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教学讲求序列化   ---听赵玲老师《初中三年写作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有感(枫树组

(2015-03-23 21:41:55)
标签:

教育

心得

分类: 枫树(杨晓炜)

                          作文教学讲求序列化

                         ---听赵玲老师《初中三年写作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有感

                                          昆明市实验中学   陈丽娅

    聆听赵玲老师《初中三年写作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的讲座,感觉获益匪浅。现将个人心得整理如下。

   一直以来,写作能力都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作文水平高的学生,阅读也差不到哪儿去,考场中的优势会更明显。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就成了语文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明确教的内容,制定各年级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对写作的要求: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课标明确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写作和学生“学”写作的方向,需要每位语文教师在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指导中,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掌握写作的相关知识,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会写各类文体的作文,会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和感受,会抒发真情实感,做到“言为心声”、“我手写我心”。但是要求有了,方向确定了,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难的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贯彻执行,学生在具体写作中如何掌握。

    赵老师的讲座,非常具有指导性,实际上肯定了写作一定要教的认识,同时给“教什么”指出了方向,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的确,如果写作中只写不教,有很多学生初中写了三年作文,写作水平却丝毫不见提高,每次都是漏洞百出。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初中三年尽快地入门,尽快地会写,除了多写,还必须要重视写作中的指导,赵老师明确了初中作文就是要教两种技能,即表达方式的知识技能和写作过程的知识技能,并进一步讲解初中三年的教学目标与实施的过程。

    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不同,由易到难,把初一和初二的作文教学作为初三的基础,初三的教学则是初一和初二教学的巩固及提升,真正让作文教学达到循序渐进的过程,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悟人情,知道“写什么”,明白只要善于观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感受,有一颗易感的心灵,作文中就无物不可入文,无事不可入文,无情不可入文,所谓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均可在作文中出现,成为作文的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写什么”了,胸中有丘壑,才能在每次的写作练习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述,在各种文体的创作中得心应手,实现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

    纵观七——九年级教科书,写作都是安排在每一单元末尾的阅读教学之后。她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使之序列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依托“单元情景话题”,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阅读教材为典范,使阅读与写作贯穿起来,引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坡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七年级,巩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学习写人篇,训练重点为“描写人物的方法、怎样使人物血肉丰满”。同时,结合说明文单元的教学,进行简单的说明文写作,训练重点为“抓住事物的特征、根据说明中心,合理安排说明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八年级,练习写景类和抒情类的记叙文,训练重点为“抓住景物特征、选好观察角度、安排描写顺序、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动静结合”。并结合八下二单元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训练重点为“观点与材料、论题的展开、议论文语段的结构。”

   九年级,根据教材序列,对各类文体的写作要求强调综合性。记叙文要求真实具体、有详略、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说明文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要求能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由此及彼,联系实际,展开议论;具备修改文章的能力。

   (二)读写结合,利用好教材

    1、 阅读与吸收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得到范例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都是典范的例文,是写作的最好范例。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更应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并可以对课文进行背诵、模仿、改编,以达到充分吸收的目的。其中,语言材料的积累与吸收尤其应该重视。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环境描写,《孔乙己》的人物描写等。而现在有不少初中学生写作文居然很少用到初中学过的词句,更谈不上写作方法的吸收。此外,优秀作文选也是很好的范例,因为其内容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也较浅显,更易于学生模仿。只是要注意吸收的问题,即怎样才能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能力。曾有不少学生,家里有大堆作文选,可文章就是写不好,主要是没有充分吸收。老师应该在这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这也许是吸收的最好方法。

   2、模仿课文,归纳方法

   写作,必须从阅读中摄取材料,主要是学习写作技巧。因为写文章只有生活经验是不行的,生活经验还要用适当的合乎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除此之外还需要一种更高级的能力---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可以概括为一套写作规则,这些规则哪里来?如果只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效果肯定是极微的。因为写作规则要真正融入到学生思维中并控制学生写作实践,才会帮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来。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来找规律,总结归纳方法,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的规则比较具体实在,而且印象深刻,在写作中可以运用,并通过老师的批改来验证自己的实践的正确性。如校园生活中如何写老师这一形象,结合课文《往事依依》、《十三岁际遇》、《我的老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藤野先生》,通过对比分析几位老师,他们都循循善诱,但又风格迥异。

     总之,讲求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就是要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阅读教材为典范,使阅读与写作贯穿起来,引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坡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又能学以致用,学生会更容易获得学语文、写作文的成就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