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开满鲜花的溪流


标签:
生活感悟随感随悟足迹点点旅游 |
分类: 休闲杂类 |
这是,一条开满鲜花的溪流
【2015年5月8日】
今天,4点半钟醒来之后,便来到院子里,仰望天空,天色见亮,蓝蓝的天空中残月高悬,旁边漂浮着几片薄云,心想:多好的初夏清晨啊!于是,离开家门,迎着渐渐泛白的东方,来到了素有“风水文化村”的九都屏山。
初夏的清晨,沿着村中间川流不息的溪流而行,这条自北向南流淌的溪流,名曰“吉阳水”,只因其发源于屏山村东面的吉阳山而得名。清道光13年黟县人俞正燮在其所撰写的《黟县山水记》中称吉阳山、三姑峰为仙山,山中有仙人洞、仙人石、仙人用具,雨前有鼓乐之声,是九都之来龙山。不论哪个季节,下雨后山上就会出现云雾蒸腾,玉带环绕,如同仙境一般。
吉阳水穿过整个屏山村,沿溪流两岸房舍林立,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有的房屋就建造在溪流的岸堤之上,既是溪流堤坝,又是临溪而居的房屋,虽历经数百年却至今依然完好可居。就在这溪流的岸堤,石缝中硬是挤出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有的一簇簇,一堆堆地拢在一起竞相开放,小小的黄花开得那般金灿灿的,更奇特的是沿着溪流的岸堤,一直向上攀岩着,让那建在岸堤上的整堵墙上,都爬满了青翠的藤蔓,绿得那般娇美,开着洁白的小花,满墙都是。花墙下面,清澈的河水潺潺,而且打开房屋的门,便有几级悬空的石板台阶,可以直达河溪极为方便人们洗涤。只是这些年来屏山成了旅游之村,学生写生之地,其间不乏有着一些垃圾,的确有些碍眼。溪畔有着小街,先前街上开设前店后屋的商铺,这些小商铺大多是夫妻店,其经营方式体现着中国商业传统经营色彩,如同徽商早期创业时形象的缩影。只是时间早了点,小街上的小商铺还没有开门,小街上的行人也很少,但却有一位老大爷在打扫着小街的卫生,大爷走过的地方,顿时变得洁净了,光亮了。就在这些小商铺的前面,有着长长的条石,人们可以坐在上面聊着,那是一种田园和谐的宁静生活,就在这些条石间开着鲜红的月季花,在晨曦中显得更加娇媚无限……
就在这溪流的上面,有着方便两岸住户来往的石桥,据说这吉阳水的上面曾经有八座各具特色的石桥,俗称“长宁八桥”。清清的吉阳水穿村而过,在这些石桥下向南边的村口流去,而这八座石桥连接着一幢幢古民居,与村南的水口园林、廊桥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如今,溪流之上的桥梁多了好些,而且也不再是单纯的石桥了,但唯一不变的依旧是方便两岸的居民,还有就是那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桥梁两边,同样绽放着各种花儿,而且是那般的艳丽芬芳……
家乡有着这样一条溪流,穿村而过,长流不息,溪流两岸开满各式各样的花儿,走在其间犹如行走在花溪一般。此时,原来碧空少云的天空,却不知什么时候,布满了厚厚的云层,还下起了星星点点的雨来了。于是,便沿着溪流往回走,边走边回眸这悠长的花溪。脑海里忽然浮现起明代诗人舒祥的《咏屏山》,诗云:“柳条初袅绿烟丝,正是风和日丽时。芳草遍生嘶马地,鲜花齐放语莺枝。天开锦绣妆屏好,两染丹青八画奇。可惜游人行不到,年年空费赏春诗。”