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精神分析学理论之《美丽心灵》—唐欣

(2014-03-07 00:36:22)
标签:

文化

分类: 精神分析法

   奥斯卡四项大奖收入自己囊中的《美丽心灵》无疑是电影史上的佳作。与此同时,影片对主人公纳什精神病症的演绎也使它成为精神分析学领域的经典案例。

  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界,这个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也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分为古典和新的弗洛伊德主义。

  什么是精神分析,按照弗洛伊德自己的说法,精神分析是他研究和治疗癔病(神经症)的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识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

  在整个影片中,出现了三个影响、控制着纳什生活的幻觉人物,这三个幻觉均来源于纳什的无意识。无意识包括一切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经验,是构成我们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对正常人而言,无意识往往通过与意识倾向相反的欲望或动力而作为意识的一种补充。这三个幻觉形象代表了三种原始意象,即三种独立于个体的个人无意识存在。

  首先是纳什的室友——浪子查尔斯。纳什是个智商与情商极不协调的天才,他的与世隔绝孤立了他与别人的情感联系,孤独的环境使他焦虑。他渴望成功,并且惧怕失败,甚至无法接受下棋输给了别人。当他看到餐厅中有许多教师把他们的钢笔放在一位老教授面前表示尊敬时,他的严重充满了渴望。因此,他一直生活在压力与不安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查尔斯出现了,这是一个与纳什的拘谨个性完全相反的形象,可以说是纳什被压抑着的另一种人格。他不停地鼓励纳什,承认他是真正的天才,自怜自苦的纳什无疑正需要这样的认可和鼓励,这也可视为纳什无意识的自我治疗。

  第二个形象是国防部官员——帕彻。纳什的内心追求成功,追求荣誉,他仰慕二战期间为祖国作出卓越贡献的数学家们,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因此帕彻应纳什的英雄情结而产生。他为纳什部署了艰巨的任务,纳什从此肩负了保卫几百万人的使命,成为“名副其实”的英雄。

  第三个形象是查尔斯的侄女——玛休。这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她代表了阿尼玛原始意象,即纳什内心中的女性经验。在影片中,纳什曾有过很尴尬的与女性接触的境遇,在他的思维中,只有男女交往的目的和结果,把它看作是一个完全客观而毫无感情的过程。可以说他对爱情是迷惘的,他的女性经验仅限于一直没有长大的天真小女孩。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把纳什渴望成功、拒绝失败,以及他的英雄情结等内心隐藏的欲望看作一种梦境,弗洛伊德称之为“潜伏的梦”,那三个幻想出来的形象则是纳什所记得的经过扭曲与伪装的梦,称之为“彰显的梦”,而扭曲与伪装的过程称为“梦运作”。三个幻想人物则是三种原始意象的象征。阿瑟伯杰说:“象征允许我们避开内在的检察系统,偷偷的呈现‘禁忌的’事物。”即纳什的无意识经过伪装避过意识的“检查官”跑到了意识领域,从而导致了精神病症。

  纳什在银幕上扮演着“做梦者”,编剧阿基瓦·戈尔兹曼在幕后也同样是一位“做梦者”。阿基瓦·戈尔兹曼的父母都是纽约知名的心理医生,因此他对纳什的了解已经深入到潜意识,探索着其心灵的奥秘。就整部影片来说,纳什精神病症的演绎只是“彰显的梦”,影片“潜伏的梦”是对情感的歌颂。只有美好的情感才能使思想与心灵融合,才能建构统一而美丽的心灵。

  纳什在诺贝尔奖颁奖礼上说:“我几乎不相信数据、逻辑、理性,但一直在追求,我问自己什么是逻辑,谁定义了理性,我的问题让我在物理世界里旋转。我不经意有了发现,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我拥有一生的爱,如果有什么理由的话,那就是因为你,我的爱,你是我所有的动力!”这不禁令人回忆起艾丽莎为纳什的付出与守侯。她握着纳什的手触碰自己的手和脸,告诉纳什“这是真实的”,这一幕是影片中最感人的情节。她的爱在纳什的无意识与意识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并最终成为纳什康复的契机。

  众所周知,纳什的形象是有原型的。在真实生活中,艾丽莎与纳什离了婚,但她却始终没有再婚,并且一直陪伴在纳什身边,帮助他康复,而且他们的儿子也一度出现精神病症。可见,影片毕竟是经过“梦运作”的“彰显的梦”,都是要经过“梦运作”的,这是艺术的要求,也是迎合观众本能的要求。

  纳什最终是走出了他的梦,可是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人沦陷在梦境中无法自拔。据传张国荣的自杀就是因为走不出拍摄《异度空间》时留下的阴影,也就是说走不出《异度空间》所营造出的“梦境”。还有讲鬼故事而闻名的张震,他过于沉迷在故事中而最终被自己吓死。现在越来越多的演员迷失在影片的角色中,给生活带来困扰。

  当我们看电影时,同时也是在做梦,接受者参与了生产者所炮制的梦境,我们的潜意识规则与电影梦幻同时进行。梦毕竟只是梦,只有建构好牢固的心理防线才能有效地阻止梦境对现实的入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