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阳剪纸

(2014-04-21 09:53:41)
标签:

杂谈

   海阳剪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妇女用金银箔片、彩色绫绢,剪成“方胜”、花鸟等图案贴与鬃角,为装饰。其剪制技巧和艺术效果,可以说是剪纸艺术的先河。

http://s4/mw690/0048MbWmzy6IgZ7K5Uv23

  由于长期生产劳动以及环境的影响,广大农家妇女对自然物象的认识,加上自己主观情感的,而形成的独特的民间、民俗艺术。海阳剪纸流传至今,历经千百年久经不衰。

http://s9/mw690/0048MbWmzy6IgZaCZUA78

  清朝中晚期,海阳剪纸在民间流传比较普及。这些农家妇女结合习俗和生活使用剪刀、刻刀、剪刻成窗花、门笺、灯花、喜花、礼花、墙花等。借助花鸟、鱼虫、抒发他们的情意。当时在民间非常普及,出现母传女、嫂传小姑的感人情景。

民国中期由以农村妇女赵淑瑾、王孝兰教员高舜行农民王登迪等人的作品全县有名。凤城的赵淑瑾所剪的《西厢记》人物玲珑剔透、眉目传神,人称“一把死剪刀,剪出活崔莺莺”。

http://s9/mw690/0048MbWmzy6IgZdFfo4f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海阳剪纸这项民间艺术代代相传,秉承着传统的手艺,加上新元素、新题材的融合,不断有新的剪纸作品出现,他在海阳人民的巧手中散发着传统民间艺术瑰宝的光芒。

http://s16/mw690/0048MbWmzy6IgZhiAazf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