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学目标
(2018-10-09 09:27:27)
标签:
转载 |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学目标
高启山
5 灰雀
【字词积累】
1、
2、读准字音:面包渣(zhā)、胸(xiōng)脯、
3、记忆字形:形近字:捕、哺、铺—脯;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及句段背诵】
1、
2、
【表达学习】
指导学生体会“每次、都要、经常、一定”等词语在文中所强调表达的态度。
1、回读课文第一段,联系列宁的行为动作,体会“每次、都要、经常”这些词所强调表达出来的“列宁喜欢这两只鸟”的态度,通过删改对比的方式,来指导学生体会“写进这几个词所强调表达出来的态度”,练习朗读。
2、读课文4-9段,抓住三个“一定”,体会列宁说“一定”与男孩说“一定”语气上的不同,结合男孩第一次回答中的省略号“省略号”下文的“肯定”,来体会男孩说“一定”的时候语气的变化,揣摩内心所想,并朗读。
6 小摄影师
【字词积累】
1、要求认识生字8个,要求会写生字14个,要求识记词语12个。
2、读准字音:多音字打量1.
量
3、记忆字形: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殊说明:“辆”,注意“车”作为偏旁时笔顺的变化,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或“竖”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及句段背诵】
1、在读书之前已经能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一边读课文,一边指导学生抓住“阳光明媚、鞠躬、仔细打量、摆弄”等词语,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做动作等方式,读懂句子的意思,把握人物在干什么,怎么做;在读书过程中,提出“停当、转告”,让学生在查字典的基础上,读懂在课文中写的是谁怎样干什么。
2、联系复述课文内容,说清楚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要说出故事情节的变化——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强调:文章的结尾一定要复述清楚。
【表达学习】
再次抓住“一定”体会这个词强调出来的意思,深入体会高尔基对儿童的关爱和耐心。
1、在学生能能够复述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读第12——14段高尔基与秘书的对话,思考“对杂志社记者、小男孩”的态度为什么会有不同?联系推测高尔基的内心思考;抓住“很忙”和“一定”两个关键词语,体会高尔基在这里说“一定”,在强调什么(他非常关心小男孩来给他摄影这件事情)。
2、再读第3——10段高尔基与男孩的对话,抓住“按小男孩的吩咐”“很久很久、微笑、赶紧站起来、大声”等词语所描写的内容,体会这些词语写出了高尔基当时怎样的心情,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耐心、关心和爱护。
3、学习把人物的动作写清楚的写作手法
提出学习目标后,引导学生读课文如下句子,让学生去发现“作者写人物对话的时候,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变化也写了进来”
可以呈现一组对话描写对比:
第一组:“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是的。”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行吗?”
第二组:“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是的。”男孩说,“请让我进去吧”。……他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行吗?”
让学生对比阅读,发现第一组与第二组的不同。第一组描写,作者写小男孩回答问题的时候,写了他的动作——“站起来,鞠了个躬”。这里反映了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尊敬。而在写他让高尔基坐下的时候,写了“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用手指了指沙发”,说明下男孩当时非常高兴,也交代清楚了让高尔基坐在哪里。读了这些文字,我们就好像看到了说话的人在说话,看到了他说话的时候的神色、动作,也体会到了人物说话时的心情。
朗读,读出人物对话时候各自的态度和感情。
归纳:我们写人物的对话,要注意交代清楚作者在怎样说——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神态,什么样的声音,在哪里说,在什么情况下说。而要把这些写清楚,首先是在观察人物说话的时候,要仔细观察,把“在什么情况下说、怎么说”看清楚。同时,引导学生在写人物对话时,避免形式单一,可以把说话的内容放在前,说话人在后,也可以说话人在前,说话内容在后。
拓展:回读《灰雀》,体会文章的对话描写,体会作者是“怎么写清楚”人物“怎么说的”,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写作练习】
看喜欢的电视剧的时候,观察一段人物对话的剧情,除了记住他们对话的内容,更要细细观察人物对话时“怎么说”,然后,把这段剧情都写下来。(如果没记清楚,可以从网上搜索这个电视剧目,反复看。)
7 奇怪的大石头
【字词积累】
1、
2、
3、识记字形:“纪”右边是“己”,不是“已”,“旅”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1、指导学生课前查字典理解“著名、躲闪、历史、推动”字面意思意思。读课文的时候,一边读一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严严实实、突兀”的意思,针对“躲闪、严严实实”等写游戏的情景,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写能够“遮的严严实实啊”,读上下文,找到答案;结合语境读懂“著名、恐怕、历史”所表达的意思;联系生活和课文语境实际理解“兴趣、平整、旅行、成果”的意思;读到最后一段,教师讲解“考察、遗迹、研究、震惊”等词语的意思及其这个段落表达的意思:研究石头从哪里来的价值;指导学生联系前文的问题理解“终于”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
2按照“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______长大后________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表达学习与积累】
观察事物要善于提出问题,并坚持找到答案
指导学生回读课文,思考:李四光为什么能够有震惊世界的发现?提出问题,并且非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找出来。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问题的(尤其是别人解释不了的问题),最终有了什么结果。
归纳:平时看到身边的事物,要善于提出问题,不断追问,并且坚持着把问题解决掉。这样就会有很大收获。
朗读、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8* 我不能失信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读课文,讲述故事。指导学生抓住“可以改天但是坚持不该”这样的情结特征,体会课题的含义。
单元回顾
【表达学习】
“谁说的”可以放在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顾《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让学生去发现写人物对话是“谁说的”都放在了哪里。
归纳在交代话语是
【写作练习】:修改前面写的对话,看看把“说话人”都放在那里了,尝试着修改一下,把格式丰富一些。
《语文园地二》
1、“我的发现”结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积累引用人物对话的几种不同形式。
2、日积月累积累要求掌握的关于勤奋读书的名人名言,学习运用网络、书籍等搜集相关的名人名言。
3、我会填形近字组词,比较这些形近字找出它们的不同,并掌握形近字。在学习课文识记生字环节引导孩子采用找形近字的方法识记字词,将生字进行归类。
4、成语故事,了解“闻鸡起舞”故事大意,并能简单复述,感受、积累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