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兄弟

(2023-03-03 05:19:43)
标签:

杂谈

兄弟

兄     

       我和晓舟相识于七八年前的“文字舞会”博友群。他的文章写得挺好,当时是“新浪十大时评新锐”,大家都称他晓舟老师。因为互动多彼此比较熟悉,五年前晓舟到北京来办事联系了我,我到车站去接他,火车站是个人员密集的地方,来往旅客川流不息,担心他出站找不到我,故将我的衣帽特征和位置发给他,并戏称如相亲似的。晓舟则说“姐姐少年选美进宫,我是乡下弟弟前来皇城会亲”。虽是玩笑,但他把我们定在姐弟关系上,感觉很亲切。 
       晓舟是位省级作家,他的博客与众不同多姿多彩,有正义的呼唤、朋友的聚会、人生的阅历、孙辈的童趣、儿时的记忆、信手拈来皆入笔下,写的有滋有味轻松自如,体现出他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的追求。我有时手懒,发文不勤,晓舟会发纸条给我:琴姐姐,该上菜了。一句幽默而又贴心的话语透着好朋友的惦记,这也是对我写博的精神鼓励与鞭策。在新浪的这些年,晓舟对我写博的帮助可不少,从稿件的编辑,符号的运用到格式的要求,文章的题目都给予过指导。四年前,我的那篇新浪获奖作品《此生最爱大米饭》就是晓舟帮我修改的名称,并且推荐到新浪首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年新浪博客出现异样,弄得人心惶惶不知所措,为难之时,晓舟凭着他的人脉找到江苏众声网站,一次次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江苏众声的理解,投入资金进行网络开发建设、并给予人力和技术的大力支持,这才有了“卯酉河博客”这块弥足珍贵的平台,让我们这些爱好写博的“流浪者”,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兄弟搭建的新博窝自然没有忘记我,让我加入了“元老群”参与了卯酉河博客的建设。晓舟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同志,为了卯酉河博客的未来发展,应邀参加了管理,使得博客在功能上有了完善与提高。他还主动承担起博客的编审工作,一篇篇文章的审阅、版面的修正,文章名称的修改意见等等,做到了严格把关。把一个开办不足一年的卯酉河博客办的风生水起,有模有样,蒸蒸日上。
      刚到卯酉河的我,又给这位兄弟添了不少麻烦,因为对电脑一知半解,只要一出现问题就求助他,晓舟不管在什么时间段都会做到有求必应帮我处理好,并且做的细致入微,就连字迹的大小,文字的粗细,都能想到,真是精益求精。这就是晓舟,他重情重义习惯雪中送炭,成人之美。他是我博客名副其实的指导老师,可每当我微信感谢晓舟老师时,他都会说:“我们之间哪儿来的什么老师?我就是你兄弟别见外。”
       十天前晓舟来京办事,少了象第一次的突然袭击,头天(2·16)晚上九点半就发来了消息:“琴姐,我明天去北京,有空咱们见上一面”。内容基本一致发了三条。一般人都知道重要的事情发上三次,引起对方的重视。可那天晚上我还真有点情况,一位曾经在西安的老朋友,看到我的文章刊登在了洛川文学上,来向我表示祝贺,语音聊天,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影响了及时看到晓舟的信息。发现后赶快回复:“刚才和朋友聊天呢,没有及时看到信息。明天我有时间,需要到车站接你吗?”“不用,杨自记去南站接我,火车大约下午两点到达,我都安排好了,住在江苏大厦,你六点钟以前到达就可以了。”“那我早点过去,明天见!”“好”字后面一个微笑的表情结束了对话。
       第二天下午两点我从家出发,给足了自己两个小时的路上时间,四点十五分到达了江苏大厦。我们在大厅见面,晓舟依然风度翩翩,气宇轩昂,虽身体有些发福,但一脸富贵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面色红润看上去依然不减当年,说话声音绵言细语,透着江南人的温柔十分有亲和力。我和杨自记也有几年没见了,一见面就开始滔滔不绝,京城人的真诚热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退休后没什么负担,喜欢旅游,这几年去了不少地方,写了不少游记,是个闲不住的人。这次见他比以前身体好多了,精气神十足,这可能与他爱旅游,爱活动有关系。
      晓舟很客气,来京之前就声明他要在江苏大厦餐厅,请我们几个北京博友吃具有江苏特色的美食,在自己家乡的驻京办事处尽地主之谊。北京人也很讲究礼数,来北京您是客人,哪儿有让客人请客的道理,一番争论。其实,另一位博友飞花如雪已经安排好了到“北平楼”吃老北京特色宴。
       时间还早,我们来到了晓舟住的房间,一进门就感到不一样,屋内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电视沙发一应俱全,我随口就说:“现在领导玩大了,住这么高级的房间。”杨老师告诉我:“七百多块钱呢。”晓舟赶忙解释:“上次住四百多元的房间没有窗户,感到很不舒服。”晓舟拿出上好的茶叶为我们泡茶,说来也巧,我们三个人都不是第一次见面,老友相逢,说笑更欢,谈到了“新浪”有没有未来;说到了“头条”发文比较宽松;提到了“卯酉河”的发展;都是些我们比较关心的话题。晓舟还给我们带来了他最近出版的新书《怡园语丝》,并在书的首页签名纪念。同时,他还送给我们每人一盒苏州茶叶。
兄弟

      到了饭点,按照飞花如雪的安排,我们打车来到了北三环,一路堵车,找到了“北平楼”饭店,好家伙,人多的难以想象,需要等位。问了问大堂经理,说大约需要排队一个半小时。这时只见飞花如雪从饭店里挤了出来,她想到了“峨眉酒家”也不错,不如我们换个环境。大家跟着她在人群里穿梭,峨眉酒家人也不少,不过没等一会儿就安排上座,看来飞花如雪的选择是对的。
      果然峨眉酒家在京城有许多连锁店,饭菜质量上乘,有特色,上菜速度快,服务员业务精炼,就连说话都是快言快语,店家买卖兴隆,服务员也辛苦,说她们一天下来要走两万多步。
       等菜的时间,晓舟给飞花如雪作着介绍。虽然和飞花如雪初次见面,不过我们有微信联系,记得卯酉河刚开博,一些老同志遇到好多技术上的问题,她都主动热情耐心回答,已然是身边的一位活雷锋,让人感到温暖。
       果然名不虚传,一会儿功夫菜就上齐了,当仁不让的烤鸭是主打,因为在博客晓舟没少帮我,请他吃烤鸭是必须的,那天我从家过来的时候,爱人还交代别忘了请你兄弟吃烤鸭。“看来请你吃烤鸭,成了我们家人心心念念的事了”晓舟笑了。
       说起吃烤鸭也和吃西餐左叉右刀一样得拿出样来,首先拿起一张薄饼,用左手拖着,先把甜面酱抹在饼上,把鸭肉整齐码好,放上葱丝,用筷子夹住薄饼卷,卷好后抽出筷子,把卷饼的下端往上折一下拿着吃,因为有葱,有人不喜欢它的味道,这时小盘里有切好的黄瓜条,吃上一根去除葱味。我看晓舟不太懂得方法,为了照顾好这位远道而来的兄弟吃好,我帮他卷,他挺喜欢吃的。四个人边吃边聊,初次见面的飞花如雪,也是一见如故,光顾了聊天也忘了照张合影。
       我们走出餐厅,街道上的人仍然很多,疫情后的北京显示出勃勃生机。晓舟打车回酒店,热情的杨老师一直把我送到地铁进站口,还不忘千叮咛万嘱咐:“坐往东方向的车。”看到杨老师如此认真,我只剩下喋喋不休的“谢谢谢谢!”

兄弟

       晓舟在北京办事很顺利,买了19日下午回苏州的火车票,利用上午的空挡时间约了卯酉河博客的资深博主前前,我们又在前门吴裕泰茶楼小聚,前前带来了她的战友孙娟专门为我们照相。她们俩都有一段十几岁当兵的历史,说起来是津津乐道,我们听得也是津津有味。 大家还说到卯酉河博客快建立一年了,是不是要搞一次“年庆”活动?虽然官方宣布“疫情已经结束”到时也得看情况而定。晓舟却说:“琴姐你没事,哪天都可以来,你有优势——苏州有个兄弟嘛。”呵呵,这晓舟真有意思,他五年前就把自已定位在做我兄弟这个位置上,而且一直坚持着,看来我不认都不行。时间过得很快,晓舟还要赶火车,京城会友也就结束了。
       回到苏州的晓舟没闲着,《京城会友》一文两天后就发在博客上,文字情景交融,丝丝入扣,写得那么投入,意味深长,耐人回味无穷。足以见晓舟的人格魅力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谢谢欣赏!春祺颂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