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进教室“办公”转变了什么?

(2015-03-20 15:00:32)
标签:

杂谈

□本报记者 

 

    刚开学,记者来到义乌市义亭小学,只见每间教室后门都敞开着,在教室后面有一个工作角,这是班主任办公的地方。记者走进408班,看见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王丹丹坐着,时而埋头批改作业,时而抬头观察学生或授课教师,有时看到学生学习“卡壳”了,王丹丹会忍不住提醒两句,有时还会加入学生队伍,和他们一起完成学科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校园很安静,挂在师生脸上的表情也是淡定从容的。可是在半年前,一条“义乌市义亭小学把班主任办公室搬进教室”的新闻,却曾将这所小学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用事实说话,学校所做的改革都是基于学生发展这一根本的出发点,我们从形式创新上着手,以此来‘倒逼’教师教育理念和行为的彻底转变。”省特级教师、义亭小学校长朱向阳说。

 

教育理念:从学科为本到学生为本

“通常我们问老师你是教什么的,教师一般会回答教数学或语文、英语之类,可见,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学科本位还是占上风,但我觉得教师除了教书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育人,这需要教师们拥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但如果缺乏具体的行为载体,要教师自觉转变是有困难的。所以我们把教室的讲台撤了,班主任的办公室搬到教室来,让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可以在互相协同、彼此观察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既关注学生个体又关注班级学生整体,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朱向阳告诉记者,这就是学校推行这一举措的初衷。

半年多的进班办公经历,让这里的班主任越来越体会到学校的良苦用心。105班班主任、语数包班教师王小青讲了一个例子。她班上有个男生在语数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也不太认真。“在过去我可能就会评价这孩子注意力方面有问题,可是,自从我进班办公,看到了他在美术等课堂上的表现后,我发现我错了,他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与语数课堂上相比,完全判若两人。”王小青说,很庆幸学校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让班主任更全面地观察并了解一个完整的学生,而不会仅仅局限于某门课中学生的表现。后来,王小青把这个男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优点及时反馈给了家长和学生本人,并鼓励孩子把对美术的兴趣也迁移到语数学习上,她欣喜地发现,孩子明显有了进步。

看到学生的变化,教师们也逐渐走出一开始的不习惯甚至不安。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黄佳佳说:“以前我面对语文成绩不好的孩子很苦恼,可如今慢慢发现这群孩子也有闪光点,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品质。学校的举动看起来只是变动了班主任的办公地点,但是这样的变化,都促使我们每个教师切切实实地感受并执行这样一种理念:某门学科的成绩不能成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

除了班主任进教室办公以外,义亭小学还撤销了所有教室的讲台。没有了讲台,上课时教师自然而然走入学生中间,师生互动更频繁,与学生零距离对话也成为常态。学校把撤掉的讲台搬入原教师办公室,成立“年级教研室”,整合研究室、读书角和休闲吧等三大功能,创造相对独立放松的空间,让教师们能安心教研,静心读书。同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开放课堂,即上课时“关前门”,班级之间的教学互不干扰,不影响学生;“开后门”方便教师同伴及家长随时进入,旁听观察。

 

课堂行为:打破学科壁垒走向协同合作

“每次走进课堂感觉都很不一样,下面坐着学生的班主任、我们的同事,后门也开着,可能随时会有其他人走进来旁听,我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精心备课、上好每一堂课。这样的确有压力,但这样的压力是一种正能量,因为它促使我更认真地去备课、上课,提升自己的水平!”采访中,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教师声音。金丽娜直言,以前参加培训,也听过很多名师的公开课,但总觉得没有听自己同伴的原生态课来得“有味道”,后者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也更有帮助。“同伴的课堂‘天然去雕饰’,而且重要的是我们面对的是同样的学生。”金丽娜说,正因为如此,她进入课堂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还是一个学习者。

五年级英语教师滕艳霞一个人要教四、五两个年级5个班的英语课,再加上大班额,她坦言,过去根本无暇顾及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能力好的“吃不饱”,能力弱的“吃不下”,特殊孩子又“顾不上”。班主任在场帮她解决了这一难题。王丹丹就是她其中一位好“搭档”。“有王老师在,第一,我不用分心去管学生纪律,可以专心英语教学;第二,还可以实现不同学科间的教学支持,我在上课,她能及时观察学生表现并为我的教学提供专业建议,帮助我改进教学;第三,王老师也经常加入到学生队伍中,和我一起互动,这样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课堂效率也大大提升。”

和她俩一样,因为学校的这一举措,不同学科间的教师开始逐步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转而凝聚成为协同合作的“教育团队”,真正实现了全科育人、全员育人的目标。朱向阳说,义亭小学地处农村,青年教师占了八成以上,教师囿于视野和地域,专业成长空间有限,推行这一举措带来的另一可喜变化是:促成了教师抱团学习共同发展的局面。“过去,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自顾不暇,无人指点,即使反思教学也不知如何修正;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固步自封,形成惯性,很难有进一步的突破。让班主任进教室以及开放课堂,成为课堂观察者、教学协作者,无形中促成了同伴之间跨学科学习互助的局面。”在朱向阳看来,在有效提升农村青年教师专业素质方面,他们的尝试也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突破。

    师生关系:从“传道者”转型为学习伙伴

“和老师更亲近了,像好朋友”“碰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老师求助,感觉在学校很有安全感”“同学之间纠纷也不太有了,因为班主任基本上都在教室,可以即时解决冲突”……在义亭小学校园,记者随意采访了几名学生,此前一些媒体猜测“班主任在教室办公,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时时受监控的不适感”,学生的回答是截然相反的。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班主任就像他们的爸爸妈妈一样,更多的近距离接触,感觉教师更亲切了,对班级、对学校也更有归属感;对高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实时接触,消除了对教师的神秘感,更愿意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和教师交流学习和成长的烦恼。

“以前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大多是高高在上的‘传道者’,现在没有了讲台,教师自然而然就能走近学生;以前学生想找老师问问题,只能去教师办公室,容易给孩子带来‘打小报告’的压力,现在教师办公室就在教室,师生沟通零距离,师生关系肯定更和谐。”603班班主任金恬恬说,学习伙伴,这一新型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义亭小学一张新的“名片”。

朱向阳表示,通过外在形式的变化,让教师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与孩子一起学习生活,可以更全面、真实、个性化地了解孩子、研究孩子,也可以多视角地观察和理解孩子,这些都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教师也可以更直接地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和对教育的奉献精神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