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案

(2018-11-30 10:43:25)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上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课文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变迁,更主要的是揭示村民们的错误行为以及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言简意深”是课文的主要特点。整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全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乱砍滥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之情会油然而生。
然而课文看似简单,但含义非常深刻,文中可抓来细细品味的关键词句相当多。由于学生刚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处于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如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不管在数量方面,还是程度方面都应把握好一个“度”,做到适切,以符合年段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学习本课生字10个,重点掌握“润、黎”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景色的词语。

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景色的词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说说小村庄的变迁。

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读一个故事(板书: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变迁(板书:一个小村庄的)。

    齐读课题

2、 (出示图片)谁能看看图,结合自己的预习,说说这个小村庄的变迁。

    指名回答

二、学习第一节,理解运用词语。

1、 (出示图片)引读第一节。

2、 (板书:美丽)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小村庄的美丽,能说说这些词的大概意思吗?

    指名回答(词语变色)

    郁郁葱葱:树木茂盛。

    湛蓝深远:天空很蓝,高高的,一望无边。

    清澈见底:水清得能看见河底。   

清新甜润:空气新鲜湿润,充满草木散发出的芬芳。

    “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意思是什么?

3、 宁静的山林,美丽的村庄,多么优美的环境啊!让我们一起带着赞美的语气读一读。

    齐读第一节。

4、 (出示图片)可是后来,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出示说话练习)谁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

5、 (板书:消失)美丽的小村庄消失了,优美的环境被破坏了,真令人惋惜。那究竟是什么毁灭这一切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了解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

1、 指名分节读课文,用“~~~~~”划出写小村庄为什么消失的句子。

    指名回答(出示句子)

    “黎”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 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1)那年的八月雨水奇多(板书:雨水奇多),我们可以查字典理解“奇”的意思。

(出示表格)指名回答(出示答案)

     “雨水奇多”就是雨水非常多。

(2)你从句中哪些词语看出雨水非常多?

     指名回答,随机讲解。

     没喘气儿:指雨没有停歇。(“喘气儿”原来是用在人身上的。人一直干活,干得很累了,就需要停下喘口气儿。那么“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呢?)

     一连:对,雨一直连着下。    五天五夜:哎呀,雨下的时间好长啊!

(3)这么多的雨水汇合到一起,形成了凶猛的洪水。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洪水的凶猛?(板书:洪水凶猛)

     指名回答

     咆哮:读词语,观察字形,你发现什么?两个字都是口字旁,那么词语的意思是?

     对,“咆哮”的原本是指野兽怒吼,这里用来说洪水,使你感受到什么?

     的确,洪水就像野兽那样一边跑一边张着大嘴吼叫,把一切都吞没了。

(4)(出示句子)看看图,再读一读两句话,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指名回答

     看,洪水力量非常大,不但把东西冲垮,还翻转了起来,真是太可怕了。

3、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雨水奇多,洪水凶猛。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二、三、四节,了解小村庄消失的间接原因。

1、 除了洪水外,还有什么情况也是小村庄消失的原因呢?请你仔细读一读课文二、三、四节,找出一句话。

    自由读,指名回答。(出示句子)

2、 大家看,山上的土地原先是被树木遮住的,现在树木被砍掉,土地就完全露了出来,这就叫“裸露”。(出示词语)

3、 当洪水冲下来时,山上的树木原本是可以阻当或减小水势的,但因为没有了树木,土地裸露,所以洪水中还会夹带大量的泥沙和石块,破坏性更强。(板书:树木减少 土地裸露)

4、 (出示说话练习)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小村庄消失的原因,用上文中的语句。

    指名回答。

5、 为什么会出现树木减少,土地裸露的现象呢?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这些话。(出示句子)

    自由读。

6、 同桌讨论完成这个填空,好好想想最后一个空该填什么。

    指名回答。

    做饭的时候,为什么会从屋顶冒出炊烟?

    所以,树木都变成了做饭时烧的柴火。   

7、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被砍掉的树木数量很多?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指名回答,随机理解。(词语变色)

    一棵一棵:说明砍得多。

    一栋栋:说明房子多,造房子要用木材,房子造得越多,树砍得越多。

    各式各样:说明工具的种类多,要做这么多工具,树木被砍掉很多。

    应有有:“应”和“尽”分别是什么意思?应该有的有了,说明家具很多,为做这些家具,树木被砍掉很多。

    大量:说明被砍掉的树木数量多。

8、 有感情地齐读,红色的词语可以读得重一些。

五、学第五节,理解意思,揭示中心。

1、 引读。

虽然小村庄不断发展,一片繁荣,但是看看它周围的山上,一年年,一代代——

    终于,巨大灾难降临了,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

    洪水过后,什么都没有了——

2、 (出示说话练习)靠斧头得到的哪些东西没有了呢?请你说一说。

    指名回答。

3、 几代人辛辛苦苦砍树,用木头做成的东西,都没了,真令人伤心。一起用悲伤的语气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

4、 你认为造成这场惨剧的究竟是什么?能看着板书说说理由吗?

5、 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乱砍树木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指名回答

6、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家园,破坏大自然的人,最终都会收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一起呼吁:不要再乱砍树木,保护环境。

    板书:不乱砍树  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
美丽

9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人们随意砍伐树木

不乱砍树             树木减少 土地裸露

保护环境             雨水奇多 洪水凶猛

消失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义。教学中将文本分为三部分,依次呈现,并引导学生理解品味其中有相似表达作用的词语。第一部分是第1节,主要抓写小村庄环境优美的四个词语,并在说话练习中指导运用;第二部分是第3节第一句和第5节最后两句,分别是小村庄消失的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主要抓写雨水奇多、洪水凶猛的词和一个“裸露”,再通过一个说话练习,指导学生说清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达成课后练习的要求。第三部分是2~4节中的其它内容,讲述人们用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主要抓体现砍伐树木数量多的五个词语。要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找到这些表达意思相似却相对不明显的词语,难度是比较高的。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了一个填空,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这部分课文的大概意思,又让学生的目光集中到了需要关注的词语或词组上,从而为后面的品析词语扫清障碍。最后结合理解第5节“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的含义,指导运用这些词语。整堂课设计以指导理解词义为主线,结合朗读、说话训练,层层推进,力求扎实有效。

上完课,感觉有得有失。由于目标适切,取舍恰当,设计有坡度,在课堂上给予了学生较多读文、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学生课堂上参与面广,表达欲望强,整堂课各个环节的目标达成度较高。但最后一个环节没有完成,品完词语后没有当堂在另一个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文章中心未能揭示,使得整堂课的完整性不能体现。究其原因,可能在个别词语,如“清新甜润”之类的意思挖掘上太深了些。虽然老师觉得自己将这个词语讲得很透,但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对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帮助不大,从整堂课的时间分配和教学效果角度来观察,属于占用了时间的低效率环节。

由此得到的宝贵经验是:学生的“学”既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起点,也是终点。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量”、教学目标的“度”和教学过程的“法”,通过自己的课堂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切记:过犹不及。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公开课)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齐读。

   二、回顾课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节

1、山谷中早先有个小村庄,你喜欢这个小村庄吗?为什么?(因为小村庄上有很多美丽的油菜花。因为那个水很清。因为空气清新甜润,天空湛蓝深远。因为这个小村庄的人都很幸福。因为这个小村庄的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感情朗读,读出小村庄的美丽.

  2、听到大家的朗读老师也陶醉其中了。现在请你再看这段话,“山谷中,早先有个美丽的小村庄。”你除了发现小村庄特别的美,还有什么发现?(不是现在的)早先有过是什么意思?(就是以前有过。)现在这个小村庄还在不在?(不在)你想看看现在的小村庄什么样子吗?

3、(课件出示现在的小村庄图片)看看现在的小村庄,你有什么感受?(奇怪)有什么想知道的?(为什么以前美丽的小村庄现在会变成这样?)

(二)学习2-4节
  1、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交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用斧头干什么?(砍树)还有呢?(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边听,一边板书:砍树。)

3、围绕“砍树”,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谁砍的?为什么砍?怎样砍?砍树使他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带来了什么?砍来的树做了什么?他们在砍树时想什么?)

4、依次解决问题;

A、谁砍啊?(村民)“谁家”指的是谁啊?(村民)谁去都可以,哪一家去都可以,有没有谁制止他们啊?(没有)

B、为什么砍呢?(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板书:随意砍树)

C、怎样砍的?他们拎起斧头到山上去砍。你做做“拎”是怎么样子的(生在座位上模拟“拎”动作)可以换成什么词?(拿、扛、带等)“拎”可以说明什么?(轻松随意)他们拎起斧头认真的很轻松地到山上去,说明?(觉得是理所应当的,白来的,一点不在乎),不在乎什么?(后果)还有呢?(他们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砍了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是什么意思?(山坡上没有了树木,没有树木的遮盖)这是环境恶化开始的第一步。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D、砍树带来了什么?(有了房子、犁等等)

E、砍了多长时间呢?“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从这句中的两个“不断”可以知道什么?(虽然拥有了很多,但扔没有停止砍树)(板书:不断)从这句中的“减少”和“扩大”中还能读懂什么呢?(需求不断增加,欲望不断蔓延,可是环境在越来越恶劣)这种反差越来越明显,人们看到了吗?可是一个省略号,说明?(仍在继续)这种无节制的砍伐,不顾环境恶劣的砍伐就是“肆意”、“过度”(板书)砍树时想什么?(有那么多的树,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F、砍来的树做什么呢?想象“一栋栋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柴烟”都会是什么样的呢?(生尽情想象)指导读文。

G小结过渡:粗壮挺拔的参天大树,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苍翠古木,就这样变成了人们的生活用品,变成了袅袅炊烟。人们靠着砍树生活得怎样?什么是“不错”?为什么用这个“还”字?(勉强)

5、我们围绕砍树了解了小村庄人们的生活,最终的结果呢?(“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引读,情境再现(课件)
  6、什么是“大雨没喘气儿”?(拟人的写法,说明连续不断)“咆哮”是什么意思?(气势如雷,江河奔腾或人暴怒叫喊)是谁在“咆哮”?(洪水)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这是什么样的洪水?为什么洪水这样咆哮,这样肆虐?为什么?(没有树了) 

7、小结板书,依次擦去。 
  (三)、学习第5节
  1、齐读第5自然段。

2、看图,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的?(对比过去的来说)此时你最想说什么?(个性发言)“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三、总结全文,重写板书。

同学们,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

大风来临时,树是遮挡风沙的臂膀;

暴雨来临时,树是抵挡山洪的卫士;

酷暑来临时,树是带来清凉的大伞。

    ……

课件播放图片和音乐。(边说边画树)树给予人们很多很多,我们不应该乱砍乱伐,因为爱护树就是爱护我们自己。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让我们放下千斤斧,一起来植树造林,创造美好的绿色家园。(板书:种、爱护、美好、植树节)

四、拓展延伸

我们还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课下分组完成。(广告语、小报、倡议书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