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特级教师刘铁梅老师作文课心得体会
昆明市实验中学
陈丽娅
2014年12月27日,我有幸听了刘铁梅老师的《冬日的阳光—审题》这一节作文课,这节作文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次听课,真是为我们初中语文教师降下了一场作文教学的喜雨,使我们对作文课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上课伊始,刘老师请同学们做了精彩的自我介绍,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她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接着出示作文题目《冬日的阳光》,刘老师亲切地问道:拿到一个作文题到完成作文,中间有哪些过程呢?从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过程过渡到今天作文课的中心—审题。看到这个作文题目《冬日的阳光》“冬日”可以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场景?进一步引导学生看到“阳光”背后的“内涵”和它的“比喻义”,每一个学生都说了自己心中的阳光指什么,都得到的刘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之后,刘老师分析“阳光”的对流性和多向性指代,开阔了学生的思考思维,促使了学生作文立意时的深刻性。课堂上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断的在思考。的确,学生积累的素材和想法是有限的,它需要教师恰当地激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去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给学生创造更多个“出其不意”,让学生吐露真实的生活感悟。
通过听刘老师的作文课,我觉得刘老师的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我学习:
1、“以人为本,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是刘老师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刘老师请每一位同学都说说“阳光”的比喻义,她的话语中充满着对学生的鼓励、肯定和期待,她总爱说一个词“超越”,“你能行”,学生们在她的引导、鼓励之下和她配合得很好,每一位同学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试想,这样的训练如果坚持下去,学生还怕写作吗?刘老师确实是让学生人人都实实在在地学会写作,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每一个人都可以体验着课堂中自我参与的乐趣,而不是只有优秀生或老师在表演。
2、重视生活的体验,鼓励学生角色参与。刘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源泉,反映生活本色,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
正当孩子们在写作中找到了成功的喜悦时,刘老师又别出心裁的和学生进行了一番对话,和学生分享了自己开车找车位的故事,模拟场景,创设情境,再让孩子们去想象人物的语言,思考故事中是否有“阳光”呢?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考思路,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写作空间,刘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别具匠心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反映生活的本色,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灵感,写出原汁原味的生活,同时是经过思考有深度、有见解、有感悟的生活。最后总结出:素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关注小事,把小事写大,关注细节,把细节写细。
确实,关注小事,关注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的实质,也并非一日学成,是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要甘于平淡,认真做好,做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细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魅力就如同我们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精神”一样。
3、实施鼓励性评价,保持学生积极心态。观整堂作文课,没有一个学生不是积极参与的。刘老师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以激励的话语和学生交流。
4、关注学生的作文的修改。从刘老师为我们出示的课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刘老师特别注意学生自己对作文的修改。她让孩子们写完作文之后要把自己的作文按自己设计的修改模式边读边改。这让我想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作文都是读出来的,改出来的。”
作文课“审题”这一专题,初听课题感到课堂可能没什么新意,感觉是老掉牙的题目,可刘老师的这一课堂设计让我知道了:“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只要做有心人,看似平常的夕阳芳草都能赋之以新意。”一节作文课,学生不但不感觉到累,而且感到乐趣无穷,收获甚大,这就是成功的作文课。学习贵在内化。学习别人的东西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东西。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我将学习刘老师好的教学方法,探索作文指导方法,让孩子敢写作文,乐于写作文,能写好作文。
总之,听完刘老师的作文课,我可以感觉到所有的孩子都在这堂课中收获到了习作的快乐,也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一篇篇生动的、充满童真童趣的美文;听了刘老师的这堂作文课让我开阔了视野,学习到了作文教学的诸多“密诀”,可以“激活”自己的作文课堂教学,受益匪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