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和500

这些天一直在读着盖特纳写的《压力测试》。虽然是寒假期间,但一直也没有整块的时间。专业性的解决财政危机的故事,很拗口,也很生涩,但挺有意思。既然公开出版的,一定普惠到各个层面。这本书,不单单是给专业人士读的。普通百姓,也能够在其中找到一些知识,常识。
今年第一篇博客的标题是两个数字,第一个指一本纸质书的厚度,25毫米以上。第二个数字指一本纸质书的字数,500千字以上。
笔者想表达的观点:读纸张多的书,厚书;读字数多的书,厚书。
厚度在25毫米以上,字数在500千字以上的书(规规矩矩排版的书,或者字字玑珠的书,而不是七拼八凑,字大行稀,遍布插图的书)读起来,回味无穷。
这样的书读起来,好比行走在沙漠的中央。一定让执着的人读也不是,放也不是。不一定符合每一个人的习惯和性格。笔者就是提倡,一年中,读几本厚厚的,兴趣之外的书籍。
不一定字数多的书,就是好书,但是字数多的,必然是作者的心血。每一个字,每一页,都是观点和感情的流露。
这样的书,没有个十天八天,白天黑夜,马上厕上的,是读不完的。
近段时间,我都是夜尿之后,深夜读上一两个小时;或者早晨一尿憋醒,读上一两个小时。看来,尿是读书的闹钟;水是尿的源泉;多喝水,是学习的动力。
每月消化一本厚书,一年能消化十余本。
读厚书的时间,就好比俗世凡尘中的一段独处,好比酒足饭饱后的辟谷。让你静下心来,沉下心来,心无杂念的读着一本书,想着一个人,念着一段情。
当你读到前三分之一时,望着厚厚的剩余部分,后悔为啥选择了这本书。
当你读到后三分之一时,瞧看厚厚的读过部分,总觉得作者为何不再多用些笔墨,显得读者那么轻薄无事。
以上的道理,是书读多了,而悟道。我的悟道,也可能对你来说是误导。当然了,你连小人书,说明书都不想读,不想看。纸质书没有抖音快手朋友圈的诱惑,那你还是应该在假期里追求安逸,温暖,阳光,舒适的家居智能机的日子。
一定会有人让我推荐几本符合“25和500”标准的书。
古人有“衡石量书”,你就拿把尺子提杆秤,去图书市场上量量,称称。不看书名不问钱,书老板们看见了你,一定以为是遇见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