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庆寺 苏东坡留下的故事

(2013-09-28 03:06:46)
标签:

海南风情

海南攻略

海南历史故事

海南旅游故事

永庆寺

分类: 海南故事
    怎么也没有想到,事隔多年重来老城,一座辉煌的庙宇会在琼州海峡南岸盈滨半岛开发区耸立而起,而且,老天垂怜,中午的太阳竟然是如此炫耀,让我相机里拍出来的图片光影美的不胜唏嚅!
  新建的永庆寺风光之美,美不胜收,然而,历史上的澄迈永庆寺风光又是如何呐?那座在北宋年间建立在琼州海峡南岸边上的古刹,到底建立于何年何月又是何人所建,因何事所建?为何要建立在澄迈老城? 北宋文学大师苏东坡,是否在澄迈在永庆寺留下过一些什么历史故事?
    也许诸位看客对我的提问产生了兴趣,急需知道结果。
    的确,北宋文豪苏东坡在竳迈,在永庆寺留下过一个非常丰富且绝版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目前还躺卧在澄迈发黄的历史故纸堆中,不被人发现。
    这个故事,不仅构成了澄迈丰腴的历史人文资源,还是海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颁,而且,遇上个大老板读了在下的文章,有了投资欲望,说不定,这些苏东坡的这些轶事轶闻将成为投资澄迈新的经济亮点!
    那么苏东坡在澄迈在永庆寺到底留下过什么历史故事呐?
  那就让我来打开澄迈历史这扇沉重的大门吧!


    一,永庆寺的祖庙在大陆,是佛教禅宗的圣地,禅宗却与海南有机缘……  http://s6/mw690/e21055dbtx6D8v6qSWx35&690苏东坡留下的故事" TITLE="永庆寺 苏东坡留下的故事" />

   查到中国最早的永庆寺,位于张家港市凤凰山,始建于东吴赤乌年间,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圣地。
  禅宗,它是中国佛教最主要的一个宗派。当然佛教除了显宗外还有密宗。
  禅宗是根据初祖达摩大师依《楞伽经》与六祖惠能大师依《金刚经》而创立的宗派:即心即佛,这就是佛教禅宗的学说,简称为禅学。
  为何说禅宗与海南有机缘呐?请看以下资料:

  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0年),达摩大师秉承了般若多罗的遗训,乘一只做生意的商船,从印度航海东来。第一站先到中国南海。当时南海的刺史肖昂,马上就写了一道表上报梁武帝。梁武帝得知印度来了一个有道德的高僧达摩大师,心里非常敬仰。于是派人到南海来专程迎接到金陵(南京)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梁武帝是非常信仰佛法,而且大弘法化,发菩提心,兴隆三宝,造庙度僧,布施结缘。每隔五里地方,就造一座寺,每隔十里地方,就造一所庵,度很多善男信女去出家做和尚、当尼姑。所以南朝以后佛庙在中国大地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  
  所以,在中国大陆许多地方都建有永庆寺。

江苏的凤凰山的永庆寺属南朝时的佛教胜地,并统辖着沿江数十个寺庙,在佛门的地位较高。
  那么,史书上所说的南海,是否就是历史上曾称海南为南海的地方?在下没有准确的史证,也没有时间来考证,只能说,禅宗与海南有些机缘。因为佛教上所说的南海亦有学说称指海南这片海。有凭为据的是目前的海南的南山寺的宣传资料中所言:据佛教经典记载,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为了救度芸芸众生,发了十二大愿,其中第二愿即是“常居南海愿”。南山寺说南海亦指海南。
  第二个机缘,便是禅宗的第六祖,惠能大师(公元638——713年),他是广东新会人。在此之前,禅宗基本上是以北方为主,少林寺是禅宗的发源地。
  惠能,俗姓卢,父名行瑫,母亲姓李,在唐朝贞观十三年二月初八日子时诞生,传说中他降生的时刻,有一道亮光腾空而起,同时更有奇异香气,遍满房室。
  禅宗六祖作为南派始祖,一直受佛教各派尊敬,是否在北宋期间,有弟子或传人为此而在中国最南边的海南琼州海峡建庙开坛招徒授戒弘扬佛法,而建永庆寺?在下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佐证。
    反正,海南的明朝的琼州史志上记载:永庆寺建立于宋朝。
  至于是宋朝何时所建,何人建立,都没有记载了,也许这将成为永久的一段迷案了……
  查到史料,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4年),高僧鉴真和尚最后一次东渡日本,应江苏永庆寺住持常达邀请,行前参礼此寺,再从黄泗浦登船东渡日本。
    鉴真和尚曾第五次东渡日本时被台风打到了海南崖州湾上岸了,且在崖州一带居住近一年,后离开海南时,也是从澄迈老城渡口出海,海南的史料上没有记载,鉴真大师在澄迈渡海前到访过永庆寺,这也说明,鉴真和尚所处的年代,澄迈永庆寺还没有建立,否则,如果有寺庙的话,鉴真作为一代宗师是一定会造访并弘扬佛法的。
  鉴真和尚是律宗大师,他是大明寺的人,可却与禅宗的永庆寺有关联。
    其实,不仅鉴真,历史上许多名人都与禅宗的永庆寺有关联。
    因为除了禅宗佛法上的特殊修练的禅意让许多僧侣感兴趣外,一般永庆寺周围的风景都很秀美,自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的游玩之地,并留下了诗词数百篇。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古诗中描绘的禅宗寺院大都是如此美景。
    所以,永庆寺历史上便成为文人墨客呤咏抒怀隐身的好地方。如江苏凤凰山上的这个永庆寺就有如元代李堪、温革、杨维桢、施耐庵、陈基、张著;明代徐恪、蒋胤、肖奎、徐崇诚、松林道人、缪昌期、贡修令、季是则;清代钱陆灿、钱朝丁、徐肇达、王丁、袁澄、赵在公等数十位著名文人都到过此寺。元末文学家、《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曾隐居于该寺文昌阁内写作,留有洗砚池、磨剑石、衣冠等遗迹。
    永庆寺的祖庙凤凰山如此,自然,海南的这座永庆寺,也不例外,虽然该寺隅居南方,地偏人稀,但也曾是海南名人荟萃之地。
  且不管北宋之前,澄迈老城这个曾作为海南历史上接官的渡口,历史上的名人官吏的故事。就从琼州史志上来说,至少,从北宋苏东坡之后,许多名臣贬官就到此一游过。
    特别是南宋,许多谪居海南的官吏如赵鼎,胡铨等都曾在永庆寺走过。
    特别是北宋著名文学大量苏轼贬谪海南,渡海来琼,曾夜宿老城驿站的通潮阁,次日游永庆寺,为此处美景所陶醉,欣然作诗云:“幽怀忽破散,咏啸来天风”。
    东坡先生谪居海南三年,曾先后多次造访过永庆寺,特别是元府三年(1100 年)六月,他获赦北归,二十日到达澄迈县治老城时,再游该寺又咏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千古佳句,不仅流传至今,而且还有留下墨宝留下了一段与海南人结缘的友情故事,让后人久久感怀不忘……

       二,永庆寺苏东坡为海南人留下墨宝结为知已的历史故事……
  
    那么苏东坡是如何与海南人结缘且如何为海南留下墨宝的呐?苏大师为海南留下的是什么墨宝呐?这个故事容我慢慢为各位看官细说。还是让我们一起回到北宋苏东坡谪居海南的那个时代吧,来看看当年这个著名的文学大师谪居海南的窘迫情景……
    据考证,东坡先生是在1097年农历4月被贬海南,72到达昌化军(今儋州中和镇),至1100620离琼,共在海南生活了近三年。
      
据史料,东坡先生是从海南的澄迈县老城附近一带的海登岸的,那时的老城附近的海就有一个码头(那时的海口还是一片沙滩),是海南通往北岸的主要码头。东坡先生上岸后先到琼州府(今府城)报到然后再折回老城,经临高县去昌化(儋州)上班。
    获赦北归的路线也一样,先到了琼州府然后再下澄迈,登船出海。
      
当年,澄迈县有座驿站位处老城的城西,澄江水畔,因“潮水依城”故名通潮阁。
据史记载,阁为正方形砖木结构,两层,高8,阁门正中墙嵌有“通潮飞阁”4个大楷字,为古澄迈八景之一,历代均有重修,可惜毁于近代侵华日军的战火。
    通潮阁既然是驿站,就是专门接送琼州海峡南北两岸官船来往的接待站,东坡虽然被贬为处级但也是官,驿站自然会有接待。
      
东坡先生来时与别离琼州时,都是通过“通潮阁”驿站,也许是感慨万千吧,近七十岁的东坡先生在阁内的厢房内,临窗望海,提笔呤诗写到:
   
        
倦客悉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此诗亦是苏大师在海南写下的最后的诗,便是著名的《澄迈驿站通潮阁二首》。

    从此诗中来看,东坡先生心情还不是很差,且有点留恋海南,如果不是皇上召他回归真想老死海南。可见,东坡先生在海南居住三年后,回归时对海南的感觉与心情与来时心情的不一样了。
      
其实,人生许多时候对未来的命运的把握都是在冥冥中不可预测的,先知先觉的大师凡间实可少见。东坡先生是大师,是著名的文学大师,然而,人生近古稀之年家离子散被迫贬谪海岛,文人的心绪遇挫而悲愤感叹那是自然的。
    当年,苏东坡贬谪海南,带着小儿子苏过一路跌跌撞撞渡海登上澄迈,肯定已没有了昔日在京都时的恣肆张扬、强梁霸气了,也没了在杭州苏堤河畔呤花弄景,飘然怡情的英姿。
      
当著屐破裘、形销骨立的苏大作家携其子,站在通潮阁的面前,可以想象中现场苏大师那时的窘态。
    而苏大师的这种失意窘困,让一群在通潮阁接官亭的居守荒岛西隅的海南官员与富商不由扼腕感叹!
    这其中有澄迈人赵梦得。

    赵梦得是何许人也?
    现在的琼州史志上很难查到其人其事了。不知道澄迈赵家的族谱上是否有记载?
    在下在查宋史时,查到宋人周必大的《二老堂诗话》有记载此人唯一与苏东坡结缘的史料。书中云:广西有赵梦得,处于海上,东坡谪儋耳时,为致中州家问。坡尝题其澄迈所居二亭曰“清斯”,曰“舞琴”。仍录陶渊明、杜子美诗及旧作数十纸与之。梦得以绫绢求,东坡答云:“币帛不为服章,而以圭曰字,上帝所禁。”东坡又有《致赵梦得一札》:“旧藏龙焙,请来共尝。盖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
    正是这段记载,让在下从浩翰的历史尘埃中翻出了苏东坡与海南人结缘且留下墨宝的历史故事。
    宋人周必大的书中记载赵梦得是广西人,其实,赵梦得是是正宗的海南澄迈人。
    有史为凭,当东坡北归离开海南,路过澄迈时,本欲登门会老朋友,可适赵梦得北行未回,很遗憾,便写了一幅贴留下此札交付其子,盼望能在渡海以后相见并留言“不尔,未知后会之期也。”
    这段话,在苏东坡写下字贴的后记中有载。
    既然,赵梦得的家就在澄迈,且儿子居家中守业,在下便推定赵梦得便是海南澄迈人,只不过是在广西做生意,并且也一定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或是东坡先生的铁杆“粉丝”。
    否则,不会经常“东坡谪儋耳时,为致中州家问”。
    至于赵梦得是如何与东坡成为至友的,历史太久远了,在下也就没有办法考究了。
    澄迈人赵梦得,在经商之余对落难海南的苏东坡关怀倍至,还常到大陆去探望东坡的家人,且回乡后常去儋州在载酒堂与东坡对饮,这份友情,肯定让落难海南的东坡感怀。
    这不,赵富商的澄迈家中所居住的别墅里有二亭,还分别是由东坡先生为其题名“清斯”,与“舞琴”。并且还经常对赵梦得以绫绢求字,可谓是有求必应。“东坡又有《致赵梦得一札》:旧藏龙焙,请来共尝。盖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
    可见,赵梦得与苏东坡的友情之深,可谓相知。

    苏东坡在《峻灵乇庙碑》自序道:“绍圣四年七月,琼州别驾苏轼,以罪谴于儋,至元符三年五月,有诏徙廉州。”
    东坡先生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呐?东坡先生告诉我们,他是于元符三年五月接到朝廷的命令要从儋州赴廉州。
    于是,东坡辞别与之生活了三年的儋州父老友朋,六月启程来到澄迈,在渡海之前再一次游永庆寺并为好朋友赵梦得写了一段留言亦一幅书法作品,并把这这幅字取名为:渡海。
    苏东坡留给好朋友赵梦得的字贴全文如下:
http://s15/mw690/e21055dbtx6D8uOUZ1Y8e&690苏东坡留下的故事" TITLE="永庆寺 苏东坡留下的故事" />
      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尒。庶几得于海康相遇。不尒。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忽忽留此令子处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

    这幅字贴是苏轼书于宣纸上,行书,信札一则,凡12行,计98字。全幅28.6厘米×40.2厘米,封囊行,4.2厘米×28厘米
此贴按内容来看,是苏东坡当时交给赵梦得儿子,后来流传于坊间,目前被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各位可参看图片)???
  此帖又名《致梦得秘校尺牍》。

    这便是北宋文学大师苏东坡留给海南留给澄迈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可惜,在海南在澄迈知道这幅字贴的人不多。?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大师苏东坡与我们海南人相交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一直在史书上半隐半现,漂忽不定,没有构成海南历史文化开发的锲机。

    当然,苏大师被贬谪儋州,许多历史遗迹,仿佛成了儋州的专利。
    东坡书院的确是儋州的专利。但,苏东坡在海南三年,经常巡访琼崖各地,昌化江畔,五公祠内,文昌阁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至少,他从大陆一来一往的登岸地,肯定是澄迈的专利。

  其实,苏东坡在澄迈还是留下过许多历史轶事的。
  如他曾在老城通潮阁所题写的诗,当然,肯定也在老城的小街,一条青石板铺成的直达老城旧码头的古道亦接官路,走过路。有网友曾询问我,苏大师是否在澄迈有红颜知已?在下没有史料当然就回答不了,但在下以当时,老城作为琼州联接琼州海峡到大陆的的唯一的官方渡口地位来看的,其歌舞升平,繁荣“娼”胜,是可以想象到的文人墨客风流韵事,只是没有记载而已。
  
  澄迈的通潮阁倒了,至今不曾闻见政府与民间是否有何重建的信息。
  好在永庆寺重建了并且是在当年之地。而且还是被中国大国企鲁能集团来重建。只是不知道这鲁能集团是否也如在下一样从浩翰的历史故纸堆中寻觅到了这段故事?
    苏东坡在永庆寺,在澄迈所发生的许多故事,不要说海南,就是许多澄迈人也不见得都知道。这些淹没在历史硝烟中的真实往事。也许是澄迈政府及百姓获得投资受益的一个商机。
  你看,与海南隔海相望的惠州,也曾是苏东坡的贬谪地,东坡先生并没有死在惠州,可惠州却建有苏公墓。而且,惠州还把东坡先生的知已朝云的墓修的规规矩矩,引来了后人无数的联想与憧憬!
  人家把苏东坡贬谪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做成了海内外旅客非常喜欢品尝,且清秀美味的一道粤莱而获益,难道不值得我们海南学习吗?……
  可惜,东坡先生的《致梦得秘校》秩文,被老蒋带去了台湾。这是东坡在海南留下的最后笔墨,在老城匆匆写就。
  当时东坡遇赦,心情豁然,字也写得好。
  史上有评论:“东坡传世墨迹甚多,而致梦得秘校尺牍似鲜为人知。然此帖的艺术价值却不在其他墨迹之下,堪为东坡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为一般的书信往来,往往是无意于书的,但越是不经意越能体察人的性情。此札全篇不足百字,洋洋洒洒,信笔而成,却天趣盎然。真像他自己所说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东坡书不落古人窠臼,在此看不到任何魏晋遗韵和唐人正襟危坐,端严方正的学究态,而有的只是一派天真烂漫,无碍无滞的真情流露。”
  “通篇章法参差不齐,长短各宜,字法大小错落,一任自然,墨色淋漓,厚重丰腴。尤其是字越写到后面越放纵,无间心手,忘怀楷则。笔墨间透出郁郁芊芊之气,超尘拔俗,犹书中之仙也。”
  观图片,各位可以想象东坡在澄迈即兴挥笔间的风骨毕露的仙逸之气。
  

    各位,可知,早年苏东坡锋芒毕露,得罪过许多人而贬谪二十余年,直到来了海南后,方知人生之真谛,不仅书法,诗词文学作品,已没有年青时的“大江东去”的“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气势,在海南所作一百余首诗,基本上都是比较平和的生活写实的作品。而,东坡先生离开海南的这幅字贴,全作信笔写来,奇锋锐利,浑然天成,是难得的苏式风格的真宝。
  不知道,海南博物馆的领导们读过拙文是否可以向省府申请一些银子,向台湾赎回此作。
  因为,这是苏大师写给我们海南人的作品。即便是赎不回来,我想也应该有个部门来做点推广应用。如果澄迈旅游局能为此做点什么事的话,也许,这个故事,会让许多来海南的大陆人感兴趣的。
      
当然,如果澄迈旅游局在老城海边随便哪个地方耸一块有关苏东坡的牌子,也许,可能成为澄迈旅游留念的标志……
      
       三,澄迈永庆寺的钟声…… 

http://s8/mw690/e21055dbtx6D8uu4As3db&690苏东坡留下的故事" TITLE="永庆寺 苏东坡留下的故事" />

   江苏凤凰山永庆寺历经千余年来的毁毁修修,到明清时,寺内已发展到十个大殿:即天皇殿、大雄宝殿、东岳殿(地芷王,十殿阎王)、祖师殿(道教)、文昌阁、关帝殿、土地阁、芷经殿、罗汉堂、观音堂及金仙塔院(内有五座砖砌石塔),不仅成为全国著名的佛教胜地,而且,还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海南澄迈的永庆寺始建于宋代,经后历朝历代不断扩建,也形成一定规模。寺院有佛殿三座、东西厢房十多间和山门等建筑物。殿宇分别摆设如来佛、观世音佛及多尊菩萨,成为琼州的禅林圣地。
  那时,海南的一些善男信女常临此寺祈祷,香火萦绕不断。
  那时,生态还没有破坏,此地,周围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成为古代澄迈县著名八景之一。
  史上记载清代名贤曾沂曾以《永庆丛林》为题赋诗曰:“梵宫森植有丛林,苑翳虬盘院宇深;四际不闻钟鼓响,在中只见是阴阴。”
  这曾沂是何许人也?
  经查,写此诗的这位曾沂不是海南人,原名潘曾沂,也叫遵沂,后改名曾沂,字功甫。因做梦梦到前身为浮渡山僧,所以自号小浮山人。是江苏吴县人,出身于世宦之家。是清朝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土潘世恩长子。
  这位曾先生是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考中的举人,可参加过五次考进士都不中。道光元年(1821),被授例得内阁中书。五年后,患肺病辞官归里,遂不复出,长斋礼佛,究心佛典,亦以济世利民为务。
  曾先生,辞官为民后,不仅成为了一个佛教传道者,而且还是一位作家诗人。不仅写过出版过许多诗歌作品,还因是医士之家,尝辑《半豫庄便农药方》一书行于世。
  查不到曾沂先生是何时来的澄迈,又因何事为永庆寺写诗。但,曾先生毕竟是一位佛家弟子,沉呤之余,耽味禅悦,周游全国,来到永庆寺,或当上一二回名誉主持末尚不可能。
  史书上说,曾沂因佐其父经营丰豫义庄,丰年买进粮食,荒年施舍赈济贫苦农民,十余年间,赈济大米四、五万石,又创放生会。因此,朝廷因其的慈善事业,而以赈灾叙功授得光禄寺卿衔。
      
我不知道清朝对这个衔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级别。
  总之,曾先生好施乐善,肯定是赞助过不少寺庙不少银两。
  
    各位,会问为什么在下在此要叙说一下这位曾沂先生,因为,在澄迈的政府网站内,都把曾沂先生定位为明朝的贤臣,而一直在网上挂着,恐怕是久了后,不仅会让曾沂的后人对先祖提寿几百年而不满,且会担搁后人……
  其二呐,是因为曾沂先生在诗中呤道:四际不闻钟鼓响。
  是清朝时,澄迈的永庆寺没有了钟鼓呐?还是他来时钟声没有响起?
  因为,永庆寺闻名天下亦是以其钟声而著称。
  据《河阳永庆寺志》上记载:永庆寺的大钟建于梁大同二年(537年),筑有钟楼一座,钟声能远播十里之外。引杵宜缓,扬声欲长,抑扬顿挫,煞是动听。如唐李湛的“钟声清上方”句;明钱朝鼎的“古寺晨钟喜再过”句;清代钱陆灿的“空山宫殿古洪钟”句等等,都是反映永庆寺钟声的诗句。故古时永庆寺的“河阳十景”中,就有“晓寺钟声”景而被歌颂。在张家港市的凤凰镇、港口镇、西张镇、乘航镇一带的居民中古代有每逢岁末元旦时,都进永庆寺守岁听钟声的习俗。
  永庆寺,在全国是一脉相传,钟声也是禅宗的道具之一。

  所以,海南的澄迈的永庆寺应该是建有钟楼的。
  
  新建的澄迈永庆寺新址位于澄迈县老城盈滨半岛永庆文化生态旅游区,沿袭宋代建筑风格,我去的时候,修建工程已接近尾声。但大殿和角楼已建成,在海南金灿灿的阳光下,显得金光闪闪。
    飞檐翘角,气势恢弘;雕梁画栋,绚丽夺目。庭院花木还在掩蔽中,梵音禅香还末漂逸。
  永庆寺开光了,我却没有去过。当然永庆寺也没有邀请。
    听说,香客和游人虽有慕名而来,可人稀客薄,十来个僧侣好象每天的法事都不曾做了……
    自然,永庆寺那曾洄荡了千年的钟声鼓音也就很难让人听到了!
    在下,还是觉得,大国企鲁能集团重建永庆寺不只是为了海边的这块地,还是应该敲响永庆寺那震荡历史的千年钟声,为琼州海峡过往船舶祈求平安。
  期待着“晓寺钟声”成为永庆寺的新景,成为澄迈新八景之一。
    祈望永庆寺的钟声不仅为澄迈,为海南,为天下所有平民苍生,祈福!
  这也许是,澄迈政府\鲁能集团重建此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名垂青史的最好注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