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2017-02-10 10:06:04)
标签:

转载

分类: 心灵故园
原文地址:皖南古镇——许村作者:小如

许村位于歙县县城西北20公里处,距离黄山北大门25公里。村落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由两条溪水在村口汇合成一条富资河从村里流出。整个村落布局符合了中国传统的风水态势——临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

好风水自然会吸引达官贵人前来定居。从东汉开始,至今建村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唐末期间,户部尚书许儒迁居于此,繁衍成大户,遂改名“许村”。

不过也正是由于许村的风水特点,使得它的地理位置相对闭塞,交通不便,尚未受到商业化的侵袭,村里的古建筑得以保存得比较完整。村中现仍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其中高阳廊桥、双寿承恩坊、大观亭、五马坊等为国内罕见,堪称古建之精华。

所列照片不能尽显许村风貌全部,只能管窥一斑。古迹文字解说大部分来自网络。

 

高阳廊桥

 

    高阳廊桥又称“离合桥”,横卧在昉溪河上。始建于元。最初由元代处士许村徐友山所建。开始是座双孔石墩木桥,明代弘治年间改为石拱桥。桥长21米,宽5.3米,廊内七间,建筑面积125平方米。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高阳廊桥外观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廊桥的一端入口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廊桥内观

 

双寿承恩坊

 

顾名思义,“双寿”即一对长寿之人;“承恩”即由朝廷出面表彰。这个双寿承恩牌坊,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为了嘉奖徽商许世积乐善好施,又其时年夫妇俩寿过百岁,符合当时朝野提倡的“瑞侣”标准,朝廷因之旌表,勅封“征仕郎晋赠奉直大夫”,赐建“双寿承恩坊”以纪念之。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宽7.9米,高9.5米,建筑面积18平方米。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双寿承恩坊(左)和大观亭(右)

 

大观亭

 

大观亭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7)。该亭砖木结构,底层每边长3.5米,占地64.6平方米,建筑面积59平方米,通高11.75米。亭南、北辟门,中穿道路。大观亭平面呈八角形,三层檐,楼阁式建筑。故又称“八角亭”。

 

五马坊

 

五马坊位于大观亭的北侧,是明正德二年(1507)朝廷下旨为旌表任福建汀州知府的许村人许伯升为明开国和治理汀州府有功而建造。“五马”名称的由来有两说。一为许家五兄弟皆有功于明。二为古代太守或知府的官阶为五品,尊称“五马”。五马坊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宽8.2米,高9.7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牌坊还保留了明代早期的重要建筑上雕有的“哺鸡兽”的图案,是研究明代的古典建筑的宝贵标本。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五马坊。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大观亭中间贯通道路。大观亭右后侧的牌坊即为双寿承恩坊。

 

大邦伯祠

 

    大邦伯祠也是和福建汀州知府许伯升有关的建筑。为明嘉靖年间所建,后为长子都福之支祠。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外加一门楼,面阔18米,进深60米,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862平方米。由门楼、两庑、天井、前进、进享堂、中进、后寝组成。祠内堂上有楹联一付,“堂构喜重新忆冀北归来济济一堂襄盛典,贤良怀旧泽仰汀州政绩煌煌百世著英声。”为徽州著名的砖质牌坊之一。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大邦伯祠

 

大郡伯第坊

 

大郡伯第坊于明末所建。四柱五楼,宽9.6米,高8.6米,水磨砖砌,梁坊雀替等处有细致雕刻,花团锦簇。三层檐四角翘起,带鸱吻,中脊两端装鳌鱼,字板上大书“大郡伯第”,小字为“赐进士第湖广武昌府推官唐中楫晖为中宪大夫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重立。”

又是和许伯升有关的建筑。仅在徽州地界之内,和许伯升有关的牌坊建筑就有53座。可见许伯升家族在许村德高望重的地位。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大郡伯第坊

 

观察第

 

观察第原为时任观察使许天相之府第。后改为许氏支祠。天相为遗腹子,其母笃志守节,不曾跨家门一步,茹苦含辛,抚育天相成人。故又称“墙里门”。

观察第建于清初,坐北朝南,三进三开间,面阔9.4米,进深29.1米,建筑面积273平方米。由门厅、享堂、寝堂外加廊庑和天井组成,为徽州常见的祠堂平面布局。1997年,其裔孙许靖华院士(现定居瑞士)捐资1万美金,由县政府修缮并辟为“许村历史博物馆”。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观察第大门

 

薇省坊

 

薇省坊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和“双寿承恩坊”建筑结构类似。四柱三间五楼,宽8.8米,高11米,直柱花岗岩,梁柱花板砂岩,雕刻精美。为湖广参政许琯而立。“薇省”即唐、宋“中书省”之雅称,明改之为“布政司”,长官称布政使,管理民政与财政。坊名“薇省”乃沿袭旧称。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微省坊

 

三朝典翰坊

 

三朝典翰坊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间三楼,四柱冲天。坊上有“三朝典翰”、“奕世承恩”等题字,是为明朝崇祯的中书舍人汪伯爵和他的儿子而立。中书舍人为明朝宫中的书记官,雅称“典翰”。他的儿子汪德章其时出生仅有三天,也得到父亲一样的中书舍人的封赠,故称“奕世”。可以说,这个牌坊是为一个年龄最小的人立的“功名坊”。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三朝典翰坊

 

许家泽故居

 

许家泽生于盐商世家,清代末年担任过两淮盐运使。思想比较开放,经济比较富裕。他十分重视下一代的教育。他的六个儿子全部上学,除三子留家守业外,其余五个儿子都先后出国留学。他还于1927年在许村创办了许村仪耘小学,造福桑梓。许家泽在古老的徽州创造了四个“第一”。一是一家有5个儿子留学国外,创一个家庭中同时代留学生数之冠。二是5个儿子留学个个学业优秀。三是5个留学没有一个留在国外,个个学成归国。四是回国后5人都以出色的业绩报效祖国。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清末两淮盐运使许家泽故居

 

大宅祠

 

大宅祠因宋钦赐“大宅世家”许克复而得名,属许氏宗祠的一个支祠。坐东朝西,开间12.7米,入深35.6米,三进三开间,后进栏板有净瓶荷叶,乃明代风格。左右山墙上嵌有“云溪堂帖”刻石十五块,所以又称“云溪堂”。其中有申时行、许国、董其昌等明代名家手迹,尤值称道。中进年久失修而倒塌,现仅存门楼,后进尚存。传说宋庆历时,西夏入侵,宋战败。这时,大宅门一富商许克复站出来,愿为朝庭分忧,资助军饷。后宋军胜,宋仁宗为嘉其义举,钦赐许克复为“大宅世家”。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大宅世家进门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大宅世家二道门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大宅世家云溪堂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云溪堂墙上部分碑文

 

[转载]皖南古镇——许村
大宅世家保存尚好的后进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