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教案
(2014-03-15 09:35:24)|
课题与教学内容 |
长方体、正方体 平面展开图(64-67页)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技能 |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初步建立长方体、正方体和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
||
|
过程方法 |
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
|||
|
情感态度 |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
|||
|
教 学 札 记 |
|
|||
|
教 |
||
|
预设教学路径 |
预设学生活动 |
备择方案 |
|
一、创设情景。 教师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引发学生研究兴趣。 师:想做这样漂亮的礼品盒么?我们怎样能做出这样的礼品盒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相机揭示课题: 长方体、正方体平面展开图 二、探究新知。 1.引发猜想,唤起思考: 师: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 (1)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提出“展开”的要求: 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 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 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教师巡堂,并与学生一起“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初步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关系。 小组交流,教师相机提问:“为什么把展开的图形又折叠回去呢?” (3)请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同时让学生指着展开图说说哪几个面是相对的。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征: (1)揭示展开图的概念: 师:像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
生:想 生1:要先做出它的六个面然后粘合。 生2:可以先把盒子剪开看它剪开后的形状,照样做好之后再折叠粘合。 学生猜想。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①沿棱剪开 ②边剪边观察相对的面是哪个。 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生:为了对比展开与折叠后的图形的关系。 学生将剪开的各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贴在黑板上,并说出相对的面分别是哪些。 |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加以肯定。 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思考和用符号表示的时间,同时教师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提示、辅导。 |
|
教 |
||
|
预设教学路径 |
预设学生活动 |
备择方案 |
|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看有什么特点? 三、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做一做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围成正方体? 师:把你认为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找出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在学生汇报完毕后把确认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图形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遍。然后再把确认能围成正方体的图形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遍。 2.(出示做一做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 师: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在脑子里想象你是怎样围的。 |
生1: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相对的面不相邻。 生2:长方体、正方体剪开变成平面,可以剪出不同的图形。 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判断。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第(3)(4)(6)个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围成正方体。 第(1)(2)(5)个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 理由:第(1)个图形有一个面相对的面是两个,是重叠的。第(2)个图形只有五个面少一个面,而第(5)个图形有七个面又多了一个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2)(4)展开后能围成长方体。 |
鼓励学生想象折叠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用学具亲自折叠验证。 学生无疑义的,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 |
|
教 |
||
|
预设教学路径 |
预设学生活动 |
备择方案 |
|
师:哪些图形不能围成长方体?说明理由。 师:(出示3号图形) 怎样变一变使3号图形能围成长方体? 师相机点拨:摆放的规律 3.出示下图: 怎样移动两个小正方形可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 四、课后小结 简单的展开与折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其实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研究其它的立体图形。相信同学们随着课后的不断研究一定会有了不起的发现。 |
生:第三个图形不能围成长方体,因为第三个图形有两个相对的面紧挨着。 生:把最右面的小面剪走放在相邻大面的左面。 1、 学生先独立思考 2、 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3、 小组汇报 4、 全班交流 |
可以找不同学生汇报多种不同方法。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