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的想法,当然我的想法不会被认可,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是评价幼儿园是一类园,还是二类园,还是三类园的最重要的标准。这是人生存的前提,吃喝拉撒睡的好习惯,带给孩子们一生,这个习惯不分你是贵族,还是贫农,不分你是小学毕业,还是博士生。这个习惯也直接影响人的健康与成长,也关系着人的寿命长短。
饮水,如厕,盥洗,午睡,这四个方面也是让我最最头疼的。
因为受条件的限制,幼儿园解决不了所有孩子的饮水问题,一是没有连续供水的水源,二是电力的问题,也没有保证,只能孩子自带水。政府给投入的新井正在建设之中,有望明年能够解决孩子们在园饮水问题。
如厕,因为是旱厕,并且相对厕所面积不足,也不会养成孩子们便后冲洗等一系列卫生习惯问题。
盥洗,一直以来不能规范的解决,因为没有连续供水的水源和设备,到了冬天,孩子们只能每天在固定的供水时间,用二三十个大饮料瓶子,灌满水,靠近暖气。
饮水,如厕,盥洗是我们的短板,但是无论条件多么困难,也要尽最大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
这个章节三方面,关于饮水的错误6种,分别是错误26组织幼儿集体排队饮水,错误27组织幼儿园剧烈运动后喝水,错误28错失培养幼儿饮水兴趣的良机,错误29缺乏个性差异的因需饮水,错误30灌输给幼儿错误的饮水观念,错误31认为喝水是小事情。
编者对喝水问题提了以下的要求:喝白开水,示范取放杯子,接水及喝水的正确方法,指导幼儿安静有序的喝水,主动喝水,适量喝水,按时喝水。
凡是“进孩子口”的都是良心帐,无论食堂,午点,还是饮水。以上编者提出的6种错误,可以分为两类。一需要教师掌握幼儿饮水的科学方法,喝水不就是拿起杯子喝水吗,渴了就喝呗,其实不是那么简单。什么时候喝,怎么喝,喝多少,例如喝生水,喝超量的水,户外回来马上喝水,都是科学。二是需要教师要对幼儿喝水付出爱,所谓爱就是有耐心,细心,排大队喝水,不想喝的也要喝,对水杯,水箱的消杀工作,为了怕午睡的孩子尿裤子,不让幼儿喝水等。
通过学习这本书,感觉到“个性差异”这个词汇,对我影响特别大。哪一个章节都提到“个性差异”,这对我们的日常工作来说,是一个疏忽的元素。所谓个性差异,就是要关注那些不一样的幼儿,她们的行为习惯,性格举止,和大部分幼儿不同,也许快,也许慢,也许不需要,也许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特别关注她们,适应她们,或者说引导她们,而不是大拨轰,齐步走。
如厕有错误32男女生同厕,忽视引导,错误33爱帮助,烦引导,错误34刻板守时,致幼儿内急难耐,错误35未能对幼儿大便进行观察,错误36粗暴对待尿湿裤子的幼儿,错误37如厕环境不适宜个别幼儿。
只表达一个观点
谁没有尿(拉)过裤子
人要将心比心,回头看看自己的曾经,也许就会换一种心态,来看待一切。
但是,人的不幸福,总是建立在要求别人的太多。只要是按照规律生长的人,都曾经尿(拉)过裤子,因为自己也曾度过和孩子们一样的童年,那为什么不能善待拉裤子的孩子呢。
你如果每一次都能善待她们,分析她们为什么拉裤子,是因为胆小不敢说,还是有其他疾病等,就能让孩子养成健康的排泄习惯。
善待每一个这样的孩子。让孩子们觉得拉裤子是一个现象,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的解决,就是好孩子。因为幼儿园不具备存放幼儿备用衣物的条件。孩子拉裤子了,老师多费些心,给孩子在家长送衣服前收拾好,而不是让他装着屎,存着尿,在教室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角落,等待着父母的衣服,让其他同学另眼相看,这些都是对得起良心的事。
盥洗方面有错误38缺乏卫生意识,错误39因怕麻烦而减少幼儿洗手次数,错误40忽视幼儿洗手细节指导,错误41剥夺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
有一个现象,当老师想做下一个环节时,老师不想让孩子洗手了,就找一个让老师自己舒服,孩子容易接受的方法。说:孩子们,咱们需要干什么什么,那么,咱们就不洗手了。
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的做法,觉得,因为有那么个充足的理由,所以来掩盖孩子不洗手是充分的。没有任何理由,来让老师带头破坏制度。洗手是不能受任何条件制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