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跨课程项目学习的研究”2016上半年工作计划
(2016-02-24 15:23:06)
标签:
教育 |
分类: 计划总结 |
“跨学科跨课程项目学习的研究”2016上半年工作计划
1.工作总结:
课题总结、课改实验校总结并初步安排工作:1月27日(周三)在晋中市召开,并安排布置2016年的工作计划,由实验校进一步细化。
2.工作安排:
计划于2016年3月4日(周五)召开课题组全体实验校会议,布置安排工作。
(1)试点单位的常规工作:
山西教育出版社加紧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
项目化教材实验校,继续教材实验。
非教材试点单位,继续进行案例的研发和实践研究。
教研单位继续负责调研指导,并及时总结提炼。根据需要随时下校。
注意事项:
①各单位已经申请课题者要结合课题开展,没有申请课题但有计划的也可以按照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
②在工作过程中要及时提炼概括,从过去的工作看,教材试验单位反映出的文字性经验少。原因可能是常规工作较重,没有时间,下学期力争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这才是我们试验单位将来要提供给全省的经验和办法。非教材试点单位出了一部分成果,下学期还要继续,进一步丰富案例的种类,以及学科的覆盖面。
(2)两项重点工作:
①成果集:采用以终为始,任务驱动的方法,在学期初就布置安排任务。各试点单位带着任务开展工作,收集过程资料,做好过程记录,旨在使成果微观可借鉴,有推广的价值。(关于成果集的构想见后。)
进度要求:上半年收集素材和撰写初稿,到学期末交流,利用暑假时间进行整理。之后进入出版阶段。
②视频案例:因为项目学习与常规的学习不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现场观课,只能看到其中一个片段,不能了解全貌,因此要注重过程的记录,在全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剪辑,形成经典的项目学习视频案例。(关于视频案例的构想见后。)
进度要求:上半年收集素材,在学期末基本完成素材积累和主体工作。在期末会议上进行交流,暑假进行编辑,之后进入出版阶段。注意录像的技术要做到清晰、稳定。具体的参数自己把握。
(3)中期交流
交流内容围绕常规工作和重点工作的进展、收获、问题、办法、经验。
时间预计在5月上旬。
(4)期末总结
交流两项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其方向内容,以便假期进一步梳理总结。
时间预计在6月底7月初。
(5)暑期工作
在期末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各单位先行撰稿、编辑等工作,提交之后统一组织统稿等工作。
预计时间在开学前一周之内。
(6)成果推广:
有两种思路,一是在项目化实验教材单位进行,比如太谷明星中学;一是在非教材试点单位进行,比如省实验中学。
如果从推广的角度看,应该是基于现行教材进行项目化学习更好推广,这样选择在非教材试点单位进行推广工作的现场会。
在教材试点单位进行,要避免形成进行项目化学习必须换教材的认识,以免增加难度。一个是教材编写的进度,更重要的是其他没有教材的学科受到影响。
预计时间在2016年下半年中期。
《跨学科
序言
第一篇
项目研究专家的文章——张厅长、陈校长、闫寒冰?
本省项目指导专家的文章——焦培婵
项目组领导组的文章——薛红霞(对项目本地化的思考——项目是什么,项目的行动策略是什么,模式和机制有哪些,操作性较强的指导意见、体例、实施程序及指导意见等)。
第二篇
第一类案例是基于现行教材的案例开发。此类案例每学科、每学段两个,分别体现不同的类型:一个是短项目,基本是理科的一小节内容,或者文科的一个小单元或者一篇文章;一个是长项目,一般要经历两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或者,一个是从真实问题开始的项目,一个是从真实的学科内部问题开始的项目。或者,一个是紧扣教材的,一个是紧扣课标对教材有拓展的。或者,一个是优质生源校,一个是普通生源校。
第二类案例是基于项目化实验教材的案例展示。此类案例每学科一个经典案例:语文、数学、化学。
但他们都是基于课标的教研研发和编写。
第三篇
第一类经验和办法源于基于现行教材的操作办法。以完整的案例实施过程呈现出项目实施的过程。还有项目常态化的经验办法。
第二类经验和办法源于项目化实验教材的操作办法。分不同层面进行编写:学校层面、学科层面、学生层面。分别写出具体的管理和实施办法。
第四篇
本篇精选案例呈现。分小初高三个学段,每个学段分别呈现两个精彩案例。
第五篇
本篇挑选项目组所有教师的深刻感悟,分享大家对项目学习的草根认识。
《跨学科
案例集配套成果集,分不同类型。
从教研活动开始,每一个核心环节都要有,但又不是简单再现,而是精彩剪辑。
同时要有字母,或者旁白的解读。
视频录制要稳定、清晰,镜头切换要体现师生的活动,不能是一部相机全景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