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还是小》教学反思
(2016-12-19 16:20:48)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全班齐读)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接着我引导学生梳理出主要问题进入下面环节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学习
(一)出示自探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圈画并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同桌间互相读读生字。
(二)出示自探提示二
三、精读感悟,质疑解惑
师:课上到这里,你们还有新的疑问吗?可我这里还一个问题没解决,文中的小朋友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那到底 “他”是大还是小呢?
(3)你们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呢?(小朋友们各抒己见,我再小结,很自然地就明白了道理,并知道今后怎样做个懂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