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解决策略(画图)的思考——读顾志能《创新照亮课堂》一书有感
(2019-01-18 12:51:52)分类: 学习点滴 |
“数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的思考。数学最原始的基因就是思考。思考是数学的本质特征,而教数学重在教人思考。”书中开篇的一句话就令我颇为信服。也让我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定位,知识技能是最基础的,核心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
那么怎样才能让思考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悄悄埋下,并且生根发芽呢?顾特给了三条建议:一是目标定位,准确剖析教学内容,把握数学思考点,讲清楚思考目标。二是过程设计,设置思考性的学习情境和环节,促使学生深入研究。三是课堂调控,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用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
对比自己的课堂,结合本学期开展的小专题研究,感觉在设置思考点时不够深入彻底,缺少在关键时候给学生“搭桥”。比如本学期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但是总有一些学生不知道怎么画图,或者是画图后不知道怎么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
片段一:
1.引出策略
师出示《课堂精炼》习题:一桶油,连桶共重180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共重100千克,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原来油和桶一共重180千克,用去一半后,桶和油一共重100千克。
师:大家从文字中能清楚了解油和桶前后变化关系吗?这里的“用去一半”指什么?
(有部分学生知道用去的是一半油,很多学生面露难色,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师:当我们不能快速看出油和桶的关系时,可以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3:画图。
生4:画线段图。
师:当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我们只读文字而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板书:理解题意)
2.学习策略
师:我们先把题意中的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出来,从第一句话开始。
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半成品如下)
师:你能根据第二句话“用去一半”,把线段图接着往下画吗?请在草稿本上画一画。
交流补充线段图,指名生上台展示,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继续理解“连桶共重100千克”,指的是谁和谁共重100千克?
生:一半的油和桶。
师:你能在线段图上把这100千克表示出吗?
师请生上台在线段图上标注出100千克是哪一段。
师:接下来,你是准备看文字还是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板书:分析数量关系)
生:看图,这样更清楚。
师:请大家观察线段图并分析,与同桌交流下,可以先算什么?
生1:用180-100得到一半油的重量,先算出一半油的重量。
课后思考:
1.画图策略在适当时机出现
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两步应用题时,学过用线段图分析问题,有一定的画线段图的基础。因此我问学生“不能快速看出油和桶的关系时,怎么办”时,很多学生觉得直接看文字分析有难度,并且想到画图分析,但是不确定先画什么。因此,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根据第一条信息画的半成品,指出一个方向,再让学生沿着信息完善线段图。
课后我觉得如果在这个时机能引导学生把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那么对于启发他们从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就会容易很多。
2.从画图整理信息中找到分析问题的切入点
画图能直观的表示出题意,便于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思路。但是个人感觉对于中下的学生,图画好了却不知道从哪里去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当时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观察思考“油重多少千克与什么信息有关?”,从问题入手找到油和一半油的关系,那么学生能明确先求出“一半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理清解题思路。
3.回顾反思中内化策略
学生在完整经历画图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列式解答的完整过程后还没有结束,还应该有一个回顾反思的过程。在课后仔细想了下缺少代入原题进行检验和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梳理。在解决完问题后,可以提2个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怎么就确定我们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回顾一下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这样学生的思维的缜密性和完整性得到提高,并通过反思能提炼出解决问题的一个程序,既“先求……,再求……”,从而把图与思考过程合二为一,学会看图分析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