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练笔”

(2016-11-18 14:06:31)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练笔”

                  五里小学      刘芬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记得有专家说:要把挤进课堂。有效的课堂小练笔以其独特的魅力,给阅读教学和习作训练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但在教学实践中,不乏看到生硬的插入式的课堂小练笔,造成课堂小练笔低效甚至无效的根本原因是意识上的偏差,把小练笔仅仅看成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固态”地“体现”。

其实,课堂小练笔是灵动的教学行为,我们要以“追求”的态度来对待。“追求”是一种精神,它让我们坚定信念担责任,不大意小视;“追求”是一种意志,它让我们直面困难寻路径,探索规律;“追求”是一种境界,它让我们静心沉底去浮华,把握有效。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练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一哄而上,而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我认为就文取材的“小练笔”,要以文本为重要依托,善于挖掘和拓展文本资源,适时、适量的进行训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课堂小练笔应把握的几个尺度

    1、把握学段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和写作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课堂小练笔也应具有鲜明的学段特点。比如同样是总分的写作方法,中年级有,高年级也有。怎样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设计具有层次性。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四自然段,含有“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可以安排仿写练习。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显然并不难,在二年级已经练习过。我又针对这一段的结构特点,增加了训练点: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用上“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表现事物的特点。这样,就在原有并列句式的训练上增加了比喻句的训练,做到层层递进,学生的语文能也得到了提高。

2、把握训练侧重点。课堂小练笔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提升阅读,一是促进写作。课堂小练笔的重点同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挖掘文体,深化情感;一是感悟写法,学会表达。因此,教师在设计小练笔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3、把握文本特点。“语文教材是例子”。我们的课堂小练笔就要充分考虑这个“例子”的特点,发挥这个“例子”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正确区分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写景的文章、状物的文章,还是说明文或者是童话故事。依托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从语言特点、布局谋篇、体裁特征等方面有选择地进行课堂小练笔,从而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二、课堂小练笔要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

1、在留白处,补白。 文本中往往有“留白”之处,给孩子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无限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有价值的空间,巧妙地引导孩子对教材进行补白“补白”是学生对“空白”的再创造。我们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其中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没有直接写出文章的结果,让人意犹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和延伸的空间。例如《荷花》一课,第三自然段中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让学生想象在阳光下、在细雨中、在微风中……池中荷花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美呢?小青蛙、小蝌蚪,小蜻蜓和小蜜蜂看见了荷花的美,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补白”在教学中相对容易捕捉,通过适时地引导学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更进一步的理解,丰富文中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2、在悬念处,续写。 很多课文的结尾都写得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很多猜测的空间。对于这样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把这些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变成自己的作品。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写了大雨过后村子里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些村民们肯定会很后悔,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再如《燕子专列》中,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只小燕子会对救护的人们说些什么? 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就是对课文的再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读写的有机结合,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3找准经典处,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课文《东方之珠》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具体介绍了香港的景观。作者分别以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等句作为每一自然段的总起句,概括介绍香港迷人的海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的特点。这种典型的先总起后分述的段落形式及打比方的描写手法是学生片段仿写最好的范例。结合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就以这篇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以香港太好玩了!为总起句,写一小段话介绍自己理解中的香港。这样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宽阔通道,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课堂小练笔要指导到位,写得精彩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练笔虽然小,但是教师还是应该作些具体的提示或者提醒。比如适当铺垫、加以有效的引领,或者指点一下某些应注意的细节等。 只是不同类型的“小练笔”达成不同目标,指导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区别。

   (一)和文本对话,模仿练笔

     我们的课文大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或句式精美,或结构精巧,或布局典范,或表现手法独特。在教学时,我们只要紧紧依托文本资源,抓住契机,适时、适量的进行经典句、段、篇、立意等方面的模仿、迁移,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基本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法。

     1、模仿典型句式

    句是构成段的最基本单位。文本中有许多精美片断用了典型句式,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善于挖掘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仿句练笔。

如课文《猫》的第一段中,用了“说它……吧,可是……”的句式来表达对性格古怪的大猫的喜爱之情。我在教学时,在引领学生充分品读、感悟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该句式写写第二、三段中所描述猫性格古怪之处。有学生这样写: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常用身子蹭你的腿。可是它不高兴的时候,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都不吭;说它胆小吧,它的确什么都怕,可是它有时又是那么的勇猛,遇上蛇也敢斗一斗。典型句式的迁移练习不但实现了对课文经典语句的有效吸收,而且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语言,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成功,提升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只有从仿句起步,得心应手、融会贯通地掌握写句的方法,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才能切实提高构段、谋篇的能力。

     2、模仿好的语段

    片断训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

    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典型语段,揣摩其写作特点:这段话围绕中心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接着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化静态的文字为动态的画面,既扩展了知识,又创新了知识。由于找准了模仿的点,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美句连篇,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指导学生仿写片断时教师要精心选择文本中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段落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模仿加创造,日积月累,自见功效。

    3、模仿中学会布局谋篇

    模仿精彩篇章是着眼于整篇文章的模仿练笔,要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如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的安排、材料的取舍,顺序的安排等训练学生构思成文,把读落实到“写”上,进行练笔训练。

    比如《颐和园》一文,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将颐和园的美丽带到读者眼前其中,在介绍景点时对长廊和昆明湖的介绍是详写,对佛香阁和万寿山周围景物的介绍是略写,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在写文章时应做到详略得当。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于是孩子们有感而发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了《美丽的太白山》和《游庐山》等很多优美的佳作。     

    有了精品文的引路,就连平时最怕写作的学生,也写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且既有仿效,又有创新,真正体会到写作之快乐。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使孩子不仅有话说,有东西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借鉴作者的布局谋篇之诀窍,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二)发挥想象,拓展文本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 在《咏柳》这首古诗中,作者看到柳叶细细的、嫩嫩的、排列整整齐齐的,就想到了春风是一把剪刀,裁出了这样美的柳叶。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作者眼里,春风是一把剪刀,剪出了柳叶。那么,在你眼里,春风又是什么呢?这样的想象小练笔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放飞了纯真的童心,抒写出他们单纯却精彩的内心世界,学生自然兴致盎然,创意无限。 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能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创造展示的平台。

   (三)学写读后感,做到读写结合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每一篇课文都可以写读后给文中的人物、作者、写信,或模仿着课文中的人物、作者等给自己写信。课文都是精选出来的,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读学生要细品,在读中思,在思中写。这一做法,既能促进学生理解课文,能让学生爱上这种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 
    总之,只要我们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灵活巧妙地融进小练笔训练,并走出小练笔的误区,精心选择练笔点,进行扎实有效指导学生就一定能“练”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我们的课堂小练笔就有了实效,就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就能让写作之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绽光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