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公园里的亭文化

标签:
杂谈 |


▲走进山门绕一下,便能看见“陶然亭”

▲云绘楼·清音阁,原址在中南海内,是清乾隆年间遗构,1949年北京解放时已破旧不堪。1954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偕同梁思成等人堪踏选址,将这组古建筑迁地重建在陶然亭公园西南部。2014年10月,距今有900年历史的陶然亭、慈悲庵以及云绘楼·清音阁经过9个月大修,恢复了建筑的历史风貌。

▲吹台亭:1986年仿建位于扬州瘦西湖吹台亭。该亭为南北朝时的宋相徐湛而建。这里的三个圆形门,南对绘楼,北对瑞像亭,西对醉翁亭,居中透视,宛如一幅幅风景画图。这里的吹台和扬州的吹台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墙黛瓦,一派徽州气象,令人感到十分浓郁的江南气息。


▲浸月亭:原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中,祖传原址是东吴大都督周瑜的点将台。唐元和十年(815年—818年),著名诗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建。后人因白居易《琵芭行》有“别时茫茫江浸月”而将该亭命名浸月亭,该亭几经兴废,晚清时僧人古怀募捐重建。

▼醉翁亭:仿建于1986年。原亭位于安徽省滁州西南琅琊山。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琅琊寺主持智仙和尚特建此亭。此后欧阳修常在此亭宴客,因“饮少辄醉”遂自号醉翁,并以此为亭命名,还撰写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以记其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峰回路转:出自北宋诗人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兰亭:是江南著名的园林之一,位于浙江绍兴渚山下。史载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友人聚会于兰亭曲水流觞,吟诗饮酒汇集成册,写成闻名的《兰亭集序》,从此兰亭成为我国书法史上的一块圣地。兰亭中碑刻的“兰亭”二字系清康熙所书,碑在文革中被砸断,今经接补复原。

▲现代小女子身着古装,手持诗卷,一幅古典美女形象。

▲鹅池碑亭,仿建于1986年,系兰亭内建筑之一,因王羲之爱鹅,故凿鹅池。内置镌刻“鹅池”两个大字的石碑,此碑系同治年间立,石头来自东湖,传说“鹅池”两个字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手笔。

▲一览亭:仿建于1992年。原亭位于浙江温州华盖山上,是现存最大的古亭,原名“江山一览亭”明嘉靖年间重建改名“吸江亭”,后倒塌。万历年间巡道蔡廷臣再次复建,易名“大观亭”。陶然亭所建的“一览亭”突出了南方造园秀美多姿的特点,石基四柱,砖木结构,双檐,四面八方翘角,攒尖顶赭红一色简朴隽秀。

▲百坡亭:原亭位于四川省眉山县三苏祠中,始建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


▲沧浪亭:仿建于1986年。原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公园。沧浪之名源于《

▲湖心亭:位于西湖西岸的一个小岛上,属于四大名亭之一,建于1986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翘角飞檐,外观两层,黄色琉璃屋面,显得堂皇而又庄重,与风雨同舟亭隔西湖遥遥相对。

▼澄怀亭与知津亭:在西湖北岸码头旁边有两座醒目的黄色顶子,形制一样的连理方亭,西边的叫澄怀亭,东边的叫知津亭。建于1997年,如今成了游人的娱乐场所,唱歌、唱戏、跳舞、聚会,显得可热闹。

♦两个亭子之间有木桥相连,所谓澄怀,取澄怀观道之意,也有静心之意;也就是说,对待自然及事物的态度,细心观察,从而悟道。由此可见,设计者把两个亭子设计成连理,是有其深刻意义的。



▲碧波荡漾的湖面,一只只小船在水面上飘来荡去。


▲陶然亭公园牌坊下传来悠扬的舞曲,人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


▲风雨同舟亭:1991年安徽发生特大洪水,得到全国支援赈灾。为感谢全国人民的无私捐助,安徽省政府仿徽州的沙堤亭,在陶然亭公园建造此亭,取名“
▲远处观望湖心亭,屹立于湖心。

▲澄光亭:建于1953年,位于湖心岛西南坡下。

▲爱晚亭:中华四大名亭之一,原亭位置于虎年长沙岳麓山下的清风峡。始建于清乾隆五七七年(1792年)。后因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当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更名为“爱晚亭”,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圆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石,现在亭棂上“爱晚亭”三个字系毛泽东所书。

前一篇:文字之友随笔庚子年:我爱上网购
后一篇:天色——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