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bmiddle/4e74901906eb85fc3b14f
学会善良
——
由雨果《悲惨世界》勾起的思考
抽出《悲惨世界》,摩挲着散发出油墨香味的书籍封面,感触良多。这是一本教育人怎样做人,教诲人怎样处事,陶冶人树立高尚情操的伟大作品,其中的人道主义和博爱思想,一直为人称道。该书对于人的教化和启迪作用,让每一个人读后都难以忘却。
读着如此震撼心灵的作品,内心被巨大的悲悯和震撼所充斥,体验到难以形容的感动和悲伤。一连几天都沉浸在书里所描绘的情节中,为主人公的遭遇而伤悲,而浮想。
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懂得了悲剧的力量,品尝到了悲悯之美。体验到了什么叫做善良。多年以后,有了“人格魅力”的提法,我一下想到的,就是《悲惨世界》里冉阿让这个人物。正是从这个人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做“人格魅力”!
《悲惨世界》写出了社会的无情和人间的有爱,写出了即便是在悲惨的命运之下,仍然坚定信仰,笃守善良的高尚情操。书中人物颠沛流离,命运多舛,屡遭困厄,被称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雨果因此而名垂青史。该书从问世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却依然不失其灿烂的光辉。一个多世纪过去,这本书依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潜心阅读和不断造访的艺术宝藏,影响,感动和熏陶着不同读者的思想。
在《悲惨世界》一书中,雨果以他的如椽之笔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描绘出法国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正邪不分,逼良为娼的残酷和黑暗现实。塑造出冉阿让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雨果以这部传世之作,创造了反映法国现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长篇史话。全书时间跨度长达近半个世纪,将人物的个人命运与广阔的历史背景交相融合,使得全书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意义深远。
雨果之所以被奉为大家,我想跟他塑造的几个兀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悲剧人物不无关系。像《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和芳汀;《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尔达;《笑面人》里的格温普兰和盲姑娘蒂等等。他们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只是些小人物,却依然有着心灵的渴望与追求,相互之间交织着情与爱,幸福与悲欢。那种惺惺相惜,相濡以沫的真挚感情令人感动。悲惨的命运和对于理想与幸福的追求,残酷的现实和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使他们生活在矛盾和痛苦之中。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小人物的命运,有着时代和社会的烙印。让人读后掬一捧同情之泪。
雨果塑造的这类人物,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悲剧人物,并因此而感动世界,流芳后世。《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人们从中看到的,是小人物身上的大善,大爱和大美。领略到的,是作为一个人,身上应该拥有的人性之美,善良之美。读后体验到的,是一种令人震撼和感伤的悲悯与悲剧之美,并因此受到向善的感悟和启迪。
“《悲惨世界》既愤怒又有说服力,既动人又辉煌,而且还特别热烈,热烈得像火一样。”这是著名作家王蒙关于这本书的感慨。我是在反复读了几次以后,才豁然明白这种感慨的。从心里体会到,那“火一样的热烈”,正是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大美,大善和大爱,同时也是书中所描绘出的善良人物的人格,命运和人性之殇。
据说《悲惨世界》是以真实的事件为蓝本创作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人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判了五年苦役。其间四次越狱均未成功,反而因此获罪,一连被关了十九年才获释放。故事由这个苦役犯的刑满释放而展开。
这名苦役犯叫冉阿让。出狱后的冉阿让举目无亲,幸遇米里哀主教。在主教的帮助和人格力量感召下,冉阿让心生感触。决心洗心革面,立志做一个正直而善良的人。他隐姓埋名,来到一个海滨城市,改名叫马德兰,在工厂里做工。马德兰非常勤勉敬业,并且工作踏实,勤于专研。通过一项技术改革,马德兰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富翁。
成为富翁的马德兰依然朴素正直,为人善良。他兴办福利事业,救济穷人,做了很多善事,受到当地百姓拥戴。在选举中被百姓们一致推选为市长。
马德兰开办的工厂里有一位叫芳汀的女工。芳汀出身贫苦,十五岁只身来到巴黎,却受骗失身。生下一女儿珂赛特。由于长舌妇的嫉妒和中伤,芳汀被工厂开除了。因生活所迫,芳汀不得不先后卖掉了自己美丽的长发和洁白的牙齿,沦为了妓女。
因同情芳汀的遭遇,马德兰对她们母女格外关照,尽全力接济芳汀,并答应抚养她的女儿。芳汀死后,马德兰与珂赛特相依为命,像亲生女儿一样地对待她,把抚养成人。在日常的生活中,马德兰以他的善良和宽厚,尽力接济穷人,帮助生活里的落拓者,隐姓埋名地做了大量好事,成为远近闻名有善心,有良知的人。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动了无数人们,甚至包括敌视他,捉拿他的人。
珂赛特长大以后,有了自己心仪的恋人。为了她的幸福,马德兰牺牲自己,冒着危险救出了珂赛特的恋人,并在他们完婚以后悄然隐退,离群索居。在孤寂中离开人世。
这,就是《悲惨世界》的大致梗概。
本书主人公冉阿让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一种高尚的人性之美。正是这种贯穿全书的悲怆性和人性之美,使作品显得厚重而感人。有评论家认为,“就《悲惨世界》在内容上的丰富,深广与复杂而言,它无疑在雨果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居于首位,即使是在19世纪文学中,也只有巴尔扎克的巨著《人间喜剧》可与之比美”。
悲惨世界》是雨果最重要的一步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传世杰作。
通过《悲惨世界》的故事,雨果塑造出冉阿让,芳汀和珂赛特三个人物。并通过这三个人物的悲惨遭遇,展现了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反映出有良心,有正义感的好人却命运多舛,屡遭困厄的社会现实。歌颂了高尚的人格和情操。体现出雨果对生活中不幸者的深切同情,表达出对虚伪卑下的达官显贵的无情鞭挞。这不仅在当时年代,就是在今天,也是具有极强感染力和社会意义的。这也正是《悲惨世界》成为人类文学史上不朽篇章的原因所在。
深厚的现实主义气息和浪漫主义夸张,以及浓郁的理想主义和抒情味道,成为作品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的一大特点。这部伟大作品,不知孕育了多少人的善良,唤醒了多少人的良知!作品从公道和人类良心的角度,反对世间一切压迫和苦难,歌颂美好与善良。这也正是作品最为光辉的主题。而作品表现出的由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心和贫富差别所形成的心里鸿沟和社会矛盾,则极具现实意义。让人读后掩卷思索,回想起自己置身的生活,感到意味深长,并由此引起深刻的联想。
《悲惨世界》情节曲折,人物心理刻画细腻,对社会各色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不仅是雨果的伟大作品,更是人类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悲惨世界》的卷首上印着这样的一句话:“只要这土地上有着无知和悲惨,像本书一样性质的书就不无裨益”。细想着这句话,意味深长。
http://s5/bmiddle/4e749019453265a68a5b4
作为浪漫主义文学领袖的雨果,以1831年发表《巴黎圣母院》而引人注目,享誉文坛。由此奠定文学大师的不朽地位。又以1862年发表其代表作《悲惨世界》而再次引起轰动。雨果所反映的主题和塑造的人物,在人类文学史上竖起了一类楷模。雨果一生创作不辍,创作期长达60年。作品合计79卷。给人类精神文化宝库留下了丰富遗产,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雨果曾在他去世的前两年,在自己的遗嘱中加上了一条修改附录:“我送给穷人们五万法郎,我希望能用他们的柩车把我送往墓地”。1885年雨果溘然去世,举国志哀,恸悼这位文学巨匠的仙逝。
法兰西共和国为雨果举行了国葬。按照他生前的意愿,雨果的遗体由穷人的灵车拉着,缓缓运送到香榭丽舍大街尽头的凯旋门下。棺木上覆盖着黑纱,被安放在一座由巴黎歌剧院的设计者咖赫涅建造的巨大的停灵台上停灵一夜。
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极尽哀荣。遗体被安放进了先贤祠。一块镌刻着“献给伟人们,祖国感谢你们”的大理石,被安放在先贤祠正门的上方。
先贤祠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柏辽兹,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科学和文化名人。至今,共有72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是政治家。
雨果是一位人道主义者,又是一位民主战士和伟大作家。他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精神。从这一观念出发,他用自己的作品为小人物和不幸的人鸣不平,鞭挞社会的不公和人心的险恶,歌颂人性的善良和人类永不泯灭的良知。让人读后受到启发,得到教益,同时得到心灵乃至灵魂的洗礼。他的代表作《悲惨世界》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曾读过《悲惨世界》的不同版本,又看过同名的电影。仍然乐此不疲,百看不厌。我想,作品吸引人的,正是雨果以冉阿让这个人物来展现的人的宽容与善良。冉阿让那博大的心胸和善良的为人,让每一个人读完该书以后,反躬自省,受到良心的拷问和良知的诘难。这样的作品,给人心灵的震撼和思想上的冲击,是巨大而永恒的。作品的不朽意义亦在于此。
《悲惨世界》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在于提醒我们:一个人无论遭遇到多大的不幸,无论生活怎样对他不公,无论他处于生活的哪个阶层,一切都可以失去,却不能失去人的尊严和良知,不能失去做人的善良。善良是一个人跻身社会和安身立命之本。
我们所处的生活中,之所以还有那么多的欺诈,还有那么多的昧良心和不公正,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某些人善良的缺失,良知的泯灭,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原因。
冉阿让从身为苦役犯,到贵为市长,到再一次堕入苦难深渊,再到成为受人尊敬的绅士,身份一变再变。唯一未变的,就是他的信念和他心中的良知,以及为人的善良。他宽容了那些陷害他,追捕他,欲置他于死地的小人,以善良之心对待一切。冉阿让以自己的人格的魅力而感染人,感动人。
关于善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诗句:“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更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你心底/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让每一天成为一项严峻的记录/面对着它,你应当问心无愧/”。读《悲惨世界》,使我想起了这首诗,同时也感到了善良的力量。
善良也是一种力量!当看到那些卑污的小人被他的善良和高尚人格所打动,受到良心谴责而痛苦,而痛不欲生之时,看到鹰犬般的人物被冉阿让的善良和人格所击倒,投河自尽之时,我想到了那句古老的话语:以柔克刚!这,就是善良的力量。
《悲惨世界》用冉阿让这个人物悲惨多舛的命运,以及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告诉我们,拥有善良,就拥有力量。拥有善良,心中就会燃烧起光明的火炬和理想的光芒,并由此彰显出光辉的人格魅力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懂得宽容,学会善良,做一个善良而有良知的人。这,就是《悲惨世界》告诉我们的。也是雨果通过冉阿让来谆谆告诫我们的。
基于此,应该读一读《悲惨世界》,从中读懂宽容,学会善良。使我们生活里的每一天,都因此而充满温馨和友善,即便当我们老去之时,也回首平生而问心无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