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5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赛制革新
总计时自由调配制
一、序与缘起
本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将在原有赛制上进行一项修改:以往赛制给每位辩手的个人环节限定了时间;本届赛制将把辩手个人环节时间进行统算,交给队伍各自在场上自由调配。
这次的调整,是借鉴了“中华辩论联赛”(CDA)的赛制规则。CDA称之为‘时间累积及风险控制机制’。在观摩、研究该赛制后,赛事组委会决定学习并采用此制。在此特别感谢“中华辩论联赛”(CDA)的赛制创建。为便于行文,此赛制在下文将被称为‘总计时自由调配制’。
经过调整后,除了自由辩论外(各队4分钟),各个队伍将拥有总共19分钟时间,由各队在现场自由调配给每个环节。不过,每个环节必须用时1分钟以上。
二、目标与期待
新国辩之宗旨是推动‘辩论竞技专业化’。新国辩的赛事时间、环节、评决、晋级等赛制设计,都是为了给辩手更多的竞技能力考验。
这一次,组委会采用总计时自由调配制,就是为了加强辩论技术考验:强化队伍的战略制定能力;以及场上的审局、调控能力。
不同辩题、不同持方、不同构架、不同对手、不同战况,辩手都可以有不同的取胜之道。例如:有些情况,辩手需要花更多时间在陈词环节,深化/细化己方架构,效果会更加理想;有些情况,辩手需要花更多时间在质询环节,挑战/攻击对方漏洞,场面会更有优势。
以往赛制中,时间平均的设定使战局变化相对较小;在环节时间固定的情况下,辩手临场调整战略的空间也有限。而这次革新,希望能够增加队伍赛前战略设计的难度,考验队伍现场审局调控的能力。
当然,凡事有好处则必有其风险、代价。组委会讨论后发现,此次赛制革新,可能带来的坏处是:若队伍中辩手实力不平均,个别相较弱势的队员可以利用压缩环节时间的方式来‘藏拙’,可能有违‘考验辩手技术水平’的宗旨。对此,组委会考量后持以下看法:
a.
b.
c.
三、落实方式
为了顺利落实新赛制,组委会已执行/将执行以下工作:
a.
因此,在2014年新国辩的明星赛中,组委会已经采用了“总计时自由调配制”。参与明星赛的辩手是“恐龙复生队”及“活泼老僵尸队”,队员由评审、教练、资深辩手组成。经过实验,此赛制已证实可行。这场表演赛录像也已经在网络公开供大家参考,视频链接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QxMTkyODY0.html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