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手指》观课心得
(2020-05-23 10:53:54)分类: 教学反思 |
今天观看了潘南北校的韩老师和中埠的冯老师两位老师对于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手指》一课的教学课例。因为刚刚教完这一课,所以在观看两位老师的课时,感触颇多。
在新课的导入上,我的做法和韩老师的差不多,由孩子们之前学过的《白鹅》入手,以旧带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感受漫画的特点,为习作做准备;二是通过回顾《白鹅》来回忆丰子恺先生的语言特点,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
在字词学习环节,两位老师根据词语特点都采取了分类学习的方法。这是我在教学时没想到的地方。对于多音字的处理我们都是给出词语的含义,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对于生字的书写指导,个人认为学生观察交流的过程才是重点,根据学生的观察老师顺势导出小口诀,口诀的使用只辅助学生更好地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在课文学习环节,我也是利用表格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大拇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再放给学生,让他们完成表格,进行梳理。这样一来形式上简单明了了,但是缺少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语文味。
在听了教研员张老师的点拨之后,对于这堂课的学习,我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也进一步明确了其他课文学习的教学方向。语文教学要始终做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在孩子们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落实语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