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财富管理面面观——六、家庭资产配置真实案例解析

标签:
投资理财股票家庭资产管理牛市 |
分类: 我的投资经 |
对于目前主流的投资渠道的现状分析就到此为止了,本想简单写一下公募基金的,但经过反复斟酌后,本着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笔者还是决定放弃。本系列通篇的文字都是笔者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因为“凑”,而把没经过实践的观点分享给大家,那就违背了笔者写此系列文章的初衷了。在目录中有基金一项,但无法完成,在此向各位看官表示歉意。
前面一系列文章是笔者对于家庭资产配置理念的叙述,下面结合一个实际案例来看一下具体的应用。先简单介绍一下案例所述家庭在2012年的基本情况:家庭男主人是笔者同学,80后,已婚,夫妻均是打工族,每月收入稳定,准备要小孩,银行存款20万,股票账户50多万,但大部分在做无风险的国债回购,因为收益比银行存款利息略高。2012年底,股票市场极度低迷,但随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逐步接班以及执政思路的初步展现,笔者判断股票市场将迎来结构性机会,于是推荐了在这种思路下选出的两只股票给同学,到2014年初,同学股票账户市值已达130万,伴随着阶段性调整的开始,在笔者的建议下,同学清仓了全部股票。清仓之后的资金,同学打算更换改善性住房,但原因仅仅是觉得房子可以稳定的抗通胀,想给这些资金找个增值的渠道而已,改善的需求其实并不是很强,然后问笔者的意见。我自然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首先,房子并不能抗通胀,这是个误区,要抗通胀,只能找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其次,4万亿投资引发的房价非理性上涨并不可持续,即使买房,也要找相对低估的区域。其实,同学的意思就是想找个稳健一些的渠道让这部分资金增值而已,于是笔者给出了这样一个方案:将100万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笔者当时推荐的是信托产品,收益率基本在年化10%左右,这部分钱主要用做子女将来的教育基金,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挪作他用,而是要实现复利,即将每年的利息当作下一年的本金进行利滚利,如果能保证10%左右的年化收益,这100万在10年后将变为260万,20年后变为670万。这部分收益的稳定获得,将为子女的将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剩余的30多万继续做股票。存款依旧是存款,另外再适当购买一定的意外险。这样,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笔者认为如此比例的家庭资产配置是很符合同学的风险偏好的,同时又兼顾了子女未来最大的开支项,用同学的话来说:“这样的配置,让我感到很安心,即使没有赶上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各种理财产品的出现,让我随时可以近似的复制房价的涨幅”。如果以我们前文介绍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来表示,那这个家庭在2014年初的资产象限图如下:
http://s16/mw690/0048MXThgy6R7WFnr2fcf&690
上述家庭资产配置模式,更多的针对的是1000万级别的家庭,随着资产量的上升,风险偏好的不同,家庭资产配置也更复杂,选择也更多,但总体思路不变:就是一定要控制好投资与理财两个账户的比例,或者说是控制好风险资产与固定收益资产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使家庭资产长期稳健的增值,最大程度的规避掉某种决策失误带给家庭资产的巨大损失。
《家庭财富管理面面观》系列文章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但由于笔者一直坚持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将资产进行动态的、尽量合理的配置,所以,后期仍将会不定期的更新,包括资产配置方案、对不同投资渠道的看法、不同理财产品的优缺点等等(请关注公众号:wodetouzijing),欢迎朋友们拍砖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最后谢谢大家的关注以及在写作期间给予帮助的朋友们,本人会一直努力,目标是做对投资人真正有帮助的投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