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也会过桥的

分类: 美食經驗 |
作者:李泽治
http://s13/bmiddle/e19d082bgx6CILCPklu6c&690
真的好名菜「鲍鱼过桥」
云南的过桥米线有个浪漫的起源传说:一位贤惠细心的妻子为了照顾自闭于湖心亭苦读的先生,每天都准备滚烫的鸡汤和先生爱吃的米线带过桥去替先生加油。等先生读到肚子饿了,将热鸡汤倒在铺有鱼片、肉片、韭菜、葱花的米在线,就成了一碗香喷喷、热腾腾、汤鲜料足的鸡汤米线。这位营养充足、天天进补的幸运先生,最终究竟有没有中进士,点翰林,做了大官,好像从来没有人Care过;倒是妻子巧手蕙心、日日过桥送去给先生吃的那碗米线,往后传遍中国,扬名世界,变成了一篇美丽的故事。
靠着浪漫传说的加持,一般人只要看到过桥米线就会想要尝一碗;而所有卖云南口味的馆子也都会理所当然的拿它当招牌。但是从台北吃到昆明,从北京吃到上海,无论你尝过多少碗,都很难觉得过桥米线是多么美味的食物。原因是什么?原因很简单:浪漫传说里的过桥米线亮点不在那碗米线,而在那锅用两只老鸡、一只老鸭煲出来的黄油高汤。用这样的高汤过桥,米线和铺在上面的鱼片、肉片、青菜、豆芽自然可以生得出好滋味来。假若汤头不对,那么再老牌、再有名的云南馆子,做出来的也不过是一碗加有一些配料的清汤米粉而已。
云南馆子不用黄油高汤制作过桥米线,原因和湖南馆子不用真正的上汤来泡制上汤鱼生一样,都是为了降低成本。过桥米线和上汤鱼生都是卖价不高的餐点,如果按正规方法制作,客人虽然吃的很开心,但店家卖一碗就得赔三碗,谁会这么傻?所以去云南馆子吃过桥米线,最好能带点「哥吃的不是泡面,是寂寞」的Kuso心情,尝尝当中的浪漫情怀便好,对滋味就不要太计较了。
用成本高昂的高汤来制作米线、生鱼片这类低价食材,其实是不符合餐饮经营原理的,势必不能久存。徜使换成龙虾、象拔蚌这类高价海鲜,则会有相得益彰之妙。香港镛记酒家以「金牌烧鹅」称霸食坛一甲子,常去香港玩的台湾人很少没去光顾过的。十几年前我写《香港六十六家最好的餐厅》一书时,曾一连三天被镛记老板甘建成先生邀请去试菜。他说镛记的烧鹅已经太有名了,希望我多介绍他们其他的一些名菜,当中包括一道「龙虾过桥」。龙虾过桥是用极精纯的上汤做汤头,上桌时下面还要用明火加热保持高温。将片好的龙虾肉薄片夹进汤碗里,依个人喜好放点油条等佐料,再从汤锅中舀汤把材料烫熟。刚断生的龙虾肉甜韧非常,热而不烫的鲜美高汤则刚好适口,一碗食尽再添一碗,碗碗都有相同的滋味。
镛记的金牌烧鹅与龙虾过桥我享用过无数次,我所带领的「CC美食俱乐部」在这里办过四次美食餐会,每次也都会用上甘先生推荐的金牌烧鹅、老式斑翅、龙虾过桥、椰盅燕窝等名菜。我钦佩他勤劳敬业的工作态度,他也欣赏我和我的杂志对美食的执着精神,我们在一次次交往中建立了不错的友谊。去年陷于兄弟争产风波的甘健成先生突然因病猝逝,使经营超过七十年的镛记老店顿失主心骨,在香港餐饮业的排名大幅下降。壹周刊的老板黎智英回想起在镛记有过的快乐时光,特别在周刊上发表了一篇悼念甘先生的文章。我如今已不在报刊杂志上撰文,就只好在部落格写写「龙虾过桥」,来代表我对甘先生的怀念了。
切成薄片的龙虾适合过桥,片得飞薄的鲍鱼片拿来过桥味道也很棒。「真的好海鲜餐厅」套餐中就有这道过桥活鲍鱼,鲍鱼用的是肉质软嫩的澳洲大颗活鲍鱼,汤头则是加鲨鱼软骨煲出来的鲜美鱼翅高汤,上桌时下面也用明火保温。这味过桥美馔,不仅台湾食客非常喜欢,连经常光顾的日本、韩国观光客也赞不绝口。
http://s14/bmiddle/e19d082bgx6CILJAy8R7d&690
香港镛记名菜「龙虾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