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女儿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填报志愿,有人说,免费师范生很好,不但免费,大学毕业工作还不用愁。可女儿一口回绝:“不当老师!”
我想,女儿倒是跟我的想法一致。
放眼望去,凡是教师子女,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选择师范学校的寥寥无几。而教师队伍里,凡是“子承父业”的,绝大多数是因为不得已。
教师工作繁忙,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社会关注度高,社会认可度低,职业要求高,职业幸福感低,职业责任大,职业价值感低。教师子女目睹了父辈的辛苦和无奈,有几个还愿意不顾一切投身教师队伍呢?
可是社会的发展、人的成长缺得了教师吗?
每个人,从3岁进入幼儿园,到22岁大学毕业,至少有整整19年的时间都在学校接受教育。等自己将来成家立业,有了子女,又要跟学校、教师打交道。
由此可见,学校、老师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多重要。
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了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国民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
可是,身边的教师子女,特别是优秀的教师子女,拒绝踏入教育界。这释放出的,是一个什么信号?
除了位于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师范院校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各省师范类学校分数线一直保持低迷状态。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之一的陕西师范大学,多年来分数线均未上600分。
其他师范院校如渭南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等师范类学校,为二本类学校,其录取分数线也“很对得起”它的二本档次。
我们经常高喊尊师重道,可是,社会对教育、对教师的态度如何,靠的不是嘴巴,而是脚。人们会用脚做出选择。
请看这几年,计算机这种高薪热门行业分数线越来越高,医学热起来,许多二本医学院分数远超一本线。
而与此同时,许多人在看到孩子羞于启齿的高考分数以后,会叹息一声,说:“让娃报个师范学校,教书去!”
优秀的人远离教师队伍,进入教师队伍的人,都是无奈之举。
这样的教师队伍,又能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呢?
这样的恶性循环,什么时候才能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