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好书《小区域大学问》

分类: 学习情况 |
带着这些问题,寒期我有幸阅读了山东省学前教育专家董旭花教授主编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用书——《小区域,大学问》,通过阅读这本书,帮助我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我发觉我已经喜欢上它了,从中也学到不少知识经验,有了一些感悟,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
1、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
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如:当孩子用橡皮泥在捏一个苹果时,不要去问:你在干什么呀?捏的是什么呀?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不能推动幼儿的活动,反而会影响孩子。
2、要注重教师的隐性指导。
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在活动区中,如果老师的指导太突出,完全处在一种主导、主动、主持的地位,有时反而会限制、影响幼儿的活动。比如在指导创造性游戏时,当面对孩子的无所事事,老师此时的适时引导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老师的隐性参与指导要适度,只要达到引发、深入游戏的目的即可,不必长时间参与游戏,尤其是对中大班孩子。而且这种长时间的参与还会影响老师对其他孩子的观察和指导。
我觉得,老师本身还应该注意指导个别孩子时的音量,尽量不要影响其它正在活动的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应以自然观察为主,要做到:静心、细心与耐心。静心是尽量不打扰幼儿自然的行为过程,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细心是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益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必要时可做一定纪录。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费时间,观察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资料。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教育指导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观察者。
3、如何观察幼儿
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就是我们要通过区域里的观察,来了解我们的孩子,了解他们目前的能力水平和发展倾向,然后再因材施教,提供适合他们的引导方式或者材料。指南里要求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不拿一根标尺来衡量孩子,所以我们心中要有孩子能力水平的柱状图,因此我们就要重视区域里的观察。
以前虽然在区域里也看孩子们的表现,但是总是零零散散的,不知道从哪几个方面看。这本书中系统得阐述了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孩子的区域游戏,总共有八个方面:1.幼儿的神情、体态;2.观察幼儿对区域的热衷程度和参与状态;3.观察幼儿的动作发展状况及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4.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5.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偶发行为;6.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情况;7.观察区域环境背景对幼儿活动的影响;8.观察幼儿的活动结果。这也有利于我们写观察记录中,对孩子的记录和分析。
二、为区域活动落到实处提供保障
1、重构幼儿园课程。
要让教师和家长认识到区域活动是幼儿课程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因此幼儿园要为这门课程的开设提供保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区域活动安排到一日作息时间表中去,使之成为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一次甚至两次,让孩子们在这种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2、提供适宜、丰富,富有层次性的材料,材料价值的挖掘
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顾每个层次幼儿,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兼顾儿童的兴趣。比如美术区操作材料、益智区投放的拼图等都应该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层次性。
孩子们进入区域之后,材料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对象,他们更多的收获和成长是从材料中获得而来的。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们提供的材料是高结构,高目标的,只有少种玩甚至一种玩法,孩子们很快玩完之后,兴趣也就下降了。这个时候书中写到教师要善于分析材料的价值。可以想一想这种材料还可以怎样玩,和同班全园的老师讨论一下,这种材料还有怎样的玩法。现在我们发现越是低结构的材料,越能激发孩子们的游戏兴趣,他们自己就会玩出不同的玩法。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地现在旁边,不打扰他们的乐趣前提下观察记录下孩子们的创意。为我们以后材料的提供提供借鉴。
3、区域规则的制定
以前让孩子们进区之前,我会提出相应的规则,后来看这本书发现和孩子们共同商讨、制定和调整规则。只有幼儿自己认同和接纳规则,他们才有可能更好地遵守规则。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聊一聊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做什么,然后一起讨论,怎样才能保证大家都做好、玩好。比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享有不被打扰的权利。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个内容和孩子讨论:“如果一个小朋友正在玩他喜欢的娃娃,另一个小朋友也想玩,跑过来就抢,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会自然地参与讨论,并理解这样做不可以,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去选择其他玩具,或者耐心等待,或者与小朋友协商一起玩。
另外制定规则的前提是保证幼儿的自由,书中提供了蒙台梭利幼儿自由的五种表现。蒙台梭利教室中孩子们都是有序地玩自己的,他们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受别人的打扰,并没有大声喧哗的现象。蒙台梭利为他们提供的五种原则就是:1儿童拥有从环境中选择吸引自己的事物的自由,即对什么有兴趣,可以自由地选择;儿童拥有行动上的自由;儿童拥有安静不受打扰的自由;儿童拥有自己发现问题,想出办法和计策,并自己选择答案的自由;儿童拥有凭自己意志将他的发现与他人交换及分享的自由。
就像董教授著作的名字“小区域,大学问”。幼儿的自主发展需要有自由的活动空间。让我们一起为幼儿创设、提供这样的空间,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