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壬寅年春分开始二之气的养生思路---转载董洪涛的微博
(2022-03-21 10:54:34)分类: 健康 |
2022年壬寅年春分开始二之气的养生思路
2022年3月20日,终于盼到了春分。
为什么要“盼到了春分”呢?源于惊蛰节气期间,天地阳气升发过于旺盛,导致不少人都出现了烦躁、失眠等不适。进入春分,这股旺盛的升发之力将逐渐减缓,我们也会感觉舒服一些,至少可以安稳地睡个好觉。
进入惊蛰节气以来我也受天地气机升发的影响,睡眠变浅。于是每天于睡前都喝一大杯酸梅汤,借酸味以收敛浮火,帮助自己保持良好的睡眠。效果显然还是不错的,每天于临床工作之中我都能保持着旺盛的精神以及充足的精力。
从五运六气来分析,此时进入壬寅年的二之气,天地之间的气机变化,主气从厥阴风木变为少阴君火,客气从少阴君火变为太阴湿土。
对于壬寅年二之气的物候、气象以及疾病谱,《内经》有明确的分析:“主位少徵火,客气太阴土,中见木运。风湿之气,奉畏火之政以行舒荣之化。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宜治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丹,间谷宜麻,则湿不为邪。”
简单分析一下壬寅年二之气,此时湿土加临君火,兼有大运为木运太过。合而观之,此时主要有三股力量在发力,一是大运的风木,二是主气的君火,三是加临的湿土。当然还有司天的少阳相火,与君火合在一起,还是火。
风、火、湿三气杂至,风为阳邪,其性开泄,主动,能扰动阳气,为百病之长,内应于肝;火则为热,易伤津液,易至疮疡,内应于心;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易伤阳气,内应于脾。
显然,进入壬寅年的二之气,人体的肝、心、脾三脏压力最大,最容易罹患疾病。按《内经》的观点,木火升浮,心肝火旺,其病在上,会出现“热郁于上,咳逆,呕吐,头痛,昏愦”诸不适。还会诱发或加重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甲亢等现代疾病;肝脾失调,会出现纳差、烦躁、便秘等不适;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旺则易患身热、脓疮、烦躁、失眠等不适。
当前新冠疫情正在蔓延,新冠病毒的性质属于湿毒。且客气为太阴湿土。此时若人体正气不足,就容易感染疫情。按《内经》的说法,这是“三虚”,一是人的正气虚;二是五运六气的天之虚;三是病毒的邪之虚。三虚叠加,就容易造成疫情爆发,甚至扩大。
显然,春分节气之后,防疫的任务仍将非常艰苦,我们还是要加强预防,积极配合管控疫情,希望能早日完全开放。
在二之气如何用药呢?《内经》提到,用甘味来补,因为甘味属土,能养脾;用苦味来泻,因为苦味能泻火;若出现肝气郁滞造成各种急迫之症,则用甘味来缓急,因为甘能缓。
此时养生,当重视养脾。为什么要养脾?因为风木偏旺,脾虚易虚。一则,现在春分,仍属春天,春应于木,木旺则生风;二则,壬寅年的大运为木运太过,风木旺则乘克脾土;三则,今时人们喜欢吃肥甘厚腻以及火锅、辣椒、烧烤、煎炸等物,容易碍滞脾土,导致脾虚。
从医理来分析,肝木之气本应上升,若风木太过,容易滞塞,造成肝郁。肝郁会引起脾虚,脾气不足就会下陷。等到夏天时会出现消化不良、肠鸣、腹痛、大便溏泄等问题。所以,《内经》明言:“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此时养生,当积极养肝养脾,使肝脾调和,则腹泻不生。
2022年3月20日,终于盼到了春分。
为什么要“盼到了春分”呢?源于惊蛰节气期间,天地阳气升发过于旺盛,导致不少人都出现了烦躁、失眠等不适。进入春分,这股旺盛的升发之力将逐渐减缓,我们也会感觉舒服一些,至少可以安稳地睡个好觉。
进入惊蛰节气以来我也受天地气机升发的影响,睡眠变浅。于是每天于睡前都喝一大杯酸梅汤,借酸味以收敛浮火,帮助自己保持良好的睡眠。效果显然还是不错的,每天于临床工作之中我都能保持着旺盛的精神以及充足的精力。
从五运六气来分析,此时进入壬寅年的二之气,天地之间的气机变化,主气从厥阴风木变为少阴君火,客气从少阴君火变为太阴湿土。
对于壬寅年二之气的物候、气象以及疾病谱,《内经》有明确的分析:“主位少徵火,客气太阴土,中见木运。风湿之气,奉畏火之政以行舒荣之化。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宜治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丹,间谷宜麻,则湿不为邪。”
简单分析一下壬寅年二之气,此时湿土加临君火,兼有大运为木运太过。合而观之,此时主要有三股力量在发力,一是大运的风木,二是主气的君火,三是加临的湿土。当然还有司天的少阳相火,与君火合在一起,还是火。
风、火、湿三气杂至,风为阳邪,其性开泄,主动,能扰动阳气,为百病之长,内应于肝;火则为热,易伤津液,易至疮疡,内应于心;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易伤阳气,内应于脾。
显然,进入壬寅年的二之气,人体的肝、心、脾三脏压力最大,最容易罹患疾病。按《内经》的观点,木火升浮,心肝火旺,其病在上,会出现“热郁于上,咳逆,呕吐,头痛,昏愦”诸不适。还会诱发或加重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甲亢等现代疾病;肝脾失调,会出现纳差、烦躁、便秘等不适;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旺则易患身热、脓疮、烦躁、失眠等不适。
当前新冠疫情正在蔓延,新冠病毒的性质属于湿毒。且客气为太阴湿土。此时若人体正气不足,就容易感染疫情。按《内经》的说法,这是“三虚”,一是人的正气虚;二是五运六气的天之虚;三是病毒的邪之虚。三虚叠加,就容易造成疫情爆发,甚至扩大。
显然,春分节气之后,防疫的任务仍将非常艰苦,我们还是要加强预防,积极配合管控疫情,希望能早日完全开放。
在二之气如何用药呢?《内经》提到,用甘味来补,因为甘味属土,能养脾;用苦味来泻,因为苦味能泻火;若出现肝气郁滞造成各种急迫之症,则用甘味来缓急,因为甘能缓。
此时养生,当重视养脾。为什么要养脾?因为风木偏旺,脾虚易虚。一则,现在春分,仍属春天,春应于木,木旺则生风;二则,壬寅年的大运为木运太过,风木旺则乘克脾土;三则,今时人们喜欢吃肥甘厚腻以及火锅、辣椒、烧烤、煎炸等物,容易碍滞脾土,导致脾虚。
从医理来分析,肝木之气本应上升,若风木太过,容易滞塞,造成肝郁。肝郁会引起脾虚,脾气不足就会下陷。等到夏天时会出现消化不良、肠鸣、腹痛、大便溏泄等问题。所以,《内经》明言:“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此时养生,当积极养肝养脾,使肝脾调和,则腹泻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