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识晓舟同志

(2018-11-10 20:15:12)
标签:

杂谈

 见识晓舟同志                             
                                 见识晓舟同志

         那天上午,我在家里收拾阳台,打理着那些花花草草,忙完这些便打开手机看信息,只见文友阿明老师发来一条微信,告知苏州“晓舟同志”手机号,并让我赶快与他联系。经联系,得知晓舟已经在北上的火车上,中午一点半到达北京。晓舟与我曾同在一个文友圈,彼此经常博客互访印象很好,他来北京,当为稀客,我很开心,便主动表示将去“北京南”接站。

       晓舟是我在东瑞老师主持的“文字舞会”上认识的,知他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多篇文章刋登于人民日报。读博客知人品。晓舟不但文笔厉害,做人也是很令人敬佩的,助人为乐是他的美德,出手相帮过无助的大学生,挺身而出为下岗职工鸣冤叫屈,他还是个坚持正义的勇士,曾亲赴省城和北京反映企业改制中集体财产人为流失问题,并将“老东家”告上法庭,坚持不懈打了四年官司,终于依法维权讨回公道。他的文章即饱含深情又正气凛然,深受广大博友的尊重。

       他还是一名多产作家。博客多姿多彩。正义的呼唤、朋友的聚会、人生的阅历、儿时的记忆、孙辈的童趣,信手拈来皆入笔下,写得有滋有味与众不同,驾驭文字轻松自如,体现出他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及追求。由于在文字舞会时养成了互相观摩交流、彼此鼓励的习惯,我们逐渐成了博客里的好友。我有时手懒,发文不勤,晓舟便会发纸条来提示:琴姐,你该上菜了。虽是一句玩笑,但那是对文友的一份惦记,也是对我写博客的鼓励与鞭策,我很珍惜这份情谊。

       我怕误点,草草吃了点东西就出发了。家门口有直达南站的公交车,不巧的是等了半个小时才坐上车,真担心晚了影响接车。还好,十二点五十就到了南站,着急忙慌的进行安检,刚好不远处有位服务员,询问从上海方向过来的旅客从哪个口出站,服务员非常热心,告诉我在三号到达口出站,又告诉我三号口的位置,我找到之后为万无一失,拍了一张照片发给了晓舟。

       虽在博客里与晓舟神交己久,但是他从没在博客中发过本人照片,只有博客头像,有点像马英九似的。为了便于找到,我只好把自己的衣帽特征告诉他,并戏称形同相亲。他嘴不饶人,称我是美女进宫,他是来访亲的。时间一分分过去,来自上海方向的动车,几乎十分钟就是一趟,高铁的速度提高了,运能加大了,运量提高了,让我这个干了一辈子的老铁路惊叹不已。

      晓舟坐的那趟车到站了,我目不暇接地张望着每一个出站通道,注视着过往的每一位的乘客,正眼花缭乱时,忽然听得一声呼唤:“卖瓜姑娘!”一位穿着黑色羊绒大衣、手里提着大包的中年男子,微笑着向我走来。嘿嘿,是他,没错,亏他还记得我博客中写过当知青时在延安卖瓜的事情,姑娘已成老太,逗得我哈哈大笑。他对我的这称呼,真是既风趣又倍感亲切呢。

       我们一见如故,大有老朋友相逢的感觉。晓舟告诉我,他这次来北京不是旅游,是来办事的,自己已安排好了住处。我原本想尽地主之谊,让他住在我家,请他吃烤鸭(在博客里说来北京请他吃烤鸭,不知闹笑了多少回),晓舟谢绝了我的邀请。他说要办点正宗烟酒,让我带他去超市,其实南站周边我不熟,经打听一位北京老乡,我们打车去了附近一家家乐福超市。

      走出超市,街边有个小花园,晓舟提议坐那儿聊一会。他男人气十足,从容不迫地点燃一支香烟,一本正经地说要对我进行釆访。呵呵,我暗笑,这人是不是当记者养成的职业毛病啊?不好之说,只好应答他的提问,作了约二十分钟的“答记者问”,他主要问了我当知青后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他为啥问得那么细,我不是很理解,但又不好意思问他,只好认真接受釆访。

       没有想到,晓舟老师回到苏州的第二天中午,便写出一篇题为《卖瓜姑娘》的长文,发在他的博客上。大约过了二十分钟,这篇文章就赫然出现在新浪博客首页,隆重向新浪网友推荐阅读。哎呀!常听阿明他们说晓舟有两把刷子,果然名不虚传呢!我读后惊喜不已,那是我五十年前插队在延安生活的真实写照啊,还有我后来工作和生活的枝枝叶叶。哦,我这才明白,他那采访,为的是要向人们展示那个年代的真实知青生活,告诉人们“卖瓜姑娘”后来的命运旧宿。

       难得一见如此重情义的博友,很感谢作家朋友亲自为俺写下这篇洋洋大观的“人物传记”。 现将晓舟写的《卖瓜姑娘》一文附录于后,请朋友们共赏,与我分享这份快乐。



附:晓舟写的《卖瓜姑娘》 


        了却母亲一个心愿
   
     列车途经徐州的时,突然接到公司电话,晩在北京宴请籍企业家。他说,订餐和约请客人的前序工作都已联系落实,你的任务就是带一酒,过去主持待。他强调,外地多,务必考证确质量
    保证质量,我有什么办法保证?只好微信文友圈里的大哥大阿明,请他物色一个京城博友给我向导。阿明办事效率高,很快回电:“已落实,悠扬琴声,已将你的告诉她。”
    呵,悠扬琴声,是阿琴的博客网名啊,她是个有故事的人,我记得呢——
    那一年,初中毕业的北京姑娘阿琴陕北洛川当了农民。生产队的西瓜熟了,为能卖出好价钱,队长决定派人运到延安去卖。选了三个车把式,加上经常念叨着想去延安的阿琴和小敏两个北京小知青。选好瓜,装好车,已是阳西下,三辆马车五个人的队伍出发了。
    老乡驾着辕在前面拉车,阿琴她们大步流星地在后面跟着。山区黑得早,很快伸手不见五指看不清方向,只能凭着感觉走。远处不时传来狼嚎声,吓得她俩大气不敢出。走了近六小时,她们掉队了,老乡把车子停下来等,看到她俩一瘸一拐的样子,这才让她们爬上西瓜车。
    她们躺在西瓜堆上,两腿累得,但不担惊受怕,便在晃悠悠的车上睡着了。当被老乡叫醒时,天空泛鱼肚白,车子停在一条大河边。望着的浪花,她们心里酸酸的 —— 想家了。阿琴说,这北京的家人还在睡觉呢,如果知道咱俩在这荒山野岭多伤心呀!
    在河边洗了把脸,队伍继续前行。走了六十里山路来到富县时,领队才找了一家车马店停下来休整。三位老乡被安排在大通铺,老板把她俩领到一间装草料的小屋,扒出一块地方扔下铺盖,让她们睡在这里。打开脏兮兮的被子,她们和衣而眠,伴着草料的甘味很快睡着了。
    中午吃了点东西,牲口也吃饱了,队伍继续上路,老乡告诉她们,此地到延安还有十里。就这样,他们一路风尘,直到第三天中午,才到达目的地——延安。

      了却母亲一个心愿
           当年在洛川的北京女知青,前排(中)本文主人公卖瓜姑娘王淑琴

    到了延安,他们直奔瓜果市场。老乡为了招揽生意,吩咐小姑娘大声叫卖。效果果然不错,她们京味普通话帮着顾客挑选,并承诺生瓜包换,称杆抬得高高的,顾客非常满意。“北京女知青卖西瓜”成了一道风景,来买的人络绎不绝,当天就卖掉一车半。
    为尽快把西瓜卖掉,第二天他们改为走街串巷叫卖,一直干到天黑才回车马店。卖了差不多的时候,负责的老乡决定让她们实现登宝塔山的心愿,可两个革命小将看到卖瓜任务没完成,放弃参观,继续跟着老乡一起到三十多里的甘泉去卖,终于在甘泉卖掉了剩余的西瓜。
    在博客读过的知青故事,我再次为之震憾。是啊,特殊年代发生的许多事情,真是可歌可泣!马上要见到这位当年的卖瓜姑娘了,可以了解到她的后续故事,真好。
   “晓舟同志,阿琴奉命接站。请告知您是哪班车,我一定准时到位!”手机里蹦出一条热情洋溢的信息。火车快要进站时,阿琴又发来信息:“我在出站口等着,穿一件黑色皮衣,头戴紫色毛线帽,还有一副近视眼镜,哈哈,像不像相亲的节奏?”她很幽默,我只好顺着她开玩笑:“相亲用词不当。姐姐少年进宫,多年不见,乡下弟弟到皇城来寻访,这该叫做会亲。”
    “卖瓜姑娘!”见到阿琴站在远处,我发出一声叫。出站的旅客觉得我怪怪的,阿琴听了则哈哈大笑。她接过我的包,让我跟她走。去哪?她说去我家呀,在家收拾房间迎接贵客呢。我说我早已网订了住处,不需住你家。阿琴批我见外,我只好告诉她,此次来京只是短暂停留转道长春,今晚还有重要活动,请你来是带我到附近正超市,买名酒。
       办完事情,我们在街边花园小歇。阿琴说,她拟召集温爽、赵嫣、杨自记、仲然等几位在京文友陪我吃饭,问我什么时间有空。我说这次没时间了,明天赶往,有可能就从那儿直接飞回江苏,现在我想用二十分钟时间采访“卖瓜姑娘”,请你谈谈卖瓜经历之后的故事。

     了却母亲一个心愿

     多少过往事,仿佛就在昨天,阿琴侃侃而谈。卖瓜后的第二年,当地铁路部门招工,她被录进车站工作。在这里,她与同是北京知青的小相识。小是个很有才气的好青年,不久被调进铁路局,两人相距一百多公里。因经常回京探亲,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恋爱几年后,于一九七五年结婚。由于学历原因、年龄上也不占优势,想在北京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易,因此他们就在陕西这么呆着,一晃就是三十八年,直至两人退休后,才叶落归根回到北京安享晚年。
       人生总有不如意,她说在陕北几十年,尽管工作做得很好,夫妇俩都连年当先进,但在入党、提拔等问题上总是遭卡,原因是当地人始终认为他们是北京人,迟早是要离开这里的,没有培养价值。年,人,持,中滋味一言难尽
       说,好在有“小一路相伴,儿子的也按时的政策,从小照顾落户。相濡以沫的爱情伤,望。孩子在家里长辈的照护下,读完小学中学大学,现在有一份的工作。老俩口苦尽甘来,享受着老人的退休生活,平时在家侍弄花草,电脑博客,也经常参加社区活动,日子过得很温馨。
       时间到了,我们握手。我说,我会把卖瓜姑娘的风雨人生,写成故事推荐给新浪,让更多的朋友了解你、了解那段历史,博客互动增添一份精神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