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春风细雨洒人间
春风细雨洒人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527
  • 关注人气:2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原创】对听课、评课的一点理解

(2016-04-11 21:56:48)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教研
                            对听课、评课的一点理解

这两周学校组织开展教学月活动,其主要内容就是以组织开展听课、评课为要形式,带动全体老师进一步切磋交流,学习借鉴,研究课堂,提升教学能力,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但是通过参加听课、评课等活动,总感觉我们的老师对听课、评课理解认识还有很多问题。一部分老师听课只知道一味地记写听课笔记,对课堂缺乏一定的思考,评课仍然摆脱不了老套路:“我听了***老师这节课,觉得优点的方面有123……总之,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觉得这节课是一节很成功的课。”、接着就是“问题我还没有看出来”或者“最后我有一点小小的建议……说得不对的地方请***老师批评”……这就是我们的评课,冠冕堂皇,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强装“好人”。授课老师当评到自己课时赶紧拿起笔准备记录大家提出的意见,可是课评完了还没记下个一二三。这样评课如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对于这种情况我先是很不理解,觉得老师工作不认真,教研风气差。但是再仔细深入的分析思考,不仅仅是这一点,我觉得我们的老师评课不深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不会听课。有些老师虽然听课很认真,对课堂每个环节记录很详细,但听课时没有目标,缺乏自己的判断标准,一节课下来只感觉这节课好或者不好,甚至听了热闹,但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却说不上来所以然。其次是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思考,对各环节缺乏完整的轮廓印象,对各环节存在什么问题自己却是看不出来,对一些细节的问题更是看不到。三是不会评课,不知道评课评什么、说什么,一些青年教师一开始就没有学会评课,评课时受从教多年的教师“言传身教”,学些八股模式,学些耳熟能详的官话套话,不伤骨头不伤肉,只要站起来有话说、不说“外行话”、不“惹人”就好。这就是基层学校大多老师的评课观!这种观点严重制约着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校本教研的发展。

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觉得听课、评课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听课

听课要分两个层面去听、去看、去思考。一是看教师的教。教师的教紧扣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能力、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这三方面。

1、看教学流程设计。通过整节课教学流程设计,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独到之处,是循规蹈矩还是善于创新,是注重教师活动设计还是注重学生活动设计。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的基本教学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功底。从教学设计可看出授课教师的是否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2、看课堂组织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强的老师当然就有很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这样的老师一节课始终能够把学生组织起来、调动起来,让学生紧紧围绕自己设计的双边活动积极参与活动,而且学生学有兴趣,课堂上充满活力,学习效率不言而喻。课堂组织能力对课堂有效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再好的教学设计,没有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都会大打折扣。如果说课堂设计是演员的台词,那么课堂组织就是演员的表演。同样的台词不同的演技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课堂组织能力主要靠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方法积累和过硬的教师基本功,同时还有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丰富的眼神和肢体语言等,这些都是提升课堂组织能力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

3、看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包括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在课堂上也体现在老师对学生思想教育、情感培养、习惯养成教育、学困生关注等。在这个层面上我觉得最能体现“教书是个良心活”这句话。师德师魂、或者说教师的最高境界在这一点来说最能体现。(个人观点)往往在这一点上给一节优秀课起到了点晴之笔,锦上添花。

二是看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主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组织形式、知识生成过程等。教学效果的优劣要在学生的学中去体现。因此从备课就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精心设计。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效、有趣、有益、有度。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分析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从表现形式上来说也包括听、说、读、写、演、唱等。学生活动设计和学生活动落实是多数教师比较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听课时不但要观察教师的教学活动,更严关注学生活动,特别是要深入了解学生活动效果。

二、评课

评课有多种不同的评课。评课角度直接决定着评课观点。领导督查评课、参赛课、观摩示范课、同组交流研讨课等,这些类型的听课者评课肯定截然不同。具体区别大家可自行斟酌,这里暂不谈这些。我们学校平常主要开展的就是同组交流研讨课。这类课评课时本着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角度,评课者可以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不影响评价成绩,又不影响领导印象,目的只有一个——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因此学校开展评课活动就应该以诚相待,实事求是,尊重自已的观点,敢想就敢说,是错是对说出来就是促进、就是提升,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没有碰撞就没有火花,树立学术型评课新模式。坚决摒弃传统遗留的八股模式评课习惯和方式。评课一般有两种评课方式,一种是过程性评价,一种是总结性评价。一般来说就是采用过程评价加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课最为有效。过程评价可详细的将教学过程中细节方面的亮点和不足很有针对性的指出,总结性评价一般就依据听课所遵循的两个层面以及各个层面的几个方面去进行评判,最后通过这些依据提出改进意见。

仅为初稿,有待修改,自己一点理解,谨与同仁们交流!

                                                                                              2016.4.10午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