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
(2017-06-08 11:27:26)
标签:
365 |
分类: 物理教学 |
试题的命制反映着课改的方向,传递着课改的理念,彰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语文教学的常态,体现本色语文,品位语文学习的快乐,这是命题的指导思想。重视基础,考察能力,这是命题中的重点。现根据自己对一些报纸及考试命题的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肯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注重呈现形式,让试卷充满“情”味、“趣”味。
一提考试,立刻让人觉得严肃、沉重。如果在试卷命题形式上,关注学生的精神和情感的需要,如添加温馨提示,改革标题设置,创新呈现形式等,让测试焕发出人文光彩,如卷首的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在愉快而紧张的学习中,我们又迎来了丰收的时刻。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带上细心和认真两件宝贝,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祝你成功!”卷末的好心忠告:“祝贺你顺利完成答卷!再回头认真检查,争取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赶紧行动吧!”标题的设置:生字开花。字会开花吆!不信你看“奇”字开的花多漂亮。你能让其他几朵花也盛开吗?这些温馨的语言,改变了试卷中的冷面孔,凸显了情趣,命题要求由“指派式”变成了“自主式”,学生看到题目要求不是被动的,而是从“我会”“我能”“我知道”“我喜欢”中获得信心,消除对考试的紧张心理,把考试当做一次激情练习,从考试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考试平常化、生活化。
例:优美的文章就像一首动听的歌。现在就请你欣赏一篇小美文吧。别忘了按下面的要求答题。
丁冬,丁冬。
欢乐的小溪跑来了,一路弹着琴。
小溪跑过草地,草莓亮起红灯;小溪跑过果园,葡萄挂起珍珠;小溪跑过门前,给我送来一面镜子,镜子里的小鱼吻着我的脸。
丁冬,丁冬。小溪绕着村庄跑,给村庄挂上一条银项链,给大家送来一个绿莹莹的梦。
欢乐的小溪跑过来,又跑向更远的地方。
㈠、
小溪跑过草地,草莓(
㈡、
草莓亮起红灯是指:
葡萄挂起珍珠是指:
㈢、
小溪丁冬,丁冬,跑过山坡、田野、花园……的时候,会怎么样呢?你能模仿短文中的句子,写几句话吗?
小溪跑过
语文试卷不只是检测学生语文学习的工具,我们教师应该多用点心思,让它焕发出“情”“趣”的美丽,让作业、考试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旅。
二、
1、
例:照样子,读一读,连一连,再写一句话,并加上标点。
蒲公英的花瓣
茂密的枝叶
金黄色的石粉
翠鸟的羽毛
海底的声音
课本是语言积累最基本的凭借,课堂是语言积累最基本的渠道。例题中要求连线的内容均来源于课本,它充分发挥了课本的“例子”作用,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引领作用,给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源于文本——引领学生结合文本学习,积累相关语言;又要高于文本——引领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迁移文本语言。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试题很重要的一个导向就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倡导“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自由。
例:语文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春天有高鼎描绘的村居美景:草长莺飞二月天,
题例中创设了灵动的生活情景,很快地调动原有的语言储备,使“死”材料一下子变成为“活”语言。至此,学以致用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认识到积累语言的重要,同时感受到享用语言的乐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语文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关。让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感觉生活处处用语文。
三、考虑学科整合性,让语文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并驾齐驱。
考试命题要考虑整合性,挖掘其他学科教学中与之相匹配的、有利于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因素,考察学生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之间的配合情况。
例:选词填空。
黄黄的
星期天,我坐在阳台上画画,我先在纸上画了一片(
例:看图答题。
题例中,把美术学科的风景画作为语文试题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字与画面相得益彰,不仅让试题形式更为生动,而且降低了答题难度,学生可以借助画面中这一景象想到相关成语。
四、渗透非智力因素,让语文学习成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渠道。
出这道题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在横线上填正确答案,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又岂止是能正确地在横线上写出几个词或词组?如“专心倾听,勇于发言”贯穿于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的学习之中;“乐于阅读,勤于积累”是持续于课堂内外,伴随一个人成长的整个过程;“勤查字典,自主识字”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养成坚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好习惯……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又岂止于一朝一夕!出这道题就是希望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起到一个正确的导向作用,引起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足够重视,使学生把教师的提醒、教材的要求、考试的试题转化为一种内驱力,自觉地、持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
例: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要有笔锋。
海阔凭鱼跃
教育部最近进行了一项调查,3000多名参与被调查的教师中,有60%的人认为学生汉字书写水平下降,教育部将根据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的规范程度划分级别,“书写端正、工整将是最低要求。”汉字规范书写等级标准是推荐性标准,虽不会引入到升学、毕业等考试中。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各单位可以将汉字书写规范等级列入录用教师、媒体人员、公务员或其他新员工的资质之一。把此题纳入到试卷中目的有三:首先是积累名句,其次是检查书写,督促学生规范书写汉字,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另外,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重视开放性试题,保持本“姓”,
语文应始终姓“语”,应有“语文味”,反映在试题上也应如此。千万不能一搞“开放”连自己姓什么都弄不清楚。应把考查并促进学生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和素养放在首位,真正地起到“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作用。开放要放而有度,既不能放得不着边际,也不能打着开放的旗号,走死路。
例:你喜欢读课外书吗?本学期你看过《
这样的试题太开放,学生可填的书名多得数不清。作者编这道题的目的就是想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引导并督促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扩大阅读
例:选词填空:呼吁
⑴看到幼龟已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赶紧大声(
⑵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新闻媒体(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题目中的词语是一个不多也不少,刚刚对号入座。此类题第一句学生会认真比照,作出选择,但剩下的一个几乎不用思考,将其照抄填入。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的答题习惯。此类题可多设几个词语,让题目的答案不再唯一而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命题应倡导多元、开放。
例:阅读短文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短文大意为:美国一位女教师让学生画出自己想感谢的东西。结果小道格拉斯画的是一只手,一只老师的手。因为老师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给了他温暖。所以他要感谢这只手。
题目: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请你画一幅画,你会画什么呢?想好之后把它画在下面的方框中。
这样一道“开放性”试题其编制意图是什么呢?难道是想考查一下学生的绘画能力?如果真是那样,这样的题应该出现在美术试卷上,而不应该出现在语文试卷上。如果改为:“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请你画一幅画,你会画什么呢?为什么样这样画呢?想好之后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一下。”这样一来,考查的对象就不是学生的绘画能力了,而变成了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像这样的开放性试题才识我们所需要的,才能真正地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总之,小学语文试题的命制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体现工具性、人文性、趣味性、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使原本静止呆板的试卷成为学生与知识对话、心灵体验、情感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