸡鸣,“扫败残星与晓月”。

      

以上为关于吉祥与鸡的文字。

      

画鸡始于何时?

      

根据传说,画鸡的风俗早于周代,据晋王嘉《拾遗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一种状如鸡的鸾雏岁岁来集,它能逐搏猛兽虎狼,使妖群鬼怪不能为害,故周代百姓刻木为鸡或画鸡、铸鸡,置于牖上。由周代画鸡驱邪,到汉代发展为每年正月初一固定的仪式,形成年画中的门画。三国魏人董勋《问礼俗》云:“正月初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七日为人”,一年之初始于鸡,表达了古代先民对一年幸福生活的祈望,鸡鸣唤来了太阳的光明,把它与人的生产活动贴得更近。

      

中国古代历来强调绘画“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功用,尽可能在画中蕴含特定的道德观念和人伦思想。  在唐代,画鸡已不仅仅是一种个别的绘画题材,它和其他翎毛、花卉、草虫等题材形成了独立的画科——花鸟画,古代画家们常常把鸡置于生机盎然的花竹丛中或与其他家畜相伴,表现出和谐的自然生态,如汉王元昌画过《竹鸡》等。    

宋人画雌鸡与鸡雏的关系,也寄寓了有关的“仁”的道德观念。现存于台北故宫的宋代《子母鸡图》(佚名)(见图1)http://s7/mw690/0049w5Mbgy6KYqmyRIWc6&690

画的是一只母鸡引领五只孵出不久的小鸡漫步啄食的场景。《子母鸡图》淡笔勾勒,背景以浓墨填实,遂使主题突出,体物传神,表现奇特,为宋代翎毛画佳作之一。

北宋王凝《子母鸡图》(见图2),http://s10/mw690/0049w5Mbgy6KYqpCG7f89&690描绘一只母鸡携群雏作啄饲状之情景,以形写神,构思巧妙,藏露倚侧,曲尽其妙,笔墨简练,韵格清新,耐人寻味,满幅透露了拟人化的亲子之情。元人画鸡则重新回复到五代西蜀黄筌安闲宁静的世界中,全凭水墨皴擦、勾染,形成兼工带写的墨笔画鸡的手法,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渊《桃竹锦雉图》轴为其一。

      

明代画鸡名家多自宫廷画家之手,如吕纪、周全等,皆属精丽华贵的工笔画风。清末张季繇,近代画派画家任颐的水墨写意,徐悲鸿大写意笔下的雄鸡,现代画家齐白石水墨淋漓的没骨鸡雏,已故陈大羽先生鸡的雄浑,使画家们从这些寻常所见的弱小生命里感悟到许多人生哲理、道德品性、生活理念以及艺术情趣、生活乐趣等。其中的思想内涵因时代、个人而异。从中可窥探到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首次将母子鸡图案应用到官窑瓷装饰中,因而使成化彩鸡缸杯闻名遐尔。

     

至于成化朝为什么在杯子上画鸡的图案,说法不一。有史书上说,成化皇帝热衷书画,有一次他欣赏宋人画的《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非常有感触,就在这幅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诗表达了母鸡对小鸡的爱护之情,因为如此,就有了成化彩鸡缸杯。另有学者分析说,画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再一个就是“鸡”和“吉祥说”。既鸡有“五德”等等。

      

这个史说当有一定道理。

      

无独有偶,如果拿成化彩鸡缸杯其中一组鸡图与台北故宫藏宋代《子母鸡图》相比较,会发现其局部与《子母鸡图》较为相似;另外一组图与《明人画鸡轴》(见图3)http://s11/mw690/0049w5Mbgy6KYqrKLOyfa&690比较,除雌雄鸡所处位置稍有差异外,杂石与萱草的

布局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子母鸡图》与《明人画鸡轴》与《元人画花下将雏轴》(图4)

http://s13/mw690/0049w5Mbgy6PBjYKnQEcc&690

等都与众多成化彩鸡缸杯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部分所绘图案大致相符,因此这些画作应该就是成化彩所有鸡缸杯的模本。

      

明末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记载:“成窑用色浅淡,颇成画意,故宣不及成。然二窑皆当时殿中画院人遗画也”。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成化彩鸡缸杯画鸡的摹本“皆当时殿中画院人遗画也。”

      

也因为如此,只有成化朝留下和传承了精美绝伦,美轮美奂的成化彩鸡缸杯。

      


鸡缸杯在明清文献多有记载,颇为名贵。


     《陶说》载:“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


    
   从传世和已知出土器看,成化和以后历朝历代,都制作和仿制了很多的鸡缸杯,单论成化本朝,瓷质,画工,瓷彩各不相同,亦发现档次不等的很多鸡缸杯,但最高档次,属御用者当寥寥无几!


     《中国全史》记载,朱元璋在开国初期就强调:“古者帝王之治天下,必定礼制,以辨贵贱、明等威。”


他制定了严格的礼法等级制度, 明代的官员等级、服饰等级、房屋的式样等级,甚至大门的高宽装饰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不言而喻,等级制度也反映在官窑瓷器上

      《博物要览》(明谷泰撰。天启间(1621—1627)刊行)谈到成化彩器形时说:“成窑七品,无过五彩。葡萄敞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次若草虫子母鸡岗(缸)杯......



      此段文字,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成窑七品,也就是成窑分成七个档次。
在这里,品级成了成化彩质量,等级高低的标志。


 
     因此,成化朝生产制造了无与伦比的各种等级的成化彩鸡缸杯。

     

因为篇幅有限,这里只提及几个精美绝伦的成化彩鸡缸杯。


      1.以雍容华贵著称的成化珐琅彩鸡缸杯。

    

成化珐琅彩鸡缸杯是是贯穿整个明清两代,所有已知和现存鸡缸杯工艺最精,施彩最讲究的鸡缸杯,由此鸡缸杯,理解了为什么鉴赏力蛮高的乾隆皇帝为什么专为鸡缸杯有感而写诗,也证实了乾隆皇帝所咏诗的鸡缸杯的存在,绝不是2亿8千万港币的鸡缸杯,因为,乾隆诗里有一句,"金尾铁距首昂藏",顾名思义,金尾铁距,2亿8千万港币的鸡缸杯,既无金尾,也无铁距。如果意会,也没有一点金尾铁距的风韵。


        倒是这个珐琅彩鸡缸杯,不管是从字面上解释,还是意会,倒真是"金尾铁距首昂藏。"


        此杯高3,7厘米,口径8,3厘米,底足内径3,7厘米。


      杯口大敞,口沿微外撇,口下呈弧线斜敛至底,以手抚之器口,有微喇手之感。卧足,卧足底边一周,宽约3毫米处无釉。胎釉结合处各呈稍宽火石红一线,底足露胎处微泛火石红。


      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温婉,端庄秀丽。


      鸡纹二组,以奇石花卉间隔。


      杯外壁口沿勾勒金彩弦纹两道,卧足底边二毫米处,釉上金彩绘弦纹一道。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公鸡母鸡主彩为金彩,主轮廓也以金彩勾勒,翅膀先用金彩勾勒成型,然后填黄彩,公鸡冠金彩勾勒,然填红彩,鸡尾皆金彩勾勒,中间填绿彩。眼一点金,为画龙点睛之笔。母鸡之首,更是填不可复制色如赤铁之诧紫,中间点金为睛,连母鸡浅冠,鸡下垂亦为诧紫之色,色彩搭配惊世骇俗,亦见画师匠心独具。所有六只鸡雏,皆以金彩勾勒成型,填黄彩。间已湖石金彩勾勒,填蓝彩。牡丹金彩勾勒填红彩,茎叶金彩描绘,填绿彩。幽兰长叶金彩勾勒填绿彩,兰花金彩勾勒填黄彩。


      鲜活雀跃鸡纹两组,幽兰萱草,牡丹奇石,一派欣欣向荣,和谐之象。


      底款为双圈金彩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为成化一贯风格,娴熟见拙。


      此杯金彩勾勒娴熟潇洒,填彩细腻精准,工精瓷细,胎薄通透,集成化彩之大成,显成化彩之绝佳风韵。

    

以宋人《子母鸡图》和《明人画鸡轴》为摹本。尽显宋人《子母鸡图》与《明人画鸡轴》笔意,整个画面动感十足,神采奕奕。


      此杯乃成化彩鸡缸杯之最高品级者之一。


      从这个珐琅彩鸡缸杯,我们不得不谈到铜胎掐丝珐琅,铜胎掐丝珐琅从记载推理,在元代就产生了,到景帝朱祁钰时火了一把,此时,铜胎掐丝珐琅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均达到顶峰,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最主要的门类之一,故而铜胎掐丝珐琅也被称为“景泰蓝”。


      铜胎掐丝珐琅的制作和生产,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了瓷器生产,迄今为止,我们发现最早的瓷胎掐丝珐琅见于明代成化,因其工艺复杂过铜胎景泰蓝,制作无多,加之易碎,传世极少。因此,瓷胎画珐琅,最早我们见于宣德时期,成化朝可见一批御用瓷胎画珐琅的器皿,因此,瓷胎画珐琅不是起源于康熙朝,而是起源于宣德朝或者更早。


      这个成化珐琅彩鸡缸杯就是采用和借鉴了铜胎掐丝珐琅工艺的瓷胎画珐琅。

      2.以工精艺细著称的法华彩鸡缸杯。
http://s4/mw690/0049w5Mbzy751O6yQuL13&690

http://s5/mw690/0049w5Mbzy751O9rzFic4&690

http://s4/mw690/0049w5Mbzy751OcW5HB13&690

http://s9/mw690/0049w5Mbzy751Of8u2k38&690

    珐华彩是一种低温色釉,珐华彩又称珐华或珐花。以珐华彩制作的陶瓷器称为珐华器。一般认为珐华器最早出现于元代,而在明代大量流行。通常有陶胎和瓷胎两种,陶胎多产于北方的山西,早期在山西蒲州一带烧造,是我国民窑中风格独具的陶瓷产品。瓷胎珐华产于景德镇,大致在明代宣德年间开始烧制,法华彩的装饰方法吸收了山西壁画所采用的勒粉彩绘,先在陶胎上用特制带带管的泥浆袋,好似一支装满泥浆的自来水笔,一边挤压泥浆,一边在胎上勾勒凸起的图案轮廓,然后用黄、绿、紫色釉料填上色彩,再经过低温烘烤而成。明代景德镇窑烧瓷胎珐华器,是先在胎体上堆出斑纹,入窑烧成素胎,烧成温度较高,再在胎面上施珐华釉,第2次入窑以低温烧成。而山西陶胎珐华器是一次烧成。

    珐华彩釉色常见的有绿,蓝,黄三色,也少见白色,紫色。
    明代景德镇珐华瓷的釉色以黄、绿二色为多。
    珐华彩瓷特点:因表面采用堆贴技术,故纹饰图案富有立体雕塑感,色彩浓艳、玲珑华丽。
    明代官窑珐华瓷器传世无多,成化珐华器皿更是少见。
    这件成化珐华器高5,2公分,口径

9公分,底径 3,8公分。

    碗深式,直口斜敞,口沿为撇,深腹,腹部呈内弧线斜收,矮圈足。内里素纹。整个碗外壁围绕三个开光图案,从碗沿至碗底堆贴出三组上下对称,左右各为三方连接,上下各为四方连接的花及如意纹,花和如意纹施珐华黄彩,其它围绕开光施珐华绿彩,晶莹润泽,尤若宝石,釉面可见极细的鱼子纹。
    细观成化珐华彩的制作,工艺复杂过历朝历代珐华彩,以这个小杯为例,开光处釉面明显厚于着珐华彩处,原来,工匠是将饰珐华彩部位刮削至薄,低于器物表面,虽饰珐华绿彩,黄彩,仍见人工刮削痕迹,釉面扔低于正常釉面。再在刮削之胎面上,用特制好的,似一支装满泥浆的自来水笔,挤压泥浆,在胎上勾勒凸起的图案轮廓。然后,填珐华黄绿彩,入窑低温烧成。
    一般珐华彩,勾勒堆贴高于器皿表面,而成化珐华彩的工艺达成,会是釉面与勾勒凸起的图案轮廓在一个水平面上。
    难能可贵这件珐华器皿的制成,采用珐华器皿工艺,同时运用成化斗彩工艺。
    三个开光以釉下青花呈如意状衔接成框,再以釉下青花绘子母鸡纹,萱草花朵。母鸡釉上填绿彩,黄彩,红彩,小鸡填黄彩。公鸡填红彩,绿彩。萱草花朵填绿彩,红彩,黄彩。
    红彩凝腻,黄彩浅淡,绿彩泛金返黄,釉下青花宁静致远。
    胎薄体轻,胎体透光呈牙黄,窄圈足底露胎无釉,微泛火石红,杯底书娴熟见拙之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青花呈朦朦状,双圈外单书一个"万"字。传为成化帝为万贵妃烧造。
      3.以清新淡雅热烈兼而有之的成化斗彩草虫子母鸡缸杯。
 http://s8/middle/0049w5Mbzy7fx5RJztca6 


   


《博物要览》(明谷泰撰。天启间(1621—1627)刊行)谈到成化彩器形时说:“成窑七品,无过五彩。葡萄敞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次若草虫子母鸡岗(缸)杯......"



    此段文字,提到草虫子母鸡岗(缸)杯,纵观国内国外馆藏和私人所藏传世及出土鸡缸杯,皆是严格意义上的鸡缸杯,没有一只"草虫子母鸡岗(缸)杯"。



      只有这一个鸡缸杯,可以称为"草虫子母鸡岗(缸)杯"。



      因为,所见鸡缸杯,唯独此杯绘有蕉叶与萱草、幽兰、蜂蝶、子母鸡群。既堪称"草虫子母鸡岗(缸)杯"。


      杯高3,6厘米,口径8,15厘米,底足内径3,5厘米。


      杯口大敞,口下呈弧线斜敛至底,以手抚之器口,无喇手之感。卧足,卧足底边一周,宽约4毫米处无釉。胎釉结合处呈火石红一线,底足露胎处微泛火石红。


      卧足杯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温婉,端庄秀丽、清雅隽永。。


      杯外壁口沿釉下青花勾勒弦纹两道,卧足底边二毫米处,釉下青花绘弦纹一道。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菊花,蕉叶与萱草,蝶蜂及幽兰,一派欣欣向荣,和谐之象。


      亦是所见鸡缸杯里唯一绘有蜂蝶的。


      鸡纹二组,以奇石花卉间隔。


      一组由公鸡母鸡,五只小鸡为一组,公鸡母鸡、身具六彩,釉下青花做底,釉上鸡身填大黄之彩,黄彩之上复红彩为毛,鸡背羽青花填透明之浅紫彩,鸡翅底填诧紫之色,复绿彩,是为鸡羽。鸡冠和额下垂,填凝腻红彩。喙填大黄彩,红彩做勾勒。诧紫色点睛,鸡脸复绿彩。


      这一组,画面公鸡像发现了什么,翘首凝望,母鸡脖颈前伸,甚为好奇,但仍没有惊动背上的小鸡,小鸡似闭眼端坐。一只鸡雏从公鸡身前探出头来,其它三只鸡雏都向另一个方向观望,难能可贵,五只小鸡,神态各异。


      另一组由鸡夫妇领四只鸡雏。同样身具六彩。母鸡低头颈前伸,鸡尾翘成直立状,似呼唤鸡雏,前面鸡先生关怀似地做回首状,鸡先生身下一雏鸡亦回首探望,其它三鸡雏,皆伸颈面向母鸡。


      九只雏鸡大小5毫米到8毫米不等,却各填五彩,睛填诧紫复绿彩,喙和翅填大黄彩,喙边缘用红彩勾勒,身子填浅黄彩,头部填水绿彩,眼周围填绿彩,配以釉下青花,雏鸡色彩至美,难以言喻。


      有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鸡只填三色,成化五彩鸡缸杯,鸡也只有红彩和诧紫两色。


      而鸡雏,所有明代鸡缸杯,则只填一色。惟此杯鸡雏填五色。


      此斗彩草虫子母鸡缸杯画工,施彩皆美过其它,为明代鸡缸杯最美者


      画风纤巧、细腻、精准、生动、传神、惟妙惟肖,极尽写生之趣。


      整个构图,湖石、牡丹、蕉叶与萱草、菊花幽兰、蜂蝶、鸡群、所有动静之物,搭配巧妙,架构了一幅活泼生动、祥和欢乐的天伦图。 


      此斗彩鸡缸杯画面设色之丰富,为明代鸡缸杯之首。施彩于浓淡之间,大黄、含金之黄、浅黄、淡黄、朱红、红、浅红、叶绿、水绿、尤其点缀奇石旁和路面之极浅之水绿彩、浅紫、佳妙者诧紫复绿彩,效果奇佳,胜过黑彩,素雅、鲜丽兼而有之,收五代画师黄荃花鸟画的敷色之妙,为已发现存世之斗彩鸡缸杯设色最为丰富者。


      所有釉下青花,包括底款,亦呈云朦状。放大镜观之,境界深远,成化青花所呈之美感及特点,高贵典雅,十分脱俗。


      此杯釉面滋润泛青,胎体细润,质如美玉,晶莹剔透。迎光杯体为牙黄色。


      杯底釉下青花双方框线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


      

4.以薄胎功精艺细为显著特点的各类成化彩鸡缸杯。

http://s8/middle/0049w5Mbzy7fqSZLzin97 


   


杯高3,7厘米,口径8,2厘米,底足内径3,5厘米。


      杯口大敞,口下呈弧线斜敛至底,以手抚之器口,微喇手之感。卧足,卧足底边一周,宽约2毫米处无釉。胎釉结合处呈火石红一线,底足露胎处微泛火石红。


      卧足杯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温婉,端庄秀丽、清雅隽永。。


      杯外壁口沿釉下青花勾勒弦纹两道,卧足底边二毫米处,釉下青花绘弦纹一道。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菊花,蕉叶与萱草,蝶蜂及幽兰,一派欣欣向荣,和谐之象。


      鸡纹二组,以奇石花卉间隔。


      两组各由公鸡母鸡,三只小鸡为一组,公鸡母鸡及雏鸡、皆釉下青花勾勒做底,釉上鸡身填大黄之彩,黄彩之上复红彩为毛,公鸡背羽青花填红彩勾线,红彩渲染,公鸡母鸡鸡冠脸部皆填以成化彩特有凝腻之红彩,鸡眼以釉下青花一点显现,别具风韵。母鸡背亦填大黄彩,黄彩之上红彩勾线,翅底填诧紫之色,翅头复金黄彩,金光闪闪,其后复绿彩,是为鸡羽。喙和铁距以釉下青花显现。鸡雏填透明之淡黄彩,鸡翅填大黄彩。


      奇石为釉下青花,牡丹填凝腻红彩,叶填绿彩,幽兰长叶填绿彩,兰花填红黄彩。


      此杯釉面滋润泛青,胎体细润,质如美玉,晶莹剔透。迎光杯体为牙黄色。


      杯底釉下青花双方框线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

     
 5.以清新淡雅著称的成化斗彩鸡缸杯。               

http://s1/mw690/0049w5Mbgy6PBlxWube90&690

http://s16/mw690/0049w5Mbzy751QZlkzJ5f&690

http://s12/mw690/0049w5Mbgy6PBm6Sgv97b&690

高3.4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4.1厘米,杯型较浅,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一派初春景象。足底边一周无釉。底心青花双方栏内楷书功力见拙“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其胎质细腻微显肉色,薄轻透体,白釉柔和莹润,青中泛黄、均匀如脂、表里如一。杯壁饰图疏朗而浑然有致。画面设色有釉下青花,平等青花色浓淡不一,浓者蓝紫,淡者蓝灰。浓淡晕散,沉于釉中。尽显成化青花之朦朦胧胧,云山雾罩之特点。釉上用鲜红、叶绿、水绿、鹅黄、姜黄等彩,运用了填彩、覆彩、染彩、点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线并平染湖石,以鲜红覆花朵,水绿覆叶片,鹅黄、姜黄填涂小鸡,又以红彩点鸡冠和羽翅,绿彩染坡地。施彩于浓淡之间,素雅、鲜丽兼而有之,收五代画师黄荃花鸟画的敷色之妙。以宋人《子母鸡图》和《明人画鸡轴》为摹本。尽显宋人《子母鸡图》与《明人画鸡轴》笔意,整个画面动感十足,神采奕奕,一种吉祥升平,自然和谐之美景跃然杯上,借写生之趣,极尽“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功用。

 

 6.以浓艳热烈著称的成化五彩鸡缸杯。

http://s15/mw690/0049w5Mbgy6KYqAmdHw0e&690

http://s4/mw690/0049w5Mbzy751RjdDYD33&690

http://s5/mw690/0049w5Mbzy751Rwv9qIc4&690

http://s16/mw690/0049w5Mbzy751RyWSN92f&690

      

在画工和表现形式上,更胜一筹。

      

成化五彩鸡缸杯直径为8,3厘米,高3,4厘米,底径为4,1厘米。与传世斗彩鸡缸杯同一尺寸。

此杯口边沿微撇,以手抚之器口,微有辣手之感。口下渐敛,平底,卧足。胎釉衔接处见轻微刮削锯齿痕,足底胎釉结合处,两线火石红痕。足底边一周无釉。无釉处呈淡淡火石红痕,与成化斗彩鸡缸杯同。

底心青花双框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为典型成化字见功力但拙的青花六字款,青花色淡平实,色晦,一层云朦,显成化青花之风韵。

      

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典雅隽秀的风韵。足显成化瓷品,胎体厚薄有致,娇巧玲珑。釉面柔和温润。

      

取《元人画花下将雏轴》局部图做摹本,显《元人画花下将雏轴》笔意,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含苞待放之月季与红花,黄花及幽兰,一派花繁似锦,自然和谐之景象。

      

鸡纹二组,以奇石花卉间隔。

      

一组公鸡在后昂首护卫,母鸡在前回首相顾,展眷恋之情,三仔鸡围绕在旁,一前两侧,翘首展翅欢呼,显阖家欢乐。

      

另一组亦为二老五少组合,前三小鸡,两仔鸡展翅嘴衔同一虫体,各衔一头,奋力争夺状,一仔鸡侧面观望,右面母鸡低头翘尾,爱子情深,面对正奋力争夺猎物之仔鸡做关切状,背上一仔鸡猝不及防母鸡突然低头翘尾,急切挥动翅膀做平衡状,身后一仔鸡大步奔来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切,惊动了护卫的公鸡,鸡先生展足侧身,蓦然低身翘尾回首,面对两只小鸡的争夺,关爱之情不言而喻。显《元人画花下将雏轴》笔意,扬《元人画花下将雏轴》之趣。

       釉上彩有鲜红、红,叶绿、水绿、鹅黄、姜黄、桔黄、更兼色如赤铁之姹紫,所有画面皆以红彩勾线,用绿彩染湖石,以鲜红、黄、绿覆花朵,水绿、红彩、姹紫覆叶片,鹅黄、姜黄填涂小鸡,又以红彩点鸡眼,绘鸡冠和羽翅,用桔黄覆鸡身,用色如赤铁之姹紫填公鸡雄浑之鸡尾。红彩黄彩做花蕾,红彩点花心。所施色彩皆有色阶,施彩于浓淡之间,素雅、鲜亮、热烈兼而有之,整个画面生动传神,神采奕奕,惟妙惟肖。

浅染深描,或是二色重叠,搭配巧妙,架构了一幅活泼生动、祥和欢乐的天伦图。

所画鸡群,与斗彩画师如出一辙,画风工笔重彩,潇洒飘逸,神同韵系。是迄今所见所有鸡缸杯中,堪舆成化斗彩草虫子母鸡缸杯媲美,是最为生动传神,惟妙惟肖者,为所有鸡缸杯所不及。

      

因年代故,绿彩、黄彩彩厚处开片,开片泛金,呈鱼子纹。叶无阴阳一部分填干涩无光之诧紫。一部分叶面填闪金之绿彩。因系传世器,绿彩掉斑斑点点,红彩有的地方因磨损而浅淡。

五彩鸡缸杯浓艳热烈,尤其五彩鸡缸杯鸡尾、叶面、幽兰叶所用唯独成化朝所特有色如赤铁的姹紫一色,色调沉着,与其它彩料相映成趣,画面所用彩料热烈之中伴有沉静。所用绿彩、黄彩含金,斑斑点点、灿灿金光、熠熠生辉。给五彩鸡缸杯平添一番韵味。

 7、以古朴呈金絲铁线为显著特点的哥釉珐琅彩鸡缸杯

http://s8/middle/0049w5Mbzy7fqSZDLUB49

  

http://s8/middle/0049w5Mbzy7fqSZu5dX95

  

http://s8/middle/0049w5Mbzy7fqSZmsNLdd

  

http://s8/middle/0049w5Mbzy7fqSZfhtQ16

  

http://s8/middle/0049w5Mbzy7fqSYYbJs4e

  

http://s8/middle/0049w5Mbzy7fqSYOWeice

     

 

清三代所仿成化彩鸡缸杯,所仿图画摹本多来自成化彩鸡缸杯珐琅彩、斗彩、五彩等摹本。http://s6/mw690/0049w5Mbgy6KYqD3Z5P75&690连器型也没有变化,只是底径略有不同,成化斗彩鸡缸杯底径4,1CM,康熙斗彩鸡缸杯底径3,8CM,直径、高度与成化斗彩鸡缸杯一样。康熙仿斗彩鸡缸杯,只见卧足杯,未见其它器型,款识只见仿成化款和康熙本朝款。成化朝以后,各朝皆仿成化彩鸡缸杯,唯康熙朝所仿鸡缸杯与成化斗彩鸡缸杯有一拼,其它各朝各代所仿一眼可断,不可乱真。

而雍正朝所仿成化彩鸡缸杯图画摹本多来自于成化五彩鸡缸杯和康熙斗彩鸡缸杯,器型与成化彩鸡缸杯一样者有三种,尺寸略有差异,一种康熙雍正过渡期所造,斗彩鸡缸杯,署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还见康熙遗风。(下图)http://s7/mw690/0049w5Mbgy6PBkUK6Xkc6&690

     

从成化彩鸡缸杯开始,直到雍正造鸡缸杯止,工艺最精者,当属雍正朝,尤其值得一提一对直径为6,5厘米雍正粉彩鸡缸杯,(见下图)http://s6/mw690/0049w5Mbgy6KYqUwSfHe5&690

      

乾隆朝所仿鸡缸杯,不拘泥于器型,未见卧足杯传世。唯乾隆粉彩御题诗鸡缸杯最为著名。其它亦不多见。

乾隆粉彩鸡缸杯。高6.8厘米,台北故宫藏品。(见下图)

http://s5/mw690/0049w5Mbgy6PBkDZlmk84&690所见乾隆粉彩鸡缸杯,有青花篆字六字款,有蓝料篆字六字款,有红字篆字六字款,还见楷书"乾隆年制"青花款。

      

乾隆粉彩鸡缸杯上有御题诗一首:“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坚朴脆巧久暂分,立德践行义可玩。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乾隆丙申御题。”诗尾落红彩“三”、“隆”两枚印文。从整体看,该器绘画布局与以往前朝母子鸡图制品有些不同,有人,有诗,但山石花卉异曲同工,公鸡与子母鸡大同小异,此鸡缸杯不同于甚至大大有异于前朝,可能与乾隆好大喜功的性格有关,诗中写道:"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一方面写"就中鸡缸最为冠,"

一方面却又无视前朝成宣及康熙雍正"就中鸡缸最为冠,"的事实,大胆创新,于是,又题诗,又在图画布局上加一翩翩公子,某种意义上说,既传承又创新,这应当是乾隆的性格。既有乾隆的御题,鸡缸杯图画的布局很有可能是当时内府设计者参考前朝鸡缸杯图案的布局,同时又根据乾隆皇帝的好恶根据前朝所有鸡缸杯的资料综合而成。因为如此,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乾隆御题粉彩鸡缸杯继成化斗彩鸡缸杯之后,名声紧排其后。成一代瓷中名品。

作者 朱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