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邢台沙河城千年文庙综述

(2023-04-26 11:44:10)
标签:

邢台老沙河城文化

分类: 9.邢台老沙河城人文历史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邢台沙河城千年文庙综述

胡顺安(微信公众号shunanhu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邢台沙河城千年文庙综述

沙河文庙位于邢台开发区沙河城东南县学内,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隋唐*邢州风物志》记载,沙河县先师庙始建于维大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岁次壬戌(而非志“建于宋大观年间应为建于宋大观年间”)。按堪舆和后天八卦说,东南巽宫,正东为震。沙河城“文星宜巽方”,而“正东震宫,以主文明”。东南和正东两个方向与沙河城文运相关,遂选址将庙建在城内东南方位,有利于地方文化教育的昌盛和科举。

文庙初创于旧墟构筑简陋。唐末,水袭城毁。后晋开运年间,城池迁建现址。文庙复建,规划为“一进三”结构的四合主院,贯穿于文庙南北中轴线上的主建筑有棂星门、戟门 “先师殿”等建筑。庙侧辅以崇圣祠(奉祀孔子五代祖先牌位)、儒学宫、教谕署、训导署等。

沙河文庙承担着本地祭孔教育教化功能,是典型的庙学合一,为古代沙河县最高级别的官办教育机构,历代教谕署、训导署均设于此。

沙河文庙整个建筑群坐北面南,平面呈纵长形,南北长三百米左右,东西宽约百米。西边是学道街,东边(儒)学宫”。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邢台沙河城千年文庙综述

文庙的西南角设有一座向西开启的飞檐式木质牌楼门,横匾上写桂林毓秀”(此“桂林”非广西桂林,当时庙内大成殿附近植有几株桂花树,奇香无比。在此意指书香,墨香养育优秀)。门口两侧设蹲狮,旁立竖石,上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进门走一段距离,左侧有一堵约八米长、四五米高、东西走向的“萧墙”(俗称照壁、影壁)。萧墙周围设置牌栅,两座木牌栅立东西分别写着“振起人才”“主持名教”。绕萧墙北行约二十米左右,与萧墙正对着的是简易木质棂星门,四柱三门三楼

穿过三间棂星门,院里柏柳苍翠有几通石碑排序而列。史料记载主要有:隋唐思想家傅奕题写的《沙河县先师庙访谒记》、宋大观年间御制通用《大观圣作碑》。另有明崔铣撰文、朱裳书丹的《沙河县修学记》碑

棂星门内西侧,建有一小型忠义祠。清朝乾隆年间知县杜灏hào)修缮文庙时将其移建在训导宅东。

沿着甬道北行到泮池泮池呈月牙形,东西走向,常年有水,玉石栏杆围着。泮池上有一座长约六米、宽左右拱小石桥横跨南北,名之 

站在泮桥,环顾四周,正北是戟门(当地俗称穿心殿或大成门),主体三间,为悬山顶,阁楼样式黄筒瓦覆顶和围檐滴水,飞檐翘角。过道侧辟有便门,东西配室各一

戟门两翼对应处各建一祠,西乡贤”,东“名宦”。坐北,各三间,单脊瓦房结构。

乡贤祠内奉祀本籍乡绅名士(唐*丞相宋璟*太师张文谦,元*提举孔天铎,明*文林郎、奉政大夫、户部郎中胡邦俊,*文林郎、奉政大夫、湖广四川参政胡三省,明*鸿胪寺鸣赞胡光,明*山东新泰知县胡三顾,明*正二品胡锡,明*陕西陇右参许国秀,明*镇江府知事胡琏,明*鸿胪寺序班李成性,明*扬州同知赵有初,明*举人申志,明*辽东卫经历胡九德,明*四品胡钚,陈荐*庆历年间进士,*都御史朱裳等;名宦祠内奉祀本地任职而勤政爱民,德业卓著之官员如金*知县德渊*颜仲德,明清时期*姚仲,方豪,,范志懋,任环,杜良祚。这些人不是随便供奉的。他们逝后由当地举荐,经本省总督、巡抚,会同学政审核批准,将其牌位入祀于名宦祠。

名宦祠东南方不远文昌阁,也叫文昌祠(曾建在泮池中),俗称魁星楼(志载“奎星阁”),坐北朝南。初建为二层阁楼,嘉庆六年奉旨重修,并新增春秋二祭。乾隆年再修城墙时,将其移建在城墙东南雉堞(又称齿墙、垛墙、战墙,是有锯齿状垛墙的城墙。可用来作为守御城墙者在反击攻城者时的掩蔽之用)上。道光十四年重修后改建为三层阁楼建筑,道光十九年再修

越泮桥,穿戟门,步入佾(音yi)台,俗称月台,两侧建有东西庑房,内祀奉孟轲、荀况、朱熹等列位贤哲。

佾台北端一米多高的方台上,坐落着文庙南北主轴线上的大成殿,这是文庙中最高,也是最主要的建筑。大成殿面阔五间,长二十五米。进深十四米大殿正墙中间为宽敞高大的三门一体连窗门,上半部分是万字格,下半部是木板。对开木门,中间主门略大于两侧边门。连门窗的东西有一小段砖墙,墙正中间各辟一圆窗,直径近两米,中为万字格。

 大成殿是文庙中奉祀孔子神位的主殿,原称“至圣先师殿”,宋朝改作“大成殿”。大成殿也是书生设馔zhuàn指陈设或准备食物)祭孔的场所。每年春秋两季的二、八月份(开学初),县令都要率本府要员和秀才等依规到文庙行“释奠”礼

拾级而上,但见大殿正中坐着三米多高的孔子塑像,正上方写有褐底绿字的“万世师表”“生民未有”横匾。雕塑两边立柱对联写有“万世尊崇称至圣千秋景仰奉先师。”民国年间,雕像代以牌位

根据朝史料,大成殿之后是明伦堂(讲经、讲圣谕、宣传伦常之处清嘉庆十六年,明伦堂改名温州书院左右列二斋堂明伦堂凡五间,翼进德修业二斋各五间(两边附建叫做“进德斋”、“修业斋”各五间,用以提高道德修养和扩大学业建树)”。明伦堂后是教论宅。西为训导宅。

明朝县令姬自修在明伦堂院的东西两墙改建两门。东名义路(指德行修养好的人出入之处,西“礼门(孟子曰:礼,门也;义,路也)”

“义路”,东为敬一亭三间坐北面南。康熙二十七年知县谈九乾改移到义路东。雍正年间再修缮调整。再东则为训导署

“礼门”就是教谕署(府县掌管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的最高教育长官的办公场所)。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知县冯源重修教谕斋六间,又增厢翼各三间。再后为教论斋

明伦堂后是正宅,西为分训宅。大成殿西北角院落为教谕署。东北角“义路”东边是崇圣祠,再东则为一进院“训导署”。

文庙的东南角,有座与棂星门并排的砖木结构单体飞檐牌楼,门匾上写着“学宫”。学宫,在文庙东,是传播儒学的场所操场很大。

康熙十七年(1677年),沙河知县徐人龙在“儒学”东边建立“社学”,一度唤作“襄南书院”康熙二十四(1685)年,知县谈九乾“襄南书院”移至县衙西边的察院旧址;嘉庆十六年(1811年),知县傅钟瑑(zhuan)在明伦堂后开设“温州书院”;同治十三(1874)年,知县李福田在义路东捐建“温泉书院”(民国时期改做沙河县立第一完全小学校)。光绪二十八年(1902),科举改做学校并在文庙内成立“官立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亦有说光绪三十一年),在教谕署成立“师范传习所”,设高等小学堂长兼管理主任一名,教员和助教员各一人,共计三人。学员十人左右。学期三个月,规模简陋。嗣后,时开时续,学期多系一年。同期设“宣讲所”开办社会教育,聘宣讲员二名。每届在县城集中授课,讲习国学。

宣统元年(1909),在训导宅东边威毅公祠忠义祠旧址增办“劝学所”,作为全县教育主管机构(民国十二年改称教育局),设劝学所长兼管理主任一名和助教一人。

1950代初沙河县政府以文庙主体建筑为基础,筹建沙河中学,从文庙、书院到沙河中学,这里一直是沙河县的最高学府,承担着沙河县基础教育的重任。文庙仅存的大成殿、两庑和戟门,以及乡贤名宦两祠都成为新建“沙河中学”的一部分。大成殿变作集体活动场所,后废弃改为堆放杂物。戟门配室和两庑分别成为校长与老师的办公兼寝室,两祠用作教务处等。

沙河城的文庙具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多次修缮或重建。唐朝末期,洪涝地震,城寨冲毁,文庙坍塌。后晋年间,沙河县城西移现址,文庙也随城搬迁。宋代大观年间,沙河文庙重建并整体修扩。

宋朝到元代修缮情况,目前没有看到详细记载。但明清两朝,修葺和扩建次数累勤各有调整和增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观。

康熙二十六年,谈九乾重修文庙。东西两庑各七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间中为泮池,原大二圈,谈九乾改半。在棂星门外的影壁墙改至路南,周围设置牌栅,东西立坊二座,匾曰“振起人才”“主持名教”,挨街古坊一座,匾曰“桂林毓秀”。康熙时期还对明伦堂、儒学东边的社学进行修缮。乾隆年间,对大成殿、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崇圣祠、义路、礼门多次施予修缮、重建或改建,还在棂星门内泮池中建一间文昌祠。在棂星门外屏壁上书写祖述宪章;建上律、下袭二坊

乾隆年间,还在文庙东西墙外各修扩一条马道,但此时学道街西口的“桂林毓秀”旧牌坊、进德、修业二斋、敬一亭均倾圮无存,儒学东的旧“社学”作废。戟门侧室的乐器、舞器消失得不见踪影。尚存“祭器爵二十四尊,五钢六余符法器”。书籍还有《御撰纲目通鉴》、《上谕四书讲义》、《驳吕留良讲义》、《周易》、《书经》、《春秋》、《礼记》等若干部。在明伦堂后之西的教谕宅(志载启圣祠旧址)“新添建三楹(即:间)”。原在明伦堂之后的教谕、训导二宅,因均被民居侵占,只好改建在崇圣祠东边。

明清两朝,因修缮及时,至清末民初,文庙基本上是堂壁弘敞,祠宇壮丽”,依然保持“一进三”院落的建筑风格,以南北中轴线,纵长约二百米,有殿、堂、阁、祠多间,门坊3

沙河文庙始于隋、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最旺,民国渐衰,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桑巨变。几度毁损,几度重建,也在反复的被毁和不断的修葺(qi)重建中丰富基础建设,完善各种功能,逐步增添了庑房、泮宫、文昌祠、名宦祠、乡贤祠、礼门、义路等建筑。由于连年战火,兵燹不断,外加风雨剥蚀,文庙大部分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陆续坍塌,终致殿宇荒凉,贤廊残缺,令人怅然。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邢台沙河城千年文庙综述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邢台沙河城千年文庙综述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邢台沙河城千年文庙综述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邢台沙河城千年文庙综述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邢台沙河城千年文庙综述

1990年代末期,因年久失修,破旧残损的大成殿顶部北和东西部严重损毁,濒临坍塌。戟门遗风尚存。两庑两祠被拆除。

2010年代初期,沙河城文庙的主体建筑只遗留摇摇欲坠的大成殿勉强可看的戟门这两个遗迹

沙河文庙位列民国年间老县城的七大主庙(余为城隍庙、龙王庙、梵爱寺、准提庵、关帝庙火神庙)之首。“大成殿”当是目前沙河城历史最悠久的地面建筑之一,与县城周边的唐朝宋璟碑宋代古阁台、明朝奉政大夫、湖广四川参政胡三省故居、明清传统商铺、明代梅花亭清朝县法院、官办盐店等构成历史建筑主景,也与顺德府文庙大成殿平乡县文庙大成殿并称为邢台现存三大文庙主殿的活化石

1949年前,沙河文庙每年农历二月十八和八月初一举办庙会。庙会上舞龙、舞狮、划旱船、捏面人、吹糖人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集中亮相,吸引了方圆近百里的大批善众信徒和货郎商贩

:经历千余年的沧桑和战乱,沙河县文庙的历代相关史料多有遗失和谬误。现存者,以明清版本为主,近年续有新编,或考究不备,存有谬误,挂一漏百,取次弃主;或违背“直述不饰”原则,多施己意,取舍不当,有失偏颇。且有些记述有悖常理,与史实不符。一如儒学,自汉朝“推明孔氏”,要求各地府县建庙祭孔,传播儒学。据时况,文庙是庙学合一的官办学宫和教育管理机构。隋开皇一十六年公元596年设置沙河县。旋即,公元618年进入唐朝。正值唐朝李世民等也大力推崇普及儒学,要求各地州府县衙推行庙学合一,组建文庙机构。隋唐(隋公元580-618年,唐公元618年-907年)两朝跨度300多年间,作为一级政府的沙河县,没有文庙,显然有悖于常理和史实。但沙河县的元朝之前史料遗缺。明万历年间志载文庙“宋*大观年间创建(笔者认为应是重建)”,无论逻辑推理还是当年史实,均讲不通。其后,历代县志编纂未加详实考究,袭此,以讹传讹,致千年谬误。且明清各版《沙河县志》对文庙亦记述相左,文图不符。笔者对此若干年前在省会偶见一《隋唐*邢州风物志》,关于沙河县文庙记载称“沙河县先师庙始建于维大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岁次壬戌,后屡遭毁损,陆续修葺。”“宋大观年间,彻拆新建......”,认为符合历史及常理,遂存于心。于是,本文关于沙河县文庙的创建时间采用此说。拙文是在参考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加上二十多年前采访中华民国时期多位在沙河县生活工作和在文庙求学的耄耋老人文庙的所闻所见,整合编辑而成,是为管见。谬误之处,敬请斧正。

2015年初稿于邢台市,2019年修订,2023年三次修订

关注微信公号shunanhu,阅读更多内容。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邢台沙河城千年文庙综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