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对我的启示
(2014-05-11 19:24:0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山楂树(高斌) |
《麦田里的守望者》对我的启示
杨琳
著名的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他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是塞林格写的《麦田守望者》。盖茨说,《麦田守望者》的思想非常睿智,“它告诉我们年轻人是有一点困惑,但是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理也可以很智慧,并且能看到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所以我非常喜欢。”最近我让学生读了这本书,而我自己又再次重温了一遍。这本书无论是风格还是内容都很有新颖性,作者塞林格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16岁的青少年霍尔顿德故事。霍尔顿是个四门功课不及格而被学校开除的“问题少年”。他被开除后又不敢回家从而开始了流浪生活。他喜欢头上倒扣鸭舌帽,穿大号风衣的怪异打扮,抽烟、醺酒。他厌恶这个世界,讨厌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但他自己却挥霍无度。表面上霍尔顿是个玩世不恭的“坏孩子”,但实际上他却有颗纯净善良得心。就在见他妹妹那晚,霍尔顿说出了这段话:“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他的一个美好幻想,也是他美好心灵的见证,他希望那些快乐的孩子不要跌入悬崖,而是永远快乐的奔跑。在霍尔顿的眼中,麦田象征着物质世界,他希望生活在充满物质主义精神的世界里的孩子不要迷失自我,走向悬崖。但是最后,霍尔顿自己也还是避免不了向现实社会妥协的命运,成不了真正的叛逆者。
塞林格以犀利的洞察力解剖青少年的复杂心理,透过现象观察精神实质,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霍尔顿的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就像少年维特一样,叛逆、苦闷、彷徨、愤世嫉俗又充满无尽的孤独。很多时候,在社会的现实生活中,他不得不面对一个又一个的矛盾—这正是许多青少年成长阶段普遍有的一种复杂心理。他讨厌承认世界的虚伪和做作,但又渴望理想的生活、纯真、善良的世界。小说的字里行间渗透着自嘲自讽、鞭挞批判,但是这冷漠的外表后面却蕴含着一个博大的“内心”。
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第一,教育需要“顺性而为”,多引导少强制。书中孩子们之所以能够无拘无束地做游戏,首先在于主人公为孩子提供了一个释放童心,张扬个性的精神家园—麦田。如果允许孩子们进入麦田,却有很多的规定,这样孩子们兴趣达不到极限,也不会有自由精神,更不会有创新精神。
第二,教育成功的智慧在于找到支点,支起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生命成长。守望者并不是一名游戏的旁观者,而是敏感地发现了游戏中的关键点—悬崖,守候于此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这不正是我们所谓的抓住契机吗?智者与方法便是无形的支点。
第三,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守望者,为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守望者,在守望中成就单纯而又美好的生活。
“守望”是一种习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