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故苏氏夫人墓志铭》校注

标签:
原创 |
《宋故苏氏夫人墓志铭》校注
宋故苏氏夫人墓志铭
通直郎充集贤校理蔡京1撰并书
夫人讳淑,字季显,姓苏氏。其先洛阳人大理寺丞讳谏之女。建州关隶县2令讳政之孙、赠尚书驾部郎中3讳昌嗣之曾孙、应天府户曹参军4清源5蔡君砺之配也。夫人年二十而嫁,中外族婣称其惠和6。其夫亦曰:“于吾能有佽助”7。夫少以文学气节自负,举进士连上不中第,意不自得8。屏居于宛丘9之南,往来田亩间。夫人从之,无不足之色10。如是者十余年,夫始仕为西京巩县主簿11,相与之官过京师12。夫人以疾卒,时熙宁十年13十一月十一日也。享年甫四十。呜呼!可哀也。巳子14男二人:曰雲,曰需。女五人。以元丰三年15十月二十六日甲申葬夫人于颍昌府阳翟县大儒乡东吴村16之原。
铭曰:猗夫人,有令质。沦幽泉,背昭日。金山阳,柏源郁。从先舅17,安斯室。
注释:
1蔡京(1047-1126),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年),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为官声名狼藉,被后世称作“北宋四大奸臣”之一。蔡京“撰并书”该墓志铭的时间,也就是苏氏夫人安葬阳翟的元丰三年(1080),是他进士及第后十年,虽已在朝中任职,尚属六品散官。墓志铭中所属的“通直郎”是古代官名,南北朝始置。隋、唐、宋为文官第十七阶,唐从六品下,宋从六品。元丰改制用以代太子中允、赞善大夫、太子洗马。后定为第二十五阶。金元均不置。宋代时通直郎等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为孺人。“充”,担任。“集贤校理”:唐开元中置集贤殿书院,置学士、直学士等官,后又增修撰、校理等官。宋亦沿置,绍圣(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时,改为秘书校理。集贤校理为集贤院下属文职散官。可见当时蔡京尚未发达。
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有人认为“蔡”原指蔡京,后世以其“人品奸恶”,遂改为蔡襄。蔡京工书法,初与弟弟蔡卞学蔡襄书法。中进士官授钱塘县尉时因神宗喜爱徐浩书法,当时士大夫纷纷学之,蔡京也与被贬在钱塘的苏轼一同学习徐浩书法,后学沈传师、欧阳询,又改学“二王”,博采诸家之长,自成一体。蔡京书法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因而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上庶学其书者甚多。元陶家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今,鲜有俦匹。”甚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常用的词汇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
该墓志铭堪称蔡京正书(楷书)典范,体现了蔡京早期初进官场时期的书法风格。查阅文献,河南省内出土的文物碑刻中,有蔡京书法确切记载的仅有三块。“宋故苏氏夫人墓志铭”的出土,为研究北宋书法及蔡京书法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实物资料。
2建州关隶县:今福建政和县。3尚书驾部郎中:尚书府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等簿册的官员。驾部郎中,唐代所设中央官职,从五品上。4应天府户曹参军:宋朝应天府即今之河南商丘;户曹参军,专管户籍的州县属官。5清源:清源故城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北。6中外族婣称其惠和:中外,内外;婣,“姻”之异体字。此句意为家庭宗族亲戚朋友都称赞她贤惠和气。7佽助:帮助。8意不自得:失意。9宛丘:今河南淮阳。10无不足之色:从来没有表现出不满意的脸色。11西京巩县主簿:北宋以河南府为西京;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主簿,官名,为县属吏,掌考核簿籍文书,纠正违法,掌印鉴。类似今天的办公室主任。12相与之官过京师:与丈夫一道前往巩县上任经过开封。13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熙宁,宋神宗年号。14巳子:“巳”疑为“嗣”之误。15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元丰,宋神宗年号。16大儒乡东吴村:代考。17先舅:丈夫的亡父。18中书省玉册官王磻镌: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三省六部制)。宋元时中书省设中书令和中书丞相。“玉册”是我国古代册书的一种,形式模仿简牍,册文直接镌刻在编联成册的大理石或汉白玉册条之上。唐宋时期,玉册是中原王朝即位、册命、上尊号、上徽号、上(或赐)谥号、追谥、遣奠、封禅、祀汾阴后土、谒陵、郊庙等礼制活动当中使用的重要仪具。唐宋时期中原王朝设有制造玉册的机构石官署,归中书省管辖;石官署的工作人员统称“玉册官”或刻工。王磻(pá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