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幼儿园|混龄的集体环境,它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分类: 蒙台梭利教具 |
混龄,是蒙台梭利幼儿园的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不“混”则非“蒙”,已经是很多家长都清楚的择园标准,然而,背后的深刻教育意义是什么,我们来谈谈。
混龄的集体环境——年龄跨越度为3年
蒙台梭利博士通过科学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只有3年左右的跨龄,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
在蒙台梭利教室里,我们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5~6岁的孩子是教室的“守护者”,前几年的成长经验让他们养成了维护秩序,照顾环境的行为习惯,同时他们也是优雅举止和文明礼仪的“标兵”,这能为3~4岁,处于吸收力心灵的孩子提供学习和模仿的机会。
那为什么是3年跨度,而不是1年2年呢?
因为1年2年,孩子们并不能明显感受到年龄的差距。每个孩子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个人差异,年龄相差不大,孩子的掌握和表现出的技能容易出现相似情况,可能会出现争抢和一些攀比现象,而不是真正的合作。
所以,蒙台梭利幼儿园分为0~3岁和3~6岁,小学分为6~9岁和9~12岁,每个阶段的年龄跨度为3年。
http://s14/mw690/00487F5qzy7baz7c7O5ed&690
孩子们自发地学习良好的社交行为
我们总是能听见家长们苦口婆心地教导孩子,在与人交往时要有礼貌,懂谦让,讲礼仪,守规则。然而,我们始终要谨记的是——孩子是环境的产物。他人的意志并不能让我们习得恰当的文明举止,因为单纯地依赖外部的指示,我们的思维并不能条理清晰,无法实现自律。
在蒙台梭利环境里里,不仅仅是只有两三位老师,而是人人都是老师,所以有二三十位老师,他们相互引导和学习,自发地掌握这些社交礼仪和文化,自发地进行自我完善。
例如,我们并不会要求孩子早上入园时要和老师问好,而是通过观察大孩子如何与老师握手问好,感受老师如何与自己问好:一般老师会坐在小椅子上,或者弯腰和每个小朋友握手,“Good morning,How are you today."说这句话时,老师一定是眼睛平视着孩子的,如果孩子没有看着老师的眼睛,老师会耐心地等,当孩子发现老师不说话时,自然会注视老师的眼睛,这时老师再接着说。
http://s7/mw690/00487F5qzy7baz94Jgib6&690
你会发现,年长的孩子在和年幼的孩子确认某件事时,总会坚持不懈地要求对方看着自己的眼睛,表达意愿才会“安心”。有一天放学时间,Anthony问Damien,你会邀请我参加你下星期的生日party的对吗?Damien因为妈妈来了在门口等他,所以着急地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点头,可是Anthony还是反复地询问,眼看着Damien要和妈妈走时,Anthony拉着Damien妈妈的衣角问“我能和Damien说几句吗?”我惊讶于一个5岁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他竟然没有直接拽住Damien,而是礼貌地请求对方妈妈给予他机会谈话。只见他转身微微倾着身体,看着Damien的眼睛再问了一次刚才的问题,得到明确的确认后,Anthony才松了口气,流露出满足的微笑。
我相信这个过程中,不管是Damien和Anthony,还是在一边的家长和老师,都会感受到在人际交往中,眼神交流的重要性。
老师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是孩子的老师,孩子也是老师的老师,这是混龄班级的魅力所在。
孩子既是观察者和学习者,也是领导者和守护者
而且,每次加入的新孩子的数量几乎不会超过5人,即使这里有三两个孩子还是会哭闹,也不会对其他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前辈”,并产生怜悯和呵护的心理,帮助新朋友尽快适应环境。而新来的孩子也从快乐淡定的“前辈”身上找到了对新环境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新的团体。
对年长的孩子而言,成为模范,成为年幼孩子的领导者,他们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例如,我们会在户外活动期间看见年长的孩子设置游戏规则,年幼的孩子遵守规则。更进一步培养了年长的孩子的自信心,领导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当年长的孩子在教年幼的孩子一项工作时,代表他已经通过自己的方法真正掌握了理解了这项工作,而不是死记硬背或者半懂不懂,在这个过程中年长的孩子在更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之前所学的内容。
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他们是学习者也是观察者,一两年后他们也会升级为学习者观察者领导者和守护者,这是一个非常理想和美好的循环。http://s1/mw690/00487F5qzy7bazcJRiE50&690
孩子与孩子之间是合作,而不是攀比
在混龄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清楚地意识到“他和我不一样”,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引发孩子发现对方的优点和包容彼此的不足。一个年长的孩子不会取笑年幼的孩子尿裤子,因为他们知道对方比自己小,自己小时候也这样。
年幼的孩子在观察年长的孩子时,会激励他不断学习和成长,能和年长的孩子一样操作更有挑战的工作,能有机会帮助别人,有机会展示自己所掌握的本领。
在每一天的工作结束后,看着他们一起合作收拾好工作区域,大孩子总会选择有挑战的任务,例如,倒水,把教具放回原处,年幼的孩子做剩下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卷起工作毯,将椅子摆放好,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
孩子们在混龄环境中,能“进”能“退”
由于是混龄教室,所以我们的提供的工作就必须满足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有的教具清晰地从左到右从简单到复杂排列。
对于年幼的孩子,只要他准备好了,需要更有挑战的工作时,这种有准备的环境会时刻给予他支持,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不会被延迟满足。如果一个超前的孩子在一个同龄人班级里做着毫无挑战的工作,可想而知,他前进的动力,学习的兴趣和宝贵的时间都会被耗损。
对于年长的孩子,当他们想复习和回顾以前的工作时,也能随时得到满足。整个上午的工作阶段,孩子们也一般会先选择较为熟悉的简单的工作,当进入工作状态后才会选择难度更大耗时更长的工作。
总的而言,在混龄的集体环境里,所有成员,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是观察者,学习者,领导者和守护者的角色。孩子们之间少了些攀比,更多的是相互合作和学习,自发地掌握这些社交礼仪和文化,自发地进行自我完善。有备环境能时刻满足孩子们在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这也是为什么蒙台梭利学校几乎适合所有儿童——无论是天才儿童,还是发展较为落后的儿童,他们在儿童之家都将被视为独特的个体,都能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