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老师应有的精神风貌
(2015-09-08 14:37:58)
标签:
教育提升 |
分类: 教育教学 |
从现代汉语言文学意义上讲,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所谓风貌,是指风格、面貌、风采相貌和景象等。从哲学意义上讲,所谓精神,是指意识、思维、精神状态,是主观的东西;所谓风貌,就是精神这种东西所表现和发挥出来的各种现象、表象等。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看法:
(一)言行美、外在美是教师良好精神风貌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最现实、最有力的教育手段。
因为,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他是学生的榜样、表率。同时,学生一般都有“向师性”,即都有尊敬崇敬教师、乐意接受教师的影响、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怀、鼓励和教育,以及模仿教师等特点。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对学生起着示范的作用。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给学生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形象。
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甚至上课的姿势、表情,以至每一个手势都很讲究分寸,适合得体。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提升能力,还学到了教师那优雅的仪表风度和作风,这样的教学和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我认为,教师的衣着打扮必须整齐、干净、端庄,适合教师身份;言谈举止必须和蔼可亲、文雅礼貌,使人原意接近;待人接物必须热情大方,讲求方法,乐于助人。反之,举止粗俗,语言污秽,衣着邋遢,甚至在上课时经常有不良动作,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但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使学生沾染某些不良的习性。
当前,教师队伍中涌现出许多为人师表的楷模,他们深受学生的欢迎,深受社会的尊重。但也存在极个别教师上课时出现迟到、手机闹铃和接听手机;随便私自调课或不上课;讲话不负责任和不分场合;行为粗鲁,动不动就训斥学生,工作马虎,缺乏科学的精神;不讲卫生、在公众场所吸烟和乱扔烟头;上班时在办公室下棋、打牌和玩电脑游戏;不批改作业等现象。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已经在学生和社会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作为人民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提倡行为美、外在美,做好表率。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有意识地注意和培养自己,千万不要把这些看成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所谓“小节”而不予以重视。
(二)内在美是教师的根本素质,是教师具有良好精神风貌的根本条件。
言行美、外在美是不可以脱离内在美而孤立地存在的。一个教师要想做到外在美,首先要有内在美。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教师的精神风貌是他内在素质的综合表现,所以,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必要的文化素养,才能做到掌握美、运用美、体现美,才会有一个真正美的精神风貌。
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尊敬,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 教师就必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地加强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劳动纪律的学习,守师德规范,做师德标兵。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在相关的方面做到;凡要求学生具有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自己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文明的言行。
内在修养好的教师,他就会对学生真诚相待,一视同仁,注意防止形成与个别或少数同学的特殊“关系”,搞特殊化;同时在面对学校发展和扩招的形势,就会发挥爱的教育艺术,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就会适应学校和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学会和提高对“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的增值能力,有效地转化“后进生”;在爱护学生时就会对学生严格要求,不迁就有缺点和有错误的学生,并对有错误的学生进行仔细分析和耐心教育。
内在修养好的教师,就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心平气和的风度,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亲切,使学生既尊重你,又愿意接近你。
教师的素质,除表现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这个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方面外,严谨的学风教风、实事求是的精神、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等,是高尚品质和良好精神风貌的核心。内在修养好的教师,就会既提倡民主,又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创造性地落实好执行好上级和学校的部署和要求。
(三)知识渊博,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高,这是现代教师具有良好精神风貌的关键条件。
一直以来,国家对教师就有三点要求:第一,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第二,要认真研究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懂得现代教育规律和手段;第三,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各种信息量不断增加,各类学科不断渗透,许多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不断产生的新形势,作为职业教师,要抓紧时间补充自己的知识空白,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本学科以及有关学科的最新动态和成就,了解有关信息,为大脑补充“智力能源”。知识渊博,博学多才,自然让学生佩服,受学生尊敬。这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条件。不学无术,滥竽充数,教师的一点风采都没有了,学生更看不起他。
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国家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以及新一轮高考的选拔性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治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强,师生在课堂上就能有机的互动,思维活跃,气氛好,学生就能愉快地享受式地学习,学到的东西也就更多更牢,这样高水平的教师必然受到学生欢迎,自然是一面旗帜,自然具有了现代教师所具备的精神风采。
另外,现代教师必须有端正的教学态度,并且勇于改革,不断进取和创新。因为,做学问必须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它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教师要有科学的精神,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害几害人。
(四)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充满自信,有幽默感,这也是现代教师良好精神风貌的越来越重要的体现。
教师要尽可能坚持体育锻炼,做到身体好,精神饱满,以健康的形象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会给学生以活力、以信心、以精神、以鼓舞、以奋发向上的动力;相反,愁容满面、无精打采则给学生以消极低沉的情绪。
当代教师必须思想解放,对新事物相当敏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热爱生活,热爱本职工作。这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必将给他们以美好的追求和发展前景。
(五)转变教育观念,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及时转换教师角色,这是时代教师的必备条件。
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的深入,形势的发展,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的改进,创新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死抱传统和经验过日子、墨守成规、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和教育角色肯定不受学生们的欢迎,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将没有出路,教师也当然失去了应有的精神风采。
所以,教师要转变角色,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由单科型变为综合型、由信息的储存型变为流通型等,这种转换是教育和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定会使教育工作活力无穷、生机勃勃,同时也更能体现出教师的时代风采,永驻教育的青春。
总之,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表现在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内强素质,才会外树形象。适应时代需要的内在素质的提升是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作为现代教师应与时俱进,永葆教师的精神风采,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改革的精神,才会有我们教育美好的春天。
前一篇:[转载]优秀微课的制作过程与技巧
后一篇:[转载]六十六种素面食的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