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书笔记一
------导言·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昆明实验中学
陈丽娅
本书导言部分是王荣生教授对其观课评教理论的总述,在这篇文章里他对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的观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导言分为六个小节,下面依次整理要点。
一、什么是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观课评教可以从先怎么教、后怎么教、再怎么教的角度,也可以从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再教什么角度,这其实是教学活动的两个侧面。前者是教学方法的角度,后者是教学内容的角度。王荣生主张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教,也就是“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我们还有十分的必要,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也就是审视、反思这堂课教师教了什么,进而探寻、体察学生所驻留的学习经验,并考察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及关联程度。”
二、怎么理解“教学方法”
在这一节里王荣生把教学方法分解为四个层面。一是教学方法的原理层面,或者叫“教学方法观”。比如启发式教学方法、接收式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方法等。这一层面上的教学方法有两个特点:纲领性与抽象性。二是教学方法的技术层面,或者叫做“教学策略”。它也有两个特点:中介性与中立性。三是教学方法的操作层面,或者叫做“学科具体教学法”。这一层面讨论的教学方法,要注意两个方面:方法本身的合理与否与方法使用的合适与否。四是教学方法的技巧方面,或者叫“教学技巧”。王荣生主张语文教学研究应更关注第三个层面也就是教学方法的操作层面,即与语文教学内容相聚合的教学方法,即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
三、怎样理解“语文教学方法”
在本节中王荣生有一段引文可作为他对语文教学方法的理解的依据。引文是G·J·波斯纳所说:“将教学看作是一种课堂活动的顺序,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但要这样全面地解释教学,还必须至少看到教学活动的两项维量,也就是活动顺序的两项维量。课堂活动可以指师生的课堂活动,也可以指活动的内容。因此教学活动顺序既可以从师生生活相互作用的形式(指他们在课堂上做什么),也可以从活动的实质内容来描述。前者一般称为“教学方法”或“方式”,后者称作“学科内容”、“课程”或“教学内容”。
王荣生认为对语文教学方法,可以作两种描述。一种侧重在教学方法上,以“先用什么方法,再用什么方法,后用什么方法”或者“先怎么教学,再怎么教学,后怎么教学”这样的方式来描述。那么在语文教学研究中对教学方法采用哪个维量、用哪种方式来描述更好?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问:1.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两面,何者为主导?2.在语文教学研究中,采用哪个维量来描述更为有利?第四节就是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四、为什么主张从教学内容入手
上一节最后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当然是以教学内容为主导。因为“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巴班斯基)关于第二个问题,王荣生主张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关照教学方法。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说明了理由。其一是有利于反应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随着教学内容而转移,同一篇课文的不同教法,往往意味着教学内容有所不同。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讨论,如果不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切入而单从教学方法着眼,就无从说明教学方法的之所以不同,也无从判断那些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否、合适与否。其二是有利于更妥帖地解释语文教学实践。
五、怎样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这一节是这个导言部分的关键内容,也是王荣生在观课评教方面的突出贡献。这一节从两个方面说明怎样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一是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二是进行“连续性考察”。
(一)一堂好课的标准是:
最低标准
◎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
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
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较低标准
◎教学内容正确
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
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较高标准
◎教学内容的现实化
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
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理想标准
◎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8.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
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语文教学内容连续性考察的两个方面:
1.与前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
2.与前后教学内容有差别。
对于这王荣生有一个解释。“有差异也就是这一课所教学的内容——文章、文学以及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方法、策略、态度等,是上一些课未教未学也是下一些课不需要再教再学的,除‘补课’之外”。有内在联系,关键是要有证据,要有表明教学内容延续、拓展、提高或加深的证据。
观察前的准备工作表:
1.
对该班学生进行简要介绍(包括有特殊要求的学生)
2.
该课的教学目标,即学生在这堂课上将会学到什么?
3.
为什么教学目标是适合这些学生的?
4.
这些目标是怎样来支持学区课程以及内容标准的?
5.
这些目标是怎样与更广泛的课程目标相联系的?
6.
计划怎样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你怎样做?学生怎样做?
7.
在这一领域,学生面对的主要困难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克服这些困难?
8.
你上课需要哪些教学器具(列举)?
9.
你打算怎样去评价学生?你用的评价程序是什么?
10.
你对评价结果将如何处理?
课后反思表
1.
据我回想,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教学活动?
2.
学生都学到了我想要教给他们的东西了吗?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多少?
3.
在教学中,我是不是改变了我的教学计划?如果改变了,为什么?
4.
如果有机会再次给同样的学生上同样的课程,我会在教学时作出哪些调整?为什么?
5.
提供学生的作业样本,这样应该反应本版同学的能力水平以及你对学生提供的反馈。
六、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意味着什么
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谈意义。首先,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引导了语文教学研究关注点的转移,有助于语文教师减少备课的无效劳动。其次,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将促进“好课”的形态改变,有助于语文教学回归根本。再次,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将使“教师参与课程”、“教师成为研究者”落到实处,有助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第四,从教学内容角度入手,对语文课观课评教提出了必要的专业准入的条件,这将有助于语文教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讲紧紧抓住教学内容这个角度就能更好的备课,更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研究水平。
[心得体会]
听评课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传统的听评课,习惯于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好坏来评价,而王荣生教授则主张听评课,特别是对语文课,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切入。
任何一节语文课,都可以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个角度来审视和评价。王荣生教授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性,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彩,课堂气氛再热烈,这堂课的价值都是有限的。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但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而不是“怎么教”。
主张从教学内容入手评课有两个理由:第一,有利于反映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语文教学目前仍然是以文选型的课文教学为主,同一篇选文,不同的教师实际上是在教着有所区别的内容。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随着教学内容而转移,同一篇课文的不同教法,往往意味着教学内容有所不同,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讨论,如果不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切入而单从教学方法着眼,就无从说明教学方法的所以不同,也无从判断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否。第二,有利于更妥贴地解释语文教学实践。教学理念要体现为语文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而体现为教学方法,实质是要求体现在教学内容。如果不把教学方法原理层面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那么我们所倡导的理念,就会失支撑。
如何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王荣生教授提出了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他分出了四个层次的标准,即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较低标准——教学内容正确、较高标准——教学内容现实化、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这四个标准非常贴近语文教学实际,在具体评价一节课时也非常有可操作性。该书用了大量篇幅,精选了王荣生教授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的实例,分“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五个板块,这是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的五种样式,可以说为我们语文教师从教学内容角度听评课提供了五块“模板”,其中又不乏丰富睿智的教学思想,无论对语文教学研究,还是教师从事语文教学都极有裨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