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的整体结构紧密相连,而以读促写的训练又可时时在课内、课外进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解决学生的“开源”问题。“开源”解决了,学生作文之流水会源源不断。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听课经验中,总结了以下以读促写的方法:
1.读中探写。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吸收写作营养。曾经听过一位老师在执教《往事依依》时,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都采用了以读探写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从选材上引导学生关注文章选择的往事,其次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的“历历在目”一词入手,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写作过程中如何体现“历历在目”,有从自己的感受描写,有从老师的神态、动作描写,有从《千家诗》的内容进行描写,从而让学生关注描写事物的角度和方法。这种探写不是局限于语言技巧上的运用,而是多层次的立体的探写。它包括:(1)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2)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感情;(3)作者选择了哪些事例,选择这些事例对表现文章有什么好处;(4)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进行描写等。
2.读中插写。为了学生更进一步领悟文章,依据文中的某些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插入一些片断练习。可以是扩写、续写、改写等,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曾听《端午日》时,学生对军民共欢抓鸭子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执教老师趁势就引导学生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对此画面进行描绘,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3.为读作文。这里的“读”是指读者,为“读”作文不妨称为“需要作文”。学生在作文时犹如与读者在正面交流一样,正是我们成人作文“一腔心思诉于君”的境界。这样的作文克服了为作文而作文的“遵命作文”,学生的作文往往真情流露,表达清楚。我曾教完《社戏》一文后,引导学生回忆曾经与小学同学共处的时光,刚上初一的孩子对小学的时光都还很怀念,而《社戏》一文让学生懂得美好的时光并非是看了什么、吃了什么,而是朋友间的那份纯真的友谊。我让学生谈谈他们与朋友之间的美好时光,并鼓励他们能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既可以积累素材,也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4.读后仿写。模仿是儿童的心理特点,仿写也是近年来行之有效的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仿写可以借鉴一篇文章也可以借鉴多篇文章,可以仿写内容也可以仿写结构及语言,还可以仿写作者的风格。七年级上册四单元的写景散文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可以让学生仿写《昆明的冬天》或者写翠湖一年四季的景色,要求使用多种写景的手法。
以读促写,随时随地可进行。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写作,爱上写作,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