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起点不一的新生如何开展“零起点”教学?

(2014-09-19 11:23:54)
标签:

杂谈

在大班里上小课

□本报通讯员 徐霞鸿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坚持“零起点”教学,是浙江省教育厅的一项明文规定,该规定自这个学期正式实行。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在是否应该坚持“零起点”的问题上,部分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选择并不一致,一个实际教学中的难题产生了:面对起点不一的新生,到底该如何开展“零起点”教学?最近,绍兴市蕺山中心小学的一项具有实验意义的教学新尝试,很好地破解了这一难题。

新生调查表——学生的真实起点

开学第一周,蕺山中心小学的书圣校区和行知校区的323名一年级新生的家长,收到了一份学校发来的《一年级新生学前教育情况调查表》。这是一年级组的教师集体设计的一份调查问卷,目的是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入学前个性化的知识和能力的差异。

“调查的结果,和我们预想的情况是比较吻合的。真正‘零起点’的学生不多,完全没有基础的只是个位数。程度较高的学生,识字量已经超过1000字,能看书读报了;程度低一点的学生也能认识200字左右。数学也是一样,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甚至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了。”蕺山中心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叶燕芬说,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为实现因材施教做准备。

在这张调查表的最后,还特别备注了一句:“教师会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请家长放心填写,真实填写。”

“作为学校,我们呼吁社会还6岁学生纯粹的童年,但是无法干涉幼儿教育小学化,无法阻止家长带孩子上学前班。我们应该思考的是,面对学生起点不一的现状,如何激发每一个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起点上各有所得。”叶燕芬认为,坚持“零起点”教学,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整齐划一。“零起点”的学生需要平稳地度过幼小衔接准备期,轻松起飞,有起点的学生也要让他们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同班分层教——照顾每个学生

“如果让学生们重复学习那些他们已经会了的知识,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同样,如果为照顾大多数学生而加快教学进度,又会让真正‘零起点’的学生跟不上节奏,对学习失去信心。”叶燕芬主张两者兼顾,最好的办法是实行分层教育。但是,难就难在,在现有的师资条件下,不可能把大班拆了进行小班化教学。

在同一个课堂中,如何实现针对不同起点学生的分层教育,这必然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说,这种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除了“备课”更要“备学生”。首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情况,才能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而该校一年级组的教师们用实践证明,只要肯花心思,这种“在大班里上小课”的办法是十分可行的,且具有普遍推广的意义。

“比如我们教一个拼音‘o’,采取的是开小火车的方式来检验学习成果,让学生们挨个念下去。能力强的学生,我就让他念出‘o’的4个声调。有困难的学生,就发动全班一起帮助他,并用适当的语言鼓励他的进步。再比如,我们也会自己制作一些类似‘摘果子’、‘吹泡泡’的教学小软件和游戏道具,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一点的‘角色’让起点高一点的学生去扮演,容易一点的让‘零起点’的学生去尝试。”该校一年级年段长叶华娟介绍,在了解了班上每一个学生的真实起点后,他们就可以通过故事倾听、游戏互动、情景模拟等方式,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得到发挥的空间。

这样的方式也适用在数学课堂上。该校一年级数学教师谢婷军举例说:“比如一年级数学的第一课是数一数,能力弱一点的学生,我可以让他一个一个数,能力强的学生,我则可以让他两个两个数,甚至五个五个数,或是通过游戏增强每个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哪个学生是什么程度,教师心里必须是清楚的。这样,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比较轻松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